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夜话港乐》:林夕三千首歌曲的快乐与哀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华读书报 何言 参加讨论

    林夕:三千首歌曲的快乐与哀愁
    他用多愁善感的笔触替我们去轻碰着人生的点点滴滴,那些因为林夕的词句而辗转反侧的日子,亦同时印证着香港流行乐的璀璨与辉煌。
    2009年1月18日,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现场。
    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会颁发代表香港乐坛最高荣誉的大奖——金针奖。这一个奖项从1981年起开始颁发,三十年来已经有诸如邓丽君、张学友、张国荣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获得了这个奖项。
    而这一年的得奖者,是时年47岁的林夕。
    当林夕走到台上,从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手中领取这个代表音乐人终身成就大奖的时候,台上台下,所有的歌手和创作人都起身鼓掌示意,掌声经久不息。
    林夕本人显然也是激动万分,站在台上的他显得瘦小,甚至有些手足无措。拿过奖杯,他略带颤音地说了下面这段话:
    “上星期收到一位陌生读者的电邮,她对我说,听到我写给陈奕迅的一首歌——《黑择明》,那首歌的意思是从黑暗中选择光明。她凭着这首歌,陪伴她度过了抑郁症;也因为这首歌,将她从自杀的边缘拉了回来。只要我以前所写的任何一首歌,即使再悲伤的歌,能够令大家认识到悲伤,然后再写些励志的歌,能够在了解悲伤,发泄出来之后,懂得怎样去为自己的心灵保温,我觉得这才是最大最高的荣誉,才是值得我为乐坛所付出的半生……”
    接着,陈奕迅、杨千嬅等歌手在台上轮番演绎林夕所写就的经典歌曲;而歌神张学友更罕见的出现在颁奖礼,为林夕献上鲜花,献唱了林夕所填写的《有病呻吟》。   
    香港乐评人冯礼慈曾经充满感慨地断言,在一、二百年后,大家认同代表香港这时代歌词文学创作的,将是以林夕为首的、充满现代意象的歌词。
    这就是林夕,这就是最能代表港乐的创作者。
    我在很小的时候,看见无论是王菲的歌还是张国荣或张学友的歌,在歌词本上的“作词人”这一栏,都少不了有“林夕”二字时,少不经事的我曾经一度坚信,“林夕”就如同“佚名”一样,是一群人的指代,甚至可能是一个创作团队。直到后来真的明白,林夕就是林夕,这些歌词都出自于这个其貌不扬、文质彬彬、戴着眼镜的儒雅男子笔下,才不得不开始佩服起他的伟大。   
    林夕迄今为止,已经写了超过三千首歌词。这个纪录足以载入史册,已空前,且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也绝后了。   
    歌词是最大的宽慰剂
    新千年伊始,林夕患上焦虑症,给陈奕迅写《Shall We Talk》的时候,正是他被焦虑症所折磨得最为严重的时期。这首讲述世情的歌曲,林夕花了10天时间去创作、去反复修改,成为他创作时间最久的一首歌——至于最短时间,则是四十五分钟(给许美静写《明知故犯》)。   
    被焦虑症困扰的时间里,林夕四处求医问药,甚至还找风水师看风水,多年老友罗大佑还特地去求了个据说很难找的水晶饰品送给他转运,但那玩意实在太丑,他摆在家里越看越难受,根本于事无补。意识到自己在病急乱投医的林夕,后来逐渐依靠佛法等等的帮助走出心理阴影。   
    但,在他心里依然有一个最大的遗憾,那就是张国荣的去世。
    毋庸置疑,林夕倾注了不少的心血在张国荣的歌曲上,最能代表张国荣的歌曲如《我》《左右手》等几乎都出自林夕笔下。林夕非常欣赏张国荣的为人,他曾经在一次回忆里,谈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人追歌的过程,而有一次他答应给张国荣写五首歌,结果拖了很久都没有写完,一天在一家餐厅吃饭时碰到了他,林夕看到张国荣朝他走了过来,以为他一定是追自己没写完的歌词,没想到张国荣对他说,你一定要小心身体,多去锻炼。   
    这些和张国荣相处时候的小事,都被林夕铭记在心。他也知道张国荣和他一样患有心理疾病,但处在焦虑症困扰时期的林夕,写的却又大多是消极阴暗的歌曲。例如2002年给陈奕迅的《明年今日》,讲述一个人离开恋人之后过得生不如死,情愿躺在床上等天花板的吊灯将自己砸成痴呆,那么就可以永远不再悲哀的苦况;副歌更是用“离开你六十年,但愿能认得出你的子女“来写出一阙人间的苦情大惨剧;而给张国荣的《左右手》,更是有着“习惯都扭曲了呼吸都张不开口“的憋闷。林夕的消极情绪弥漫在他这个时段的创作里。
    哥哥去世后,林夕后悔不已:他自责地认为,如果当初没有写那么多一味卖惨的歌曲,而是多一些开心的、积极的歌词,也许哥哥就不会轻言离世。   
    在这之后,林夕开始转变创作路数。他先是同样唱《明年今日》的陈奕迅身上,以“世事无常还是未看够,还未看透“的《夕阳无限好》来对哥哥、梅姑的逝去做出深切的怀念;接着,他又用《黑择明》《观世音》等歌曲来开导世人。于是,本书开头提到的那一幕出现了:真的会有听众因为《黑择明》这样的流行曲,珍惜生命,改变人生。由此,林夕的创作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2003年,古巨基重回香港乐坛,林夕开始为他填词,渐渐甚至开始包办全碟作词。林夕将许多人生道理放在了古巨基的歌曲当中,例如《我生》讲述人生下来之后面对世情的成长和疑惑;《花洒》讲述人不应该为失去了的东西执迷,懂得放下会更轻松;《爱得太迟》延续《Shall We Talk》的路线,希望大家爱得及时,多将时间放自己的家人和爱人身上;《一刻永恒》希望大家多留意人生里每一刻的动人美丽……至2010年的《时代》,林夕为都市里被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充满压力的人们写出了一阙时代之歌,当中“时代令天空塌下来,会更珍惜阳光“成为了年度金句。
    此刻的林夕,俨然已经变成一位谆谆开导年轻人的长辈。他利用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流行曲作为自己的“武器“,通过一个又一个歌手,用时髦的流行文化来灌输那些说起来有些老掉牙的道理。林夕曾经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感,而当他真的写出一首歌来使一个人放弃自杀,珍惜生命之时,林夕的这种责任感,怎能不让人钦佩?
    流行乐,能成为一个人最大的精神寄托;而流行乐的歌词,也能成为一个人最大的宽慰剂。
    提携后辈,师徒齐心
    2009年,林夕获得金针奖。这个意味着终身成就奖的荣誉背后,是他逐年产量下降的事实。   
    其实早在十年前,林夕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提携后人,培养接班人。他曾在2000年初收林若宁为徒,并将许多歌手对自己的邀约转介给林若宁;后来又再收林日曦为徒,由此三位都以“林“姓为笔名的词人,开始出现在新世纪的乐坛当中。   
    林夕在三千首歌曲当中,要时而化身为纯情少女,时而化身为伤痕累累的世故之人,转换过无数个身份,扮演过无数个角色,反复地修改和斟词酌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当年出道时那个视填词为毕生志愿的意气风发的后生,到今时今日,已经成为一个前焦虑症患者、夜夜被失眠困扰的中年人。
    从2010年开始,林夕将大量订单推给了林若宁,而他选择多和新歌手合作,尤其是国语地区的新歌手,一方面是利用自己的名气提携后辈;另一方面也是尽量多的和新歌手合作,看是否能磨出新的火花。
    林若宁,原名庞健章,本职工作是香港商业电台叱咤903频道的总监。他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作词人,几乎不参加颁奖礼,也很少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网上竟然找不到一张清晰一点的林若宁照片。他的笔名之所以是林若宁,是因为林夕希望其徒弟与他同一姓氏,而“若”和“宁”就是随意在杂志中挑选出的字。他觉得自己在电台的正职与填词人的身份有冲突——毕竟有时候歌手的歌曲是会拿到自己的电台来播放、来打榜,其中还少不了有自己所写的歌,为了不想被其他歌手认得,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才使用笔名填词。   
    林夕和林若宁的合作已经超过了十年的时间。在这之后,林夕和林若宁经常一起为歌手打造专辑,乃至到2006年,许志安制作《In The Name Of...》大碟的时候,邀请林夕和林若宁包办全碟作词。这是师徒二人第一次为歌手制作整张大碟,其中林若宁自然压力甚大,他甚至还专门写了数千字的文案,来回顾整张大碟的制作过程。在这当中,最珍贵的还数《何慧爱》一曲,这首歌由林夕和林若宁共同打造,这在林夕的填词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他显然不可能找得到能跟自己合作填词的人。所以这一首合写的作品证明,林若宁这位爱徒在师父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从《In The Name Of...》之后,林夕和林若宁的合作愈发纯熟,到了2007年李克勤的《My Cup Of Tea》,林若宁担正主打,《花落谁家》获四台联颁音乐大奖歌曲奖,开始助推林若宁走向高峰。2009年,林夕和林若宁又一次合作,为李克勤的《Threesome》合作填词,更难得的是,林夕、林若宁与李克勤一起出现在封面上,虽然这对于李克勤而言并不是头一回(1997年的《在克勤身边》,他就已经邀请幕后班底一起登上封面);但对于一贯低调的林若宁而言,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
    再到同一年,环球推出《人人英雄》的概念唱片,当中集结环球唱片旗下十多个歌手共同演绎,而林若宁包办了全碟作词;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林若宁成为了继林夕、黄伟文之后,新世纪香港乐坛又一位拥有包碟权的词人,林夕在这十年时间里逐步带出了林若宁;而将来林若宁成绩如何,就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减产后的林夕,在2010年的词作只有42首,2011年68首,2012年到目前为止则不到30首。虽然产量大减,但贵精不贵多,这几年仍有不少精品面世,例如给陈奕迅的《一丝不挂》《六月飞霜》;给谢安琪的《你们的幸福》;给杨千嬅的《饮酒思源》《火鸟》;给林宥嘉的《勉强幸福》等等。在这些歌曲里,林夕仍然用他擅长的讲道理的方式,将种种关于人生的思考带给听众。
    回首林夕的数十年创作,就如同他自己在2007年的《林夕字传2》里所写的附注那样——“不入地狱,又怎懂得保护自己的必要与窍门?对爱的执着现已化为自爱兼爱,善感而不多愁。”他用多愁善感的笔触替我们去轻碰着人生的点点滴滴,那些因为林夕的词句而辗转反侧的日子,亦同时印证着香港流行乐的璀璨与辉煌。
    林宥嘉曾经在《心有林夕》中唱过,感谢有个林夕,在心中陪我哭。其实,林夕不光陪着我们度过那些充满眼泪与心酸的日子,他还陪着我们一起见证过幸福的摩天轮,徜徉过飘着黄叶的长街,品尝着微温的便当,记住那颗掌心里的痣,以及一个又一个充满快乐的时代。
    这三千多首歌曲里的快乐与哀愁,已经融进了每个听众的生命里。那些让人激动、悸动的情愫,将会永存听者心底。林夕,感谢一路上有你,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陪着我们度过一生。感谢永远有歌,把心境一一道破。 (本文摘自《夜话港乐》,何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