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新出墓志与唐代文学研究的拓展——以《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为中心(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胡可先 参加讨论

    二、被埋没诗人诗作的重新发现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但唐诗因在印刷技术普及之前主要靠写本的流传而埋没了很多诗人和诗作,从新出土墓志中挖掘被埋没的诗人和作品,钩稽出隐而不显、潜而不彰的诗人事迹,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本书收录的墓志,我们可以对唐诗研究作四个方面的挖掘。
    首先是诗人事迹的考证。唐代不少诗人,因史料缺乏,有些事迹不为人知,本书则提供了新的材料。如二五五《王婉墓志》,题署“左卫仓曹参军摄监察御史郭密之撰”(559页)。其题署也颇有助于考订郭密之的仕历。郭密之作为一位诗人,《全唐诗》卷八八七仅收其《永嘉经谢公石门山作》一首,编入无爵里世次诗人之中,亦无作者小传。而这篇墓志志主葬于天宝五载十二月二十二日。通过这篇墓志的题署,即可确认郭密之的仕历和年代。再如三三○《唐故处士陆公墓志铭并序》,题署“将仕郎前守同州夏阳县尉杨巨源□”(715页)。杨巨源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但他在贞元中的事迹,除了贞元五年及进士第之外,大多难以详考。本志志主为陆翘,贞元十六年四月廿一日卒,十七年二月四日葬,是知杨巨源在贞元十七年前曾为同州夏阳县尉。
    其次是作诗过程的钩稽。有些唐代诗人,因为诗作散佚而文学声名不显,墓志对这些诗人作诗过程的记载,能够使我们了解这些长期被埋没诗人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本书四一七《于汝锡墓志》:“季父少知名,尤工诗赋,赋累百、诗至千首。京师人喜仿有司意,每岁采时事声称,私第贡士名,以季父为唱,十八九焉。季父高简夷淡,脱略时势,洞然无所蓄。尝治城外小墅,与子弟讲磨议论,或时引水移竹,啸歌终日,尽忘其所趋。秋至,及期方来,不第辄复去,未尝以得失动于色,士流乐推之。”(899页)这样的文字,无疑是唐代诗人诗歌创作过程的原生态记录。我们阅读唐诗文本,通常少见作诗过程的记述。这篇墓志尽管没有具体写出志主所吟诵唱酬的具体诗作,但对其作诗过程的叙述,诗歌交往的记载和诗歌数量的呈现,已经将这位诗人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而其中有关贡举进退的描写,更让我们能够了解诗歌在唐代科举选才过程中的作用。
    再次是群体交往的考察。有些墓志不仅可以考察个体的诗人,还可以考察以诗人为中心的各种相关群体。四○四《李从易墓志》,就能够为一个诗人家族提供交游还往的线索。该志题署“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吕让撰”,又“朝议郎行尚书左司员外郎上柱国赐绯鱼袋裴夷直书”。(871页)这位李从易是让皇帝的后人,属于唐代皇室家族,而吕氏家族在中唐以后是源远流长的文学世家,因而这一墓志提供了唐代宗室家族与文学世家交往的见证。⑩
    最后是散佚作品的辑集。本书最大的作用是所收墓志大多是《全唐文》等唐代总集所未曾收录的作品,而墓志本身就是特定的文体,这一重大价值乃学者所共知,故不烦费辞列举,仅就诗歌辑集以作论列。四四一《崔文龟墓志》记载了崔文龟的诗作:“大中十二年冬,君始被疾,不果与计偕。明年三月□极,四日谓璐曰:‘予之疾不可为也。前十一月时,赋咏题诗云:“惆怅春烟暮,流波亦暗随。”’是日嗀血,盖有征焉。……读浮图书,雅得其奥。每自咏曰:‘莲花虽在水,元不湿莲花。但使存真性,何须厌俗家。’旨哉斯言,可以味于人矣。”(949页)崔文龟是一位既早逝又被埋没的诗人,墓志的出土,使得这样一位“不第不宦,不后不婚”的年轻诗人的事迹和文学得到了彰显。这篇墓志不仅留存了他的诗篇和诗句,还记载了“君生平所为古文七十首,赋十首,歌诗八百二十首,书启文志杂述共五十三首。又作《玄居志》十八篇,拟诗人之讽十篇,尚未绝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应举之前在文学方面所作的努力。其诗“惆怅春烟暮,流波亦暗随”,感伤意味非常浓厚;“莲花虽在水,元不湿莲花。但使存真性,何须厌俗家”,是其读浮图书以后的感悟之作,颇具禅意和玄味。诗仅两首而内容极为丰富,韵味亦颇醇厚,确为难得的佳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