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新机遇、新境界(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党圣元 参加讨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要想在体系建设以及理论范式的完善上有所作为,特别是要想在炼制自己的理论范式上取得理论突破,关键之处就在于要参照现实发展所需,通过对思想和话语两种资源的重构,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学术创新和话语转型,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当代形态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当代形态化,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体现着充分的创新意识、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思想文化相通声气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形态。当前,这一新的思想文化形态已经起步,其最终的成败与否,寄希望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观念与传统文论精华、尤其是儒家文学思想精华之会通方面。对此,我们应该着重思考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大胆吸收中国哲学智慧和传统文化精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除了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外,亦有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大智慧的支持和运用,二者的成功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的成功经验。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当代形态化,就要大胆吸收中国哲学智慧和传统文化精华,体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更为重要的是,要始终突出实践逻辑,运用中国哲学和文化智慧来解决实践提出的中国问题。第二、将当下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文艺实践过程中的“中国经验”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中国经验”的提法,本身即意味着在实际上尚处于探索发展过程中,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和哲学高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尚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自觉地将思想、文艺、文化领域的“中国经验”进行哲学层面的提炼和升华,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当代形态化过程中提问方式转型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三、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现实发展趋势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论研究中提问方式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一方面,中国经验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这使得以中国为方法看世界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以世界为方法的,这就要求我们将中国问题放在世界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思考,以开放、平等的姿态进行学习和借鉴。具体到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方面,就是要在反思、批判之前提下,充分理解、尊重、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以及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当代中国文论的综合创新。我们相信,通过合理吸收中国哲学智慧和传统文化精华,融会当下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文艺实践过程中的“中国经验”,充分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资源,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一个体现着中国特色、融会了当代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范式。
    (作者系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