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乐胥”出自《诗经·小雅·桑扈》篇,而在此篇中,关于“乐胥”中“胥”字的阐释,历来有所分歧;同样是给《诗经》进行解读的书籍,朱熹的《诗集传》、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则与毛亨作注、郑玄作笺的《毛诗正义》就有很大的不同。在后来的《全汉赋》中,所引用的“乐胥”中的“胥”字,在不同的赋中的阐释,也体现出了其分歧的地方;而在具体的篇幅中,“胥”字是否真正只有唯一的一个阐释,还有其可商榷之处。可见,辨析“乐胥”中“胥”字之异同,有其重要意义。 一、源头 “乐胥”一般认为出自《诗经·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佑。”句。而在此句中,关于“乐胥”的认识上,“乐”字的阐释基本相同,乃喜乐,欢乐,高兴的意思。而“胥”字的阐释则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胥“是语词,无实意;一种认为“胥”字是名词,表示有才智的人。一种认为“胥”是副词,表示皆的意思。在现存的《全汉赋》中,引用“乐胥”此两字的,一共有四处。其中,《全汉赋》引用“胥”字一共十八处,在每一篇所引用此字的赋当中,“胥”的含义大部分都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些都是从语词的具体含义来看的。而若是在词性及其句法、语法上来看,则会另有不同。 在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乐”字的解释有三种,一是音乐;二是快乐,高兴;三是爱好,喜爱的意思;而在《全汉赋》中,“乐胥”的“乐”字的阐释也不出这三种范围之外。“胥”字的阐释则有四种,一是相互;二是察看;三是小官吏;四是通“须”,等待;而在《全汉赋》中,“胥”字则不仅仅只有这四种解释。这些不仅是出于“胥”字出现的语境的不同;还在于“胥”字所在语句中所充当的词性、所起的作用,也有其不同之处。 二、具体阐释 在《诗经·小雅·桑扈》篇中,在“君子乐胥,受天之佑。”、“君子乐胥,万邦之屏。”这两句里,朱熹的《诗集传》与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把“胥”字当作是语词,无实际意义。而此处的君子,则指代诸侯的意思。意为“天子诸侯非常快乐,是受到了上天的福祐。”“衮衮诸公同欢共乐,保卫家国还得依靠你们各诸侯国来作屏障。”而在《毛诗正义》中,毛亨把“胥”字看成是副词,表示皆的意思,而郑玄则把“胥”字看成是名词,表示有才智的人。 然而,此四人的出发点,都有其不同之处。方玉润是根据此诗的性质来看的,认为此诗乃天子燕诸侯之诗。但是,在其颂祷中寓箴规意。认为此处非上世君臣交儆,只因在上世君臣交儆中,未易有此和平莊雅之音。从而在各种考证之后,认为编《诗》者偶检于此,亦正变互杂之际,所以,才会出现所误解的情况。从考证《左传》成十三年文中,“衛侯饗苦成叔,甯惠子相。苦成叔傲。甯子曰:‘苦成叔其亡乎?古之為饗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1]也得到了求证。从而,得出此诗的主旨乃天子宴请诸侯。但却含有警傲之意,朱熹则不这样认为。于是,在此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得出“胥”字乃语词之义。朱熹则是根据此诗的具体篇章意思来看的。认为在第一章中的第二句,是表示诸侯快乐,是受到了上天的福祐的意思。此中,“胥”字无实意,仅仅起着语词的作用。其他则没有多言。虽然,方玉润与朱熹的诗旨中有其细微的差别,但是在解释“胥”字的含义上,两人则都把其当做是语词来看待。毛亨在《毛诗正义》中,则说的很明白,认为在此诗的第一章中,“佼佼然飞而往来者,桑扈之鸟也。有莺然其羽之文章,故人皆观视而念爱之。以兴动而升降者,王与群臣也,当有威仪礼法,则天下亦观视而乐仰之。君子既有礼文,为下所爱,尽得其所,故能乐与天下所共,是与天下皆乐,而得受天之祜福也。”[2]所以,在毛亨认为,此处的“胥”是表示皆的意思。而郑玄认为,“胥”是表示有才智的人,他的出发点则是根据《周礼》及《易》经而来的。“《周礼》每官之下皆有胥、徒,胥一人则徒十人,是胥以才智之故,而为十徒之长。又有大胥、小胥之官,故知‘胥,有才智之名。’”3在《易》经篇中,也有提及。《易·归妹》“以须”即是其例子,他认为“‘须,有才智之称。’天文有须女,屈原之姊名女须。《郑志》答冷刚云:‘须,才智之称,故屈原之姊以为名。’是胥为才智之士。胥、须古今字耳。”4可见,出发点的不同,就会导致对文本的阐释有所差异,而差异的体现,也会在以后所引用的文献中出现其矛盾之处。从而导致后人在对文献的解读中,会出现其疑惑的地方,从而增加了考证、校雠的难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