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全唐诗》中有六首诗,《唐诗拾遗》中则一首也没有。然而,王之涣却被公推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真是诗不在多有质则行。他也毫不客气地以诗界大哥自居——据《奇异记·旗亭画壁》记:一次,他和诗界名流王昌龄、高适到酒肆小酌,恰遇一群歌伎。王之涣断言:最佳歌伎用作压轴演唱的,必定是我的作品!果然,他的《凉州词》拔得头筹,可谓艺高人话大。王之涣还有一首著名的边塞诗《登鹳雀楼》,后人将其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甚为流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的“更”这个单音节词,其声,不少人读作仄声即今读4声。这是谬误的。“更”读作仄声的时候,是其作副词的读声,表示一种程度。“更”所搭配的“上”这个单音节词,在这里不是方位词,而是表示“上楼”的动作,是动词。“楼”之前者皆为动词,是动宾结构。作为程度副词的“更”,一般不能和名词搭配,如“更小麦”、“更马”。(人们有时候说某个人比另一个人“更牛”或说“他比雷锋更雷锋”,此处的“牛”、“雷锋”,已经不是名词,而已经形容词化了。)“更”在一般情况下也不能和动词、数量词、感叹词、代词搭配,如 “更跑”、“更一斤”、“更啊”、“更你”等。“更上一层楼”之“更”,在此处应该读作平声即今读1声,“更”读平声的时候是动词,即更换、变更之意。“更上”,也可以理解为双音节动词。而且,“更上一层楼”的“更”若读作仄声 (《现代汉语词典》“更上一层楼”词条就如此标读),则和上一行的“欲穷千里目”的“欲”同为仄声,那么,这一联就不符合唐代格律诗的平仄对仗规则了。将“更”读为平声,才和“欲”的仄声对仗。 王维,也是人们熟知的唐代的大诗人。人们说,这位多才多艺的奇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代表作,可推《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一杯酒”的“尽”,仍是动词,表一种吃酒的状态。人们吃酒,根据不同的吃相,分为抿、呷、品、酌、吃、进、喝、饮、尽等。此处之“更”,也应该读作平声即今读1声,为动词,也是更换、变更之类的意思。多数唐诗注解,把“更尽一杯”解释为“再饮一杯”,也是失之不求甚解。“更尽一杯”,是小盅更换为大杯继之豪饮,所谓推杯换盏是也。至此,或许有人说:“更”若读平声,和上一行“阳”的平声没有平仄对仗了。《渭城曲》这首绝句,绝去的是律诗的中间两组工整对联,取的是开始两行和最后两行,已经不是工整对联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