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科学性和民族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王先霈 杨柳 参加讨论

    文学理论批评的科学性和民族性问题是在中国学术从古典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发生的,100多年来经历了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讨论的实际内容、指向的实际目标是不一样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是由王国维、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将文学理论批评的科学化问题放在了比较突出的地位。在他们看来,长期以来,偏重感悟、印象描述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带有比较大的主体个性色彩,缺乏严密统一的逻辑性。除像《文心雕龙》这样极少数的著作之外,大部分古代文学评论者没有试图去建立一个完整的批评理论体系,也没有确立一整套自觉的、互相关联的术语群或概念群。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理论思想的大量涌入,中国文学现代性因素开始萌芽、发展,人们发现古典文学批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文学发展的现实,由此开始逐渐建立强调逻辑性和体系性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先是向西欧、后是向苏联寻找借鉴。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中国文学评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过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开创,40年代至50年代的系统建设,逐步形成较稳定的观念,有了一套成体系的学科概念,也形成了带着这个时期痕迹的评论风格。到了六七十年代,文学批评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的性质被突现出来,它的审美性质、学科独立性则被忽视。指导思想的失误使文学批评走了许多弯路,狭隘的政治功利主义严重干预了文学艺术评论的正常发展。正因如此,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科学性问题又被提到显要的位置。这时强调文学批评的科学性,更多的是为了对抗简单狭隘意识形态干扰,强调其学科独立性。文学批评以其在拨乱反正中的巨大作用赢得了信誉,它自己也迅速恢复生机。20世纪8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取得重大突破,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那时的批评文章,还能发现许多很有价值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获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倾向。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学批评,比如有关“伤痕文学”的论争,抛开双方观点的局限性不谈,至少当时论争双方都是秉持着自身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标准来评论文学作品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但近20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产业”之后,文学批评逐渐远离了纯粹的文学理想、观念和标准,文学创作者和批评者个人的、小群体的功利追求对文学批评的客观性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地方行政部门在创造政绩动力驱使下,以公权力介入文学批评界,将创作者和评论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这就势必威胁到整个文学批评界的公信力。
    今天我们重提文学理论批评的科学性,强调的就是在商业化大背景下文学批评的客观性问题。作为文学批评工作者,本着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真诚的心灵体验去评论文学作品,做出无愧于心的价值评价,本是最基本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重建文艺评论的公信力、重新确立文艺评论中相对稳定的价值评判标准,最基本的还是要重视文艺评论的客观性。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提出文学理论批评的科学性问题,针对的重点有所转移,具有不同层面的意义,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要求一个自足的、具有自身学科独立性的、有自身理论架构体系的这样一个文学理论批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