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重回胜利日现场(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李红强 参加讨论

    在冲绳,当地日本守军最高指挥官、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赤松大尉声称将与美军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要求居民“祈祷皇国万岁、日本必胜!自杀!”下达了“全员玉碎”的命令。52颗手榴弹被发给居民,于是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家人、亲戚们选择了自杀地点,围在手榴弹周围。一颗一颗手榴弹爆炸了,“瞬间,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婴儿,血肉迸散,惨叫不绝,场面如同地狱。未被炸死者,互相用棍棒击打,或者用剃刀切断颈部动脉,或者用铁锹砸烂脑袋。世上未曾有的悲惨景象,出现在各处的集体自杀场所。”
    胜利日前后,最忙的还有美国人。事实上,从“无条件”到“有条件”投降,美国人扮演了关键作用。罗斯福生前始终坚持要求像惩罚德国一样,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杜鲁门则改变了主张。杜鲁门的忧虑是一个混乱的日本“将成为共产主义的新阵地”,美国的目标并非要和苏联像分割占领德国那样,美国要独占日本。美国新任副国务卿格鲁,适时提出了意见,“天皇是唯一能使日本稳定的力量……靠军部首脑是无法使日本彻底投降的”。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研究也说明:日本政府会投降,但是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而必须保存并利用日本原有的行政机构。正是基于利益和判断,美国人“默许”了日本的“有条件”投降。但美国人也许没有想到,当年的“默许”延续至今,成为日本人不承认失败,甚至不承认“侵略”的根源。出乎意料的是,苏联在胜利日前后扮演的角色,并非像157万苏军直扑关东军那样爽快猛厉!日本人寄望以苏联“出面调停”的方式来停止战争。早在6月29日,天皇致电斯大林说愿意结束战争,并要派近卫文麿出访。苏联以“为了尚无把握的问题而派遣代表前来,此间不能表示欢迎”。虽遭拒绝,日本并不死心,还派前外相广田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频繁接触。7月13日,波茨坦会议之前,日本提出在莫斯科举行日苏会谈。苏联人的回答比较暧昧,“日方若提出具体条件,可由苏联担当居间工作”。斯大林为此推迟一天出发赴波茨坦……
    1945年的胜利日,真是超出人们的想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