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王学泰:诗歌是理解知识人命运的重要渠道(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张杰 参加讨论

    如何对待诗人与社会文明度有关
    读书报:叶嘉莹先生谈古体诗,也写古体诗,但她一般都在诗歌本体的层面谈古体诗。您谈古体诗,是在人文历史、思想和诗人命运等层面做历史与人文层面的交叉分析,这体现了您怎样的诗歌诠释学?
    王学泰:1981年到成都杜甫草堂参加杜甫研讨会时,我就认识了叶嘉莹先生。那是她第一次回国,去国三十几年,什么都觉得新鲜,在会上还吟诵她的新作“天涯作别华千树,归来为看草堂春”(有点不合格律,也许我记忆有误)。那时我在《文学遗产》做编辑,也向她约过稿。她对诗歌理解非常细腻,因为她谈诗的稿子大多是讲课的产物,听课对象大多是文科学生。因此在每篇中花了很大的力量疏通课文,讲解难字、难句和用典。《清词丽句费评量》中的许多文章是写作文学史的副产品,除非涉及到特别难懂诗句,一般不对引文做疏通串讲。这类文章属于文学批评类,它的读者对于批评中所涉及文本都有理解能力,也不需要作者疏通与串讲。
    读书报:无论是李汝伦、聂绀弩、柏杨、邵燕祥,还是谈到杜甫、苏轼、王壬秋、杨度等,您都特别强调诗歌的现实感维度。这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王学泰:1993年我去台湾参加一个关于饮食文化的研讨会,会上认识了林海音先生。她主持一家“纯文学出版社”,当时我就想“饮食”大约有完全属于技术操作的“纯饮食”,文学恐怕很难有完全属于操作技术的“纯文学”。文学不管雅的,俗的,文的,野的,高级的,低级的,都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都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我论诗人比较关注诗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社会如何对待诗人是关系到社会的文明度的。王蒙先生有一次说起,他被划为右派到新疆改造时,当地的维族老乡劝他不要气馁,“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诗人呢”?您上面提到这些诗人各有其独特性,我著文就是想揭示其个性(在诗中反映最充分)及其形成的原因。有的还没有进一步说,例如杨度年轻时很像当今的愤青,读读他的《湖南少年歌》,其“斯巴达气概”喷薄欲出。昨天读新出版《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封杨度给袁世凯的信混入其中,当时袁世凯已被逐出北京隐居彰徳。不久武昌起义,清廷对付不了,又请老袁出山。老袁犹犹豫豫,杨度去信为他策划什么时候出山最好。心机极深,与早年心态决然不同,但前后并非无关。
    读书报:在《清词丽句细评量》里,您写到一个令人特别“震惊”的人物——“1950年北大哲学系毕业,不娶不仕,拾荒为生,兼以奉母,以游民罪劳教致死”的李发骕先生。他的同学、建筑设计师张良皋写他的四首诗中的其中一首称“生日卒年两不知”、“为君哭断黄泉路”、“鸿毛更比泰山难”,读来真是令人毛发倒竖。您和张良皋先生对李发骕的遭遇是否有过交流,还是只是由诗歌引发,才去研究这个人物的?
    王学泰:我本与张良皋先生不相识。十多年前读他写的《武陵土家》,在《南方周末》写了一篇书评,张先生年龄虽高但很活跃,马上就与我联系,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从美国讲学回来,还到社科院来看我,神聊了两三个小时。他虽是学建筑的,但知识面非常宽阔。后来他将自费印的旧体诗集寄给我。其中有悼念老友李发骕的诗四首。我之所以关注这一组诗,不仅因为诗写得好,感情深厚,也由于李发骕为人特殊。最初我觉得他有点像希腊斯多葛派的哲人,注重个人尊严,忽略物质追求。后来大体弄明白其经历之后发现他不是,其生活经历的变态是当年政治运动的产物。李发骕为人高尚,在极其艰辛的条件下保持了个人尊严。我当时只是为《南方周末》撰写专栏,事先并没有与张老商量,他也是从报纸上读到我的文章后才给我打电话。
    读书报:您与邵燕祥、聂绀弩等古体诗人有过哪些精神与现实中的交流?能否勾勒一下当代古体诗人的肖像特点?
    王学泰:我与邵燕祥先生交往二十余年比较熟,也读了他不少的作品。我在上高中就喜欢他的新诗,现在也爱读他的旧体诗。邵先生与其他写旧体诗的老先生不同,他常常把新诗或杂文的写作手法引入旧体诗。聂绀弩先生我没见过,但我读过他的全集,其中包括他的检查,以及他的老朋友回忆他的文章,从而也觉得他是我熟悉的一位老朋友。我认识一些写古体诗的诗人,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诗人气”,为人随和。因为在文学研究单位工作很久,也认识一些新诗人,这些诗人,不管老小大多有“诗人气”,令人望而却步。第二特点是他们大都很乐观、“不知老之已至”;有些幽默感,不整天作“忧国忧民”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