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屠岸:诗歌是我的圣坛(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李扬 参加讨论

    
    “深秋有如初春”的心境
    《生正逢时》一书是屠岸先生在耄耋之年对过往岁月的潜心回顾。他一生中,亲历了诸多风云变幻的岁月,抗日战争时期颠沛流离,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共产党、进行秘密的地下活动,“反右”运动中下放劳动,“大饥荒”中肺病复发不得已切掉一侧肺叶,“文革”时被抄家、蹲牛棚、下干校,改革开放百废待兴时受命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坎坷、动荡与苦难,似乎远远超过了平静顺遂的时光,但他却说自己“生正逢时”。
    在回忆录中,屠岸先生写道:“回顾自己的一生,我想起吴祖光写的四个字。有人说吴祖光一生坎坷,生不逢时。吴祖光拿起笔来写下‘生正逢时’。试想:一个人能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历次政治运动、大跃进、大饥荒、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生活经历如此丰富,岂不是生正逢时?不是指我个人,是这一代知识分子,是一代人。古代诗人恐怕没有经历这么多、这么长期的坎坷。当然,两者没有可比性。但可以肯定,这一代知识分子所遭受的苦难和感到的困惑,是空前的。”
    虽遭受种种苦难和困惑,可晚年的屠岸丝毫没有暮年颓唐的心绪。他引用严文井先生晚年所写的文章《我仍在路上》:“我要在达到我的终点前多懂得一点真相,多听见一些真诚的声音。”屠岸对这番话深有共鸣。
    “我每天想的是赶快做,每天做的是赶快写。我还要向前行,不能放下我的笔,我不能停下我的步。”如今,91岁的屠岸先生每天仍坚持工作、阅读。
    屠岸没有停止翻译,小女儿章燕是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父女俩合作出版了莎士比亚长篇叙事诗《鲁克丽丝失贞记》、狄金森诗歌选《我知道他存在》等,有的是共同翻译,有的是女儿翻译后,屠岸修订。
    他还一直想翻译弥尔顿和济慈更多的诗,“国内目前还没有弥尔顿、济慈的中文版全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但是翻译工作需耗费脑力体力,以及大量时间。“弥尔顿《失乐园》翻译了一部分,不知道能不能翻完。我想要是能活到我的表哥周有光先生那么久,今年他109岁了,我大概能把弥尔顿翻译出来。”屠先生笑容温蔼地说。
    其实,与周有光先生一样,屠岸始终喜欢接受新事物,像年轻人一样投入地工作。他推崇常州话里的“老合小”,希望自己如晚年的刘海粟先生那样,“虽然肉体老化,但如果还天真烂漫,就不会感觉到老”。
    他将济慈的“客体感受力”运用到生活中。“没有新鲜感就没有诗,我每天看到东西都是新鲜的,太阳存在亿万年,但是每天看它都是新的。我完全可以做一个婴儿,去拥抱生活。把每一天看做新的生命的开始,就不会萎顿、不会沉沦。”
    在耄耋之年依然保有丰沛的诗情,屠岸先生比喻自己的心境“深秋有如初春”,那是红树黄花浸透了的丰盈,如同他在《树的哲学》一诗中所写:“我——/愈是深深地扎下/愈是高高地伸展/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我于是有了粗壮的树干/美丽的树冠/我于是长出了/累累果实/具有泥土的芳香/像云霞一样/彩色斑斓”。
    屠岸小传
    屠岸,1923年生于江苏常州。诗人、翻译家、出版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我国第一部中文全译单行本。2001年,因《济慈诗选》译本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2010年,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