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复旦写作班导师王安忆:不相信大学能培养出作家(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新华网 newdu 参加讨论

    每天能读20万字
    王安忆说,至今她保留了大量阅读的习惯,几乎可以做到每天读20万字,“我的眼睛需要文字来喂饱,没有文字我会发慌”。
    她说,读小说要有准备,在大量阅读基础上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是要对文字有理解力和想象力才好做的事。但写作并非要有很厚的积累,“如何看待你的生活,把它纳入到你的认知中来,有时比生活积累本身更重要。许多大学生喜欢孤立地去写一段校园爱情,就是把自己从生活中脱离出来,是在看待自己生活的方面太局限,不是自己经历的事少了”。
    王琦瑶只能这样死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女主人公王琦瑶最终被人谋财掐死。有学生问起,为何她要设计那样一个不完美的结尾?王安忆回答,很多人提过类似的问题,有人说这样让王琦瑶死得很“难堪”,她不这么看。“王琦瑶这个结局,是人物性格与命运走向的使然,这样很世俗、很无常的生命戛然而止,是故事发展的惯性,是没法改的,它应该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处理。”
    她也不认为《长恨歌》有太多的地域特征,她更关心具体的人物与命运。
    对于王琦瑶时代以后的上海和上海人,王安忆说,这个城市移民更多了,满大街都听不到上海话。上海在发展,但她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她不对这个城市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