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见自己心脏加速跳动的节奏,脑袋中不时闪过恐怖片中古老的档案室与图书馆……要退缩吗? 记得从2013年7月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三年一度的人事聘任又紧锣密鼓开始了。据说那次聘任大刀阔斧,机构调整、人员分流,一半以上馆员都要“挪位子”。一时人心浮动,大伙都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自己的归宿。我终于知道了我的新岗位:古籍特藏研究。 由此,我只得告别10余年朝夕相处的编目同事,来到“古籍与特藏室”接手新的工作。古籍室读者不多,看着樟木书架上端端正正摆放着的中华书局1936年版《二十四史》,顿觉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国立交通大学”的辉煌与厚重。可是光发思古之悠情不可取,要珍惜当下的时光,扎扎实实做好眼前的工作——先搞清楚特藏是什么,馆内有些什么特藏,这是我的第一步工作计划。 翻阅《中国大百科全书》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部分了解到:“特藏”就是特别收藏的意思,指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的文献,也就是通常说的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它们一般都指我国传统的古籍中的善本,在各图书馆都享受着特殊待遇,设专室保存,供人观赏。比如,辽宁省图书馆的特藏是16部宋版书,国家为了这16部书,花费500万元专门建造了一个地下书库。1956年,我馆自上海西迁时,大批珍贵书籍随校来到西安,其中包括清末江南制造局编译的全套科技图书。这些中文古旧书籍完好保存与特藏室,版本珍奇,弥足珍贵。然而,因以往在特藏建设中的“政治第一”、“崇中贬西”,与西迁中文古籍相比,西文善本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它们或尘封于仓库角落里,或沉寂于书山文海里面临湮没与散佚的危险。 按照完整性与独有性标准来看,我认为,馆内最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是那些从创刊号迄今连续收藏的世界著名期刊。近年来馆内重视这些西文科技老刊的挖掘、发展和利用,决定建立“百年科技老刊”特藏,将这些“刊中寿星”从流通大库中逐一挑出,专室陈列,以恢复其本来面目,揭示馆内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项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肩头。 1665年创刊的《伦敦皇家学会哲学会刊》这份世界学术期刊的鼻祖,我馆收藏保存的最早一期是1855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期刊自1884年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期刊自1880年起基本全套收藏,《Nature》自1869年创刊起基本全套收藏。整理、利用和发展这个特藏,将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交大在我国科技界的地位,并促进校内对“西学东渐”历史的研究。对这些名刊,我只是久仰大名,并没有见过,更没有摸过。现在开始我的第二步工作:摸底调查,熟悉这些“瑰宝”。 馆内西文期刊经过回溯建库都有机读目录,我原以为通过我馆Millinum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目录检索,就可以初步确定出版年在1913年之前的期刊有多少种,哪些可列入“百年老刊”。后来发现不同年代的期刊条码(item)都挂在相同题名的期刊目录(BibliographicRecord)下,而本地管理系统具体检索到很久以前某个年代的期刊条码很困难,于是放弃了机读目录排检,决定地毯式排查,亲自造访这些年代久远的馆藏。于是,我来到极少有人光顾的外文过刊密集书库,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纸和笔,一行一行穿行于紧密排列的书架当中。过刊库太安静了,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偶尔2楼会有“咯噔咯噔”的声音。我听见自己心脏加速跳动的节奏,脑袋中不时闪过恐怖片中古老的档案室与图书馆……要退缩吗?那时自己给自己鼓励,从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这是你的工作!硬着头皮找下去,突然之间发现一排装帧精美的年代久远的期刊,是ASME!随手打开一期封面一看,居然看到印有“HarvardCollegelibraryFEB191909”的印章!再仔细看,还有其他印章“HarvardCollegeLibraryduplicateMay301910”。据此2枚印章判断,这本刊物来自哈佛大学图书馆剔除的复本!难怪解放前的交通大学被称为“留美预备学校”,当时我校与美国高校的联系紧密可见一斑了! 克服了挑战极限的寂静体验,慢慢喜欢上了外文过刊库,共找到了30种“百年老刊”,其中英国11种、美国10种、德国5种、法国4种,远远超过以前认为的十多种!虽然有的封皮已有破损,书内也有虫蛀,但这些西文善本基本保存完好。我感到了从没有过的自豪感与成就感!经过我的手,这些名刊终于掸去灰土,重见天日。它们见证了欧风西雨洗礼之下西学东渐的过程,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示了近代学人对西方文化吸收和存取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我校仿效西方,创立工科教育的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 转眼半年有余,整理了“百年老刊”等几个特藏,深有体会,特藏的价值是需要揭示的。它们像一座有待开发的宝库,取决于特藏馆员能否运用知识背景全面而深刻地诠释它,赋予它新的意义,特藏的魅力也就在此展现。对于特藏馆员来说,从采购收集到整理编目,从陈列展览到咨询讲解,馆员要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极强的创造发挥能力。我只有不断学习,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才能做好这份在图书馆很特别的工作。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