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冯国璋传》:不损不益 持论公正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http://epaper.yzdsb.com.cn/201509/19/558047.html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孔令春    2015年9月19日   第14版
    
    
    为历史人物写传记是件很吃力的事情,尤其是为晚近的历史人物写传记,可能吃力还不讨好。彭秀良居然一连写了三本民国人物传记,此即为“北洋三杰”系列是也。近日,读完了刚刚出版的《冯国璋传》,觉得有很多话要说,便直言如下。
    为什么说写人物传记很吃力呢?彭秀良自己做了交代:“社会上的成见左右着写作者的态度,传主后人的态度影响着写作者的情感,更可怕的是,写作者极有可能陷入为尊者讳的窠臼。”这是他写在《冯国璋传》“后记”里的一句话,在我看来,颇有为他自己开脱的味道。尽管他走的是学术传记的路子,尽可能地使用丰盈的历史材料来说话,但仍然难以避免个人感情牵涉其中,也就难免产生某些倾向性的结论与判断。
    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彭秀良不仅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还走访了多位冯国璋的后人。大量走访的结果,是对冯国璋家族历史特别是后代子孙的情况搞得比较清楚,订正了以前多种冯国璋传记中存在的讹误。有兴趣的读者如果认真读一读该书的第十一章《妻妾子女》,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对于冯国璋的孙辈后人,因他们的人数较多(有43位之多),彭秀良便采用列表的形式呈现,既直观清晰,又节约了篇幅,可谓匠心独运。更由于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仍然健在,著者必须要核对准确,不可有丝毫差误,否则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通过该章所附的注释,可以看出彭秀良所下的功夫比较到位,也得到了冯国璋后人的认可。
    广泛接触传主后人,除了带来核对家族资料的准确性这一有利条件外,还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就是为尊者讳的委婉要求。对于祖上的历史功过,后人肯定是希望多说好话,少说甚至不说不好的一面,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传主后人的这种委婉要求,彭秀良选择的是以史料说话,不做夸大的赞誉,也不做刻意的掩饰,力争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读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两点:
    一是对冯国璋的政治立场做了合乎逻辑和情理的解读。冯国璋本人深受清王朝的恩惠,才会从一介平民逐步上升到高位,自然对清廷感恩戴德,这就决定了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表现,只能以镇压革命军的态度来回报清廷的“厚恩”。另一方面,袁世凯对冯国璋有提携之恩,故而冯国璋始终没有对袁世凯采取公开反对的态度,即便是袁世凯帝制自为,冯国璋更多的是消极地反抗,而从未旗帜鲜明地亮明态度。如此分析,突破了原先简单的“进步—反动”的思维惯式,更接近历史人物的真实思想倾向。
    二是对冯国璋的历史功绩没有做过高的评价。现在有一种矫枉过正的不良倾向,即认为民国时期的很多人物应该“翻案”,推翻过去加给他们的所有定论。作为民国前期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冯国璋确实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但他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也没有争回多少丧失的国家主权,倒是在争权夺利方面做得不少。冯国璋确实做出的历史贡献,不能抹杀;他所具有的历史局限性,也不能漠视。
    以编纂《冯国璋年谱》知名的公孙訇先生在给《冯国璋传》所写的序言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没有主观简单地对待传主,而是根据丰厚的历史材料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得出了符合时代的结论,因此这部传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认同公孙訇先生的评论。不损不益,持论公正,这才是历史学者的治学态度。
    (《冯国璋传》,彭秀良著,中华书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