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国文物报》:文物图像中的酒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在重新调整公布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时,特别列出了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刘伶醉酒烧锅遗址(河北徐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江西进贤县)、水井街酒坊(四川成都)、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四川泸州)、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四川绵竹)等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中国传统的白酒、黄酒、红酒纷纷提出要申报有形或无形文化遗产,为了守住自己的阵地,从茅台到汾酒,从西凤到郎酒、董酒,从竹叶青到二锅头、五粮液,中国千余年、百余年来流传的美酒佳酿必须保持住自身特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早在十几年前,即1996年辽宁锦州凌川酒厂在厂区拆迁时发现了道光廿五年(1845年)内藏四吨白酒的木酒海,并经考古专家鉴定为“百年贡酒”,不仅被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还在北京将百斤贡酒拍卖出了350万元天价,“道光廿五”由此列为当时的中国十大文化名酒。四川成都全兴酒厂在1998年车间改造时,也发现了元末明初的“水井坊”,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利用现代工艺酿造的“水井坊”白酒由此被推上中国酒价巅峰。
        追寻历史、回归传统、开发珍品、突出特色似乎成了中国酒业与中国文物相结合的品牌战略。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清宫皇家酒,西安考古所开发的西汉皇家酒,以及许多文博单位参与监制和开发的历史牌子酒,使酒痴爱醉、醉鬼多情时,有了回味文化遗产的深远。既然中国有酒众口皆赞,高粱红火,包谷金黄,糯米回甜,小麦清香,再配嘉禾大米,合为玉液琼浆,那么我们还用担心传统遗产寂寞和特色失落吗?
        最近由中华书局推出的《》一书,就是一本通过文物图像印证千年酒史的图文著述,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文物精品、彩印精美,着实令人大开眼界、吃惊不小,因为以出版古籍整理为特色的中华书局很少出版彩色图文书。而作者竟然是我们熟悉的不能喝酒的葛承雍教授。这更引起我的瞩目,品茗读之,随着书中优美的哲理语言,一行行进入脑海:
        “酒是柔水的外形,烈火的性格;酒也是欢乐的精灵,更是失态的魔鬼。”
        “如果说,粮为酒之本,粬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香为酒之魂;那么,靠秘方酝酿出来的浓香魁首,凭技师绝技勾兑出来的色味俱佳,会使多少人陶醉增辉。”
        “人体若是酒杯,美酒就是灵魂。因为酒是接通人性灵魂深处的桥梁,也是联结悲欢哀乐的秘密精神通道。”
        “有人赞叹酒是附在武士身上无形的魂魄,朦胧醉眼而豪气腾升,气壮山河。也有人比喻酒是闯入文人身上创作的精灵,酩酊大醉而信手挥毫,文如泉涌。还有人夸张酒是平民黎庶的灵魂符号,是他们辛苦生活中唯一的兴奋点,是他们为之生、为之死的不解情结。”
        客观地说,这本书不是以闲适为格调的逸事书,而是力透纸背追求文化的底蕴,讲究文字的空灵与诗意,唯美而不粗糙,细腻而不琐碎,是历史、文物、考古背景的杂糅,是纪实、抒情和日常诗化的融合,既有大众趣味,又有学术情怀,给人一种全新的美文品味和阅读快感。
        第一次读《》无疑给我一种“惊骇”的感觉,作者一笔植入中国酒文化层层脉络之中,不管他的创作原动力是什么,我看到的这本书有别于他以往撰写的学术著作和文化随笔,他把智性散文的话语和历史逻辑进行一种崭新的转换,以更加自由的叙述方式娓娓道来,既有描写体验,又有引经据典;既有文物阐释,又有历史断想。多样的话语形式自由地汇于一炉,从事一次灵魂张力与美酒赞颂的双重冒险。那些平时考古现场的内敛冷寂和日常环境中饮酒捧杯的醉态,在他的描述中一下全都鲜活了起来。如果说一个酒具映象出一个时代,那么呼叫喧哗的酒肆更加生动地浮现出几千年来的影像,仿佛饮酒之声不绝于耳,让你清晰地体悟到书中人物的精神脉象,也让你触摸到各类窑系酒坛制陶匠师的文化修养:“广招域外三千客,味压江南百万家。”
        我在阅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幻觉,作者不是在写散文,而是在课堂上绘声绘色给我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既追溯了先民的思维智慧,又塑造了古代工匠的审美,是在智慧和美学之间穿梭往来,游刃有余,兴味盎然。我得到的既有文字的智慧愉悦,也有图版的审美快意,所以我怀疑他是否还在大学讲课?是否还在指导他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共同破解新的文物之谜?
        目前社会上写酒文化的书可谓琳琅满目、汗牛充栋,然而作者在酒文化这个领域中率性突围,冲出了一条“以文物印证酒文化”的新路,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在他的眼里,酒魂就是有血有肉的豪侠之气,就是有情有义的赴汤蹈火,这其实就是作者在被遮蔽的酒史之中寻求“思想的突围”,去挖掘酒魂背后看不见的人性光芒。
        从古到今,中国历代从高雅兴致生活到大众划拳猜掌中都离不开酒的渗透,少不了酒的情趣。“酒逢知己千杯少”是友人相聚的名言,“劝君更尽一杯酒”是送别知音的老话,“李白斗酒诗百篇”是文人爱说的口语,“举杯消愁愁更愁”是失落者的心语,“葡萄美酒夜光杯”是节庆祝福的佳话,“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嗜酒如命的托辞……至于“酒好不怕巷子深”“新瓶装旧酒”“酒醉心明不糊涂”之类的俗语,更是当今妇孺皆知的广告词。
        尽管饮酒过量、酗酒成瘾可以使人性格改变,思维紊乱,啼笑皆非,但近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闲情逸趣也越来越雅,喝得也越来越精,街头巷尾既有雅气袭人的传统酒店,高楼大厦也有灯红酒绿的酒吧,雅俗共赏、把酒临风已成为今天中国人业余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媒介披露,现在中国人每年所喝掉的白酒,相当于两个西湖之水,真可谓酒能泛舟,酒可逐浪。但中国目前的白酒业却是供大于求,数量绝对过剩,全国3.7万余家白酒厂年生产700万吨左右,而实际年消费只有400万吨上下,白酒的消费变化,说明人们的口味更趋高雅,“酒中仙”也讲究饮酒的艺术,“藏酒轩”更追求文化的品位,暴烈的白酒不再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了,人们更喜爱绵味悠长的好酒。
        酒所体现民族精神似乎超越时代,吐艳播香,这也许正是葛承雍教授撰写此书的用意之一,所以《》犹如一幅幅长卷,读来丝毫没有冗长晦涩之感,而是觉得太短太短,它有细节,有温度,有色彩,哲学、美学、历史、文物统统汇集一体,滔滔不绝,自由舒展,随物赋形,奔放率性,仿佛思想有多远,饮酒、品酒、写酒的散文就能走多远,而酒所内涵的福、祸造化则由读者细斟慢酌、不断品尝。
        每一个盼望中国古代酒业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充满大雅之声的图书,也算是酒不醉人书陶醉人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