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评饶曙光《博影而思——饶曙光文集》
《博影而思——饶曙光文集》共分为四部,前两部是2014年出版,在业内和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时隔两年,饶曙光又推出该文集的第三、四部。并且,在这两年期间,他还完成了《中国早期电影导演与公司研究》和《电影强国建设的“中国道路”》两部书稿的整理和写作工作。在阅读书稿时,笔者发现饶曙光在中国电影各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他独特的视角和结构,对中国电影发展存在的症结也能一语中的。 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以吸引全球注目的速度发展,尤其是一系列漂亮的数字让整个电影学界、产业界热血沸腾。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电影批评强势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到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观众欣赏,甚至直接影响和改变了市场走向。饶曙光认为,中国电影批评应该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智库,并持较为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80年代电影批评的标准作为当前的标准,当下的电影批评对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还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业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气场和新的社会氛围。当然,对某些情绪化、完全为吸引眼球和点击率的网络电影批评,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警惕。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保持高速发展,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大众生活以及审美表现方式,甚至文艺的价值取向等也发生了迅速的、前所未有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直接推动和改变了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生存环境,成了人人都是电影批评家的互联网电影批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一位观众都是电影批评家,都是自媒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生产、创作以及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他认为,电影批评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性批评、大众化批评,还是网络批评都有其自身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对电影创作和观众欣赏产生影响,关键在于要找准自身的位置和疆域。从以上可以看出,饶曙光秉持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的态度,倡导建立一个开放性的批评体系,形成多元互补的电影批评形态和格局。 近些年,中国电影作为对外树立国家形象,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受到国家重视。“中国电影走出去”或者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研究已经成为显学。饶曙光认为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虽然有多种渠道和层次,但是一直存在的结构性障碍和问题制约了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效果。而且,这种结构性障碍和问题并不能在短时期被有效克服和突破。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并不是要与好莱坞抗衡,而是与其他国家竞争被美国电影占领后剩余的小部分电影市场。因此,寻求与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合作与合拍应成为中国海外传播的“主旋律”。并且,从长远来看,饶曙光呼吁建立“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战略”,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建立具有战略性、包容性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因为对于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而言,票房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民族的形象与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打开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局面。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学界大量引进西方电影理论以后,中国电影学界对西方电影学术观念的使用和迷信就成为持续多年的燎原烈火,势必往西方学术观念上靠拢,觉得那才是电影研究的正统。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少人问津。当下,学界存在大量的学术掮客,他们将西方的电影理论、批评观点,甚至电影产业的管理经验不加分析地运用到中国电影产业中来,并培养了大批拥趸。在该书中,饶曙光认为,虽然电影由西方舶来,但经过百年发展,每一个国家的电影、电影产业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味道,罔顾自己特色一味迎合西方那一套理论和观念就丧失了自己建立独立学术立场和学术体系的可能。这种凡事照搬的学术掮客行为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吸引大众眼球,甚至有可能成为时代“强音”。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是要立足于中国电影产业实际,立足于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战略性需求,对中国电影产业实践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与时俱进地透彻观察和分析,并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出创新性观念和指导。同样,中国电影、电影学术研究的发展不是依靠学术掮客所标榜的西方成熟的相关理论和观念,而是更多地如科技推动创新,而发展则依靠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具有方向性的规划和调整。这种创新不是拾人牙慧重复自己的观点,也不是自我标榜一贯正确,而是“创造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谓“创新驱动发展”便是如此,无创新无发展,无创新无价值。 实际上,凡了解饶曙光的人都会知道,他对自己有着较为严格甚至是严苛的要求,就是其文章和观点要在有学术坚持、学术坚守以及学术操守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新意,具有观点的拓展性、延展性。在现有思维模式较为固定的情况下要保持创新必须要先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所谓不破不立。 《博影而思——饶曙光文集》是饶曙光多年来心血之作的集结,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努力,更能看到他的成长和成熟。所谓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饶曙光的成就在于他的坚持,在于他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