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海报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剧照 在一个窗外雾霾深沉的午后看完了《海边的曼彻斯特》,恍然觉得,这个阴郁而漫长的冬天,似乎永远无法走到尽头了。影片一开场就是波士顿漫无边际的大雪,在这样的冬天,绝望和悲伤被轻易放大,任何一丝新生的希望都会在大雪的覆盖下消失殆尽。满眼都是寒冷、沉寂和暗淡,所谓的阳光和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影片中的曼彻斯特并非英国的大型工业城市,而是美国东海岸一个人口只有5000的小镇。多年前,男主人公李半夜嗑了药,神志不清中忘记盖上壁炉的防火板便出门了。回来之后,他眼看着自己原本平静幸福的家和三个睡梦中的孩子被湮没在一片火光之中……于是妻离子散,远走他乡。直到李的哥哥乔伊病逝,李回到小镇为其打理后事,意外得知哥哥生前曾在遗嘱中将他指定为自己儿子今后的法定抚养人。要不要回到令他肝肠寸断的家乡、要不要再次鼓起勇气去照顾一个孩子,艰难的选择再一次摆在了李的面前。 其实并非小城故事多,而是这里的人伦关系更紧密,所以伤害来得更猛烈,也更持久。出事之后,李几乎是“逃”向了几十公里之外的波士顿,是啊,小镇的每一个人、每一条街、每一栋建筑,甚至在这里的每一次呼吸都让他触目惊心,它们不断地提醒李,你就是那个杀死了自己孩子的凶手。他无力招架,只有逃避。失火后,李来到警察局录口供,本以为自己会因此获刑,谁知警察却告诉他“谁都会犯错”,并无罪释放了他。失去了最后赎罪机会的李几近崩溃,一把夺过警察腰间的手枪,想要给自己一个了断。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剧照 对于一个真正经历了痛彻心扉的人来说,选择生比选择死更需要勇气。在波士顿,李在社区里给人通下水道、修电路,他做最卑微的工作,拿最低的薪金,这个新的城市中有人喜欢他,也有人与他吵架,在他们看来,李不过是一个沉默寡言、冷言冷语的底层蓝领,没有人关心他的过去,更没有人想知道他为何成为现在的样子——这正是逃离曼彻斯特的李想要的生活,他无非是想做一个可以躲避所有人的目光,在任何时刻都显得无足轻重的人。选择这样的生活不仅是他对自己的惩罚,更重要的是,曼彻斯特的李在他拔枪的那一刻已经死了,他就此屏蔽了这个世界,之后无论做什么、不做什么,生活在哪里,与谁在一起,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分别了。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放过他。当波士顿的李重新回到曼彻斯特,当他决定为了自己的侄子而重新在家乡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小镇的人们相互耳语着“他就是那个李吗?”是啊,“那个”失职的父亲、没有责任感的丈夫,那个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毁灭了一切的失败者。那些眼神中充斥着同情、怜悯、谴责、鄙夷……每一句问候、每一束目光都指向过去,指向李内心那个巨大的、无底的,每一天都想忘了,却无时无刻不跳出来提醒着他的过去——太沉重了,短短的一条小路,足以杀死李所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影片最后,李最终还是没能战胜自己的心魔,他尽全力为侄子安排了最好的生活,然后又一次只身回到曼彻斯特。兄长离世、与前妻重逢、重回伤心之地,李的生活经历了一段短暂而汹涌的起伏,然后重归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也什么都没有改变,心碎如昨,痛苦如旧。 某种角度看,《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主演凯西·阿弗莱克的独角戏。李的生活不断地纠缠着过去,影片中其他人物的故事都是以李记忆闪回的方式逐一呈现出来的。凯西·阿弗莱克和他的哥哥本·阿弗莱克一样,天生就有一张“面瘫”的脸。他太适合这个角色了——一个生活陷入绝望的人,一个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击垮了的人,分明已经丧失了拥有“情绪”的权利。但凯西·阿弗莱克的面无表情绝不意味着空洞,这张心灰意冷的面庞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张力和层次感。影片中的凯西完美诠释了艺术表现中沉默的力量,这个对生活已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和期待的人,正是因为经历了深刻的苦难与波折,真正在狂风暴雨中沉浮过,所以才放逐了自己,也亲手埋葬了未来。 在这个抒情泛滥的年代,一部在叙事节奏和情绪控制上极尽节制的影片,无疑是珍贵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中,身兼导演与编剧两项要职的肯尼思·洛纳根将一个充满了戏剧感的故事处理得波澜不惊,以近乎零度的手法呈现了偶然的遭遇对于一个人人生的改变,不放大悲哀,也不扩散伤感。就像影片中的李无时无刻地将自己的情绪封闭起来一样,肯尼思·洛纳根始终以一种坚决而强硬的态度反对抒情,更拒绝煽情。当我们的电影乐此不疲地呈现着蜜糖和鸡汤时,肯尼思·洛纳根却对于肤浅的“治愈”怀有极大的警惕。《海边的曼彻斯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宇宙,所有人都彼此隔绝,另一个宇宙发生了怎样的风暴,我们惟有隔岸观火,不可能感同身受。在另一个人的苦难面前,简单的安慰和劝导非但无效,有时还会显得无知、无礼——明天真的是新的一天吗?未来真的会好起来吗?时间也许确实可以抚平伤痛,但只要疤痕在那儿,轻轻一碰,就又是一块惨不忍睹的新伤。 《海边的曼彻斯特》导演肯尼思·洛纳根 李与前妻兰迪的相遇,是这部极尽节制的影片最具震撼力的一个段落。一对曾经的爱人,被不期而至的苦难撕裂,多少年来,就算是隔着千山万水,却始终共享着相同的苦难记忆。对他们来说,一场重逢,无异于一次釜底抽薪。如今再婚的兰迪已经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她在李的面前失控大哭,想要为自己曾经说过的那些话道歉。经过这么长时间,兰迪终于意识到,李内心的伤痛完全不亚于自己,甚至比她更痛。她原谅了李,也因此将自己从那段痛苦的回忆中解脱了出来。而李只有不断地拒绝、摇头,然后匆匆离开——这个绝望的幸存者,他从未期待任何人的原谅,他也许甚至希望全世界都恨极了他,对他来说,懊悔与沉沦是余生惟一的样子,他别无选择。 张枣有诗:“只要一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后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为什么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后悔却显得无限漫长?沉迷于这种情绪中的人们,就像是深陷于罪与罚的泥淖,越是挣扎,反而陷得越深。当下或者未来都是可以期许的,惟有面对过去,面对曾经发生的事、爱过的人,我们孤苦无助、无能为力。在今后的每一天,滔滔不绝的“后悔”是这样锲而不舍,让人愤恨、让人怨怼,更多的时候,就是那样一种“梅花落满了南山”般的怅然。《海边的曼彻斯特》像极了一部剔除了所有形容词的叙事诗。它安静而冷静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一段让人措手不及的往事,随之而来的是短暂的懊悔、痛苦和绝望,更是深入骨髓而又绵延无尽的无助和怅然。这样的安静也赐予了这部影片一种悠扬的诗意——这诗意弥漫在灰蒙蒙的海边和低沉的天空中,也潜藏在每一个不经意显露的叙事缝隙中,更在那刻骨铭心的苦难中、在日复一日无法回避的生活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