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文化自信,文化价值的自信——《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系列评论之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民族报 郑茜 参加讨论


    ◆当代少数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要迈过更多、更深的历史沟坎,会以更加迟缓、更加凝重、更加艰难的方式来实现。负重泅渡,是当代少数民族实现文化自觉、文化传承的“规定动作”;甩掉置于历史阶梯之上的沉重包袱,与全国人民同步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摆在少数民族面前的现实任务。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应当引导少数民族正确而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传统文化,获取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认知,最终培育出对于自身文化的牢固的价值自信。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各民族是缔造中华文化的历史参与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显然包含着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自信。
    什么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
    这是最新的中国式回答。
    但是,如果回头去听——回到鸦片战争国运凋敝的大地,回到“五四”运动举臂如林的大街,回到“文革”十年狂呼滥吼的广场,显然都曾有过截然相反的回答。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曾发生过翻云覆雨、颠来倒去的变化。当然,一百多年前那些曾经冲冠一怒的反传统勇士,不应受到历史的嘲笑——因为,当历史走进一段狭窄的通道时,人们往往只被允许在逼仄的暗巷中思考。
    而历史在21世纪进入了一条宽阔的新通道,视野在其间可以无限拓宽——这是一个正在被全球化的世界,波澜壮阔的风云正奔涌而来: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种文化,正在一齐被搅动、被卷裹、被重新排列组合。
    正是依凭这样的历史视野,中国人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它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安身立命的依靠。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显现,首先缘于全球化正在打破民族国家的疆界,身份转换带来的焦虑感正在普遍产生,认同、建构成为全世界的主题。此时,传统文化不再只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样态,它已经成为民族、国家的身份标识,成为建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珍贵资源;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再只是一种文化追求,它涉及文化认同的塑造,涉及一个国家现实政治的合法性阐释。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显现,同时缘于西方文化价值观趁全球化的汹涌之势,显示出了淹没、覆盖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汹汹态势,文化均质化的威胁在全球蔓延。如果不进行一场自我拯救,本土文化就会失去在未来世界文化版图中的位置。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显现,还缘于当后工业社会的残缺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弱点暴露得足够充分时——如技术至上带来的伦理与价值失范,商品价值至上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冷漠,追求极限增长带来的人与自然对立,个人中心主义带来的社会失序……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着的摆脱当代人类社会困境的智慧,终于隐隐显露。
    正是上述因素,成为了全球化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复苏的动力。
    但事实上,即便拥有上述诸因素,也并非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都能如愿地实现文化自救与文化复兴。在中国,唯有当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强民富、带来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崛起、带来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时,我们才真正地获取了文化自信的力量,获取了文化价值自我确知的信心。
    这是2017年开年之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的历史逻辑。
    然而,对于中国少数民族而言,实现文化自信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
    我们要直面这样一个问题:民族地区在与全国同步跨入小康社会时,少数民族是否也能同步树立文化自信?
    这样的问题并非妄自菲薄。原因在于: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少数民族文化更加明显地被贴上过“落后”“愚昧”的标签。如果说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所向披靡的坚船利炮之下,汉族社会面对破碎的山河曾陷入过深刻的文化自卑,对自身文化曾产生过长久的质疑,那么少数民族则有着更加漫长的文化尊严的失落史。单线进化论是西方的主导价值观念之一,在这一观念的排序之中,儒家文化被排列在西方文化的等级之下,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则被排列在更加低层的阶梯上。
    由此,在近代以来的文化语境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矛盾对立被强调得更加激烈,更加不可调和,以至于在历史的舞台上,两者相遇时的所有影像都以电光火石般的悲剧情节来表达和刻画。落后、贫穷、愚昧,这些词汇深深楔入少数民族文化,以至于直到今天,文化自卑依然若隐若现。
    这就意味着当代少数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要迈过更多、更深的历史沟坎,会以更加迟缓、更加凝重、更加艰难的方式来实现。负重泅渡,是当代少数民族实现文化自觉、文化传承的“规定动作”;甩掉置于历史阶梯之上的沉重包袱,与全国人民同步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摆在少数民族面前的现实任务。
    但是,即便已经走出了一百多年以来的文化自卑阴影,即便在理性层面已经摆脱了单线进化论的认识桎梏,却仍有一些现实因素会潜在地阻碍少数民族树立文化自信的脚步。比如,我们常常把经济发展理解为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或现实前提,在一些民族地区并未彻底摆脱贫困阴影、经济发展仍未取得重大突破的现实面前,少数民族文化自信如何树立?文化自信所需要的强大的内在力量来自何处?如何构建起基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文化传承体系?
    事实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从外部去帮助一些民族搭建起文化传承体系,或从外部为这些民族注入一种自信。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正是这样做的。但历史证明,嫁接式输入的观念与价值体系总是很脆弱,总是很容易坍塌,坚定的文化自信只能从自身文化的土壤中生长起来。
    所以,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文化自信的当代培育应当直接指向文化价值自信。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应当引导少数民族正确而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传统文化,获取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认知,最终培育出对于自身文化的牢固的价值自信,实现一场民族文化的自我启蒙,肃清盛行一时的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的影响。
    这样的文化价值自信,需要建立在一个重要的认识基础上,那就是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各民族是缔造中华文化的历史参与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显然包含着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自信。
    中华文化是一个建立在上万年文明起步、五千多年雄奇古国、两千多年统一实体的基础上,由多民族共同构建的、内涵异常丰富的文化复合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包含着各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如果没有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刻自信。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多样性正在成为当代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一个文化多样、绚丽斑斓的中国,也正在成为描述中国形象与讲述中国故事不可缺少的章节。
    总之,中华文化自信是对包含着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也必然是一个巨大的、辐射并支撑起中华各民族自主地传承发展其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