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作家印象 >

哲迈勒•黑托尼:埃及小说新旗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星火》 邱华栋 参加讨论


    纳吉布·马哈福兹的继承人
    埃及,作为非洲重要的国家,其地理位置与土耳其横跨了欧洲和亚洲很相似,它是横跨亚洲和非洲两个大陆:埃及的非洲部分紧靠地中海东南部,而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则属于亚洲大陆的西南角,东侧,以红海为界与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接壤。因此,埃及在文化上必然要受到来自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要受到来自西亚两河流域的阿拉伯文明的深远影响。加上埃及本来就处于非洲大陆之上,非洲大陆的本土文明也是源远流长,这些文明源流在埃及共同交汇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一般认为,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华夏文明一样,是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不衰的四大文明之一,其文化传承和历史资源无比丰厚,其文学也自然是繁花似锦,应当受到特别的关注。
    伊斯兰教国家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和同属于非洲的尼日利亚与南非官方语言是英语、很多作家也用英语写作不一样,埃及作家大都用阿拉伯语写作,因此,较少被西方所关注。在整个20世纪前半叶,埃及的文学比较沉寂,后来,埃及逐渐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于1953年成为共和国,她的文学也逐渐地兴盛起来。紧随着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1988年,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再次以非洲作家身份获得了这个全世界影响最大的文学奖,象征着埃及现当代文学真正得到了西方主流文坛的高度评价。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2004)属于埃及现代文学的开山者,他一生写下了超过40部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还有大量的剧作、评论和散文作品。他的小说全部都取材于埃及古代丰富的历史和埃及20世纪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既能够从埃及古老历史中挖掘素材,创造出和埃及伟大文明相符合的篇幅巨大的历史小说(以《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为代表作),又写出了像《街魂》《平民史诗》《米达格胡同》等反映埃及现当代社会生活、带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社会小说,在一片荒芜中顽强地走出了一条新路,创造出一种簇新的埃及阿拉伯语新文学。他还积极地借鉴了自卡夫卡和乔伊斯以来的欧洲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以长达60年的写作生涯和出版的大量作品,使古老的埃及文明中的文学因子复活,将一个已经衰老的文明重新带到了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因此,要谈到埃及和非洲文学,纳吉布·马哈福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不过,我这里要谈到的,是更为年轻的埃及新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哲迈勒·黑托尼。2007年,哲迈勒·黑托尼曾经来到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和研究阿拉伯文学的专家以及中国作家做了深入交流,并做了演讲。中国作家莫言听完黑托尼的演讲后说:“一个作家首先得写出风格鲜明的作品,无数作家的成就才能形成一个民族文学特殊的景观。我读过黑托尼的《宰阿法拉尼区奇案》,已从中感到‘心心相印’。继承民族传统,吸收外来经验,再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是阿拉伯作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国作家的目标。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文学是不能缺席的,也是剪不断的。”
    哲迈勒·黑托尼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以来埃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埃及“六十年代作家群”中的佼佼者。1967年6月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最终以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参战一方惨败、以色列大获全胜而结束,使埃及人民和整个阿拉伯世界感到了震惊和痛苦。于是,一批作家开始认真思考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真实处境,并且认识到自身的文化问题和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复杂矛盾。这批作家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反思和批判社会现实的特征,同时,他们从埃及的民间文学、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中寻找素材,创作出一大批反映埃及古代历史和现代社会生活的作品,形成了“六十年代作家群”的创作热潮,并将这个文学潮流延续了二十多年,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因一部分作家的谢世而逐渐衰落。而这个作家群体的重要人物之一哲迈勒·黑托尼,他的创作就贯穿了整个四十年的历史。
    1969年,哲迈勒·黑托尼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千年前的一个青年的日记》,将埃及古代历史中的一些场景和历史人物,与当代埃及的社会现实交错对接起来,以复调的形式形成了小说的独特结构。有些小说还利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埃及历史文化中的场景和当下埃及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起到了历史文化反思和社会批判的目的。这部小说集可以说是“六十年代作家群”中最早的、相当重要的作品,其融合欧洲现代主义作家的表现技巧,并将之与埃及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的风格异常鲜明。
    哲迈勒·黑托尼可以说是纳吉布·马哈福兹的继承人,他沿着马哈福兹所开辟的埃及现代文学的道路,顽强地将埃及文学引领到一个新天地。哲迈勒·黑托尼1945年出生在上埃及的农村,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迁居到首都开罗,生活在开罗一个古老的城区里。整个少年时代,他都勤奋好学,勤于读书,还坚持参加纳吉布·马哈福兹举办的文学讲座,可以说,哲迈勒·黑托尼就是在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影响下,逐步地成长为埃及新一代作家的。后来,他专门学习了工艺美术设计,接触到了埃及丰富的民族艺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随军当过多年的战地记者,对埃及参加的几次中东战争的失败,都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些人生经验和生命履历,构成了他写作的一个基点。从1969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至今,四十多年来,他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二十部,短篇小说集十多部。哲迈勒·黑托尼广阔地描绘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埃及的社会现实,并以埃及古老的历史资源和哲学资源作为后盾,创造出不可忽视的新小说。因此,要想了解埃及阿拉伯语文学,必须要研读哲迈勒·黑托尼的作品。除了小说作品,哲迈勒·黑托尼还出版了研究埃及历史建筑和文化的专著、关于中东战争时期他担任军队随军记者的见闻录,以及一些文学和文化随笔等著作,是一个视野开阔、创作丰富的大作家。
    阅读哲迈勒·黑托尼的小说,最令我心仪的,是他对欧美现代主义小说以来的文学技巧,和对阿拉伯民族文化两者的并重。他的小说都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特征和形式感,尤其是,他的每部小说在文体上都很新颖,能够巧妙地利用一些其他文体,如报告、游记、历史文献等等,来作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扩大了欧美现代主义小说潮流和小说文体的实验在非洲的影响,是二十世纪人类小说之树上新长出的枝条。那些报告、文献、游记和资料等其他一般性文体,组成了小说的叙述内容,使小说显示了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彼此互相映衬,扩大了小说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说,仅从小说的技巧上考察,他就是一个具有独特实验性特色的小说家。这是我特别看重的。在人类文明加速融合、对话和交流的今天,如果一个作家不能够从一条滔滔流淌的人类小说大河中吸收营养,成为其中的支脉,而是采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态度,那么他就不可能有存在的价值。相对于哲迈勒·黑托尼,他的前辈纳吉布·马哈福兹在小说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的实验上,就显得保守了。不过,因为他们是两代人,不能拿同样的眼光去看埃及现代文学的开山者纳吉布·马哈福兹,纳吉布·马哈福兹已经完成了他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他所存在的时间段里出色地开创了埃及的现代文学,以气势宏大的历史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将埃及的阿拉伯语新小说带给了全世界,功不可没,而哲迈勒·黑托尼则继承了马哈福兹的文学遗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引领着埃及文学前进。
    我对哲迈勒·黑托尼感兴趣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为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文明古国的阵营,埃及和中国作家在面对欧洲和美国等强势文明的冲击下,其作家的处境和文化环境,其作家的使命和面对的写作资源,都有着相似的和可以借鉴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哲迈勒·黑托尼的写作,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阿拉伯文明的孩子
    1974年,哲迈勒·黑托尼出版了长篇小说《扎尼·巴拉卡特》。这是一部具有历史小说的外壳,里面却巧妙地装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埃及社会现实生活、带有批判性色彩的作品。小说的开头章节,是直接摘录十六世纪意大利旅行家琼迪在埃及开罗旅行时候的见闻,然后,再将叙述的角度转换到1517年统治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的一个小人物扎尼·巴拉卡特身上。这是一个出身埃及底层的小人物,他一心想着向上爬,工于心计,很会钻营,最终利用上层权贵的弱点,爬到了王朝的高位,成为那个时代发迹的新贵。同时,围绕着扎尼·巴拉卡特,还活动着那个时代很多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活动着很多开罗的劳苦大众,他们过着和王朝的贵族与钻营者巴拉卡特完全不同的贫穷生活。小说还引用了一个历史学家对那个时代的描述,将小说的历史真实性增强。这部小说很明显是一部借古讽今的作品,哲迈勒·黑托尼以十六世纪埃及古代王朝小人物的发迹史和贫民生活的广阔图景,来影射和批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埃及社会。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版,在埃及上世纪七十年代新闻和出版检查制度严厉的社会氛围里,就不算犯忌了。小说巧妙地掩盖了作者的真实意图,因此,获得了会心的读者的热烈反应。
    紧接着小说《扎尼·巴拉卡特》出版的第二年,也就是1975年,哲迈勒·黑托尼出版了长篇小说《宰阿拉法尼区奇案》。这是哲迈勒·黑托尼的代表作之一。《宰阿拉法尼区奇案》讲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小说的文体也很独到,是按照卷宗的形式构成的。伊斯兰著名的苏菲派长老制造了一个咒符,他诅咒整个宰阿拉法尼区的人里,除了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之外的人,所有人都丧失性功能和性欲望。同时,还有一些约束性的条款附着在这条关于性的离奇咒符上:住在宰阿拉法尼区的人在早晨七点之前不许出门,晚上八点要上床睡觉,居民之间要和睦相处,等等。宰阿拉法尼区的人于是不得不在新的禁忌中开始生活。他们感到了不适应,开始去找伊斯兰长老倾诉自己的苦闷,接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因为禁绝性的活动,无论如何在人类社会里都是大事件,会改变一些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没有了性,宰阿拉法尼区的人该怎么生活呢?宰阿拉法尼区的人由此展现出他们各色各样的生活世相来。
    这部小说的文体和结构也非常独特,基本上是由卷宗、文献和秘密报告组成的,一共有11节,前4节是卷宗一至三,其中第3节是卷宗二的附录,广泛地将宰阿拉法尼区的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生活的变化记录在案。这4节可以说是从整体上描述了宰阿拉法尼区的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第5节是“第一号记录:最高委员会旧街区警察署”,继续以警察局警员报告的形式来描述变化之后人们的生活情况。在由不同的报告、汇报材料和卷宗所组成的小说中,整个事件本身就显得非常荒唐。在各个报告和卷宗里,出现了一些互相联系和映衬的人物,他们在那个特定时期里的活动也显得更加古怪、诡异和令人怀疑,因此,卷宗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详细的描述。在读者看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在各个卷宗中都是支离破碎的,经过了阅读之后的自行组织和拼合之后,会逐渐在读者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小说还带有寓言和神秘传说的气息。在小说的结尾,这个咒符已经扩散到欧洲以及全世界了,最后,在一些地方,壮阳药吃紧,在另外一些地方则发生了游行。最后,一个警世者出现了。他说,世界将变成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会有一个像他这样的警世者,这个警世者是专门来传递信息、警醒大家的。他说:“我们要向过去的时代告别,告别迷失的时代,告别那些事实被歪曲、路有冻死骨、真爱遭遇不幸、希望被扼杀、欲念被压抑、诺言被践踏、公正不全面、制度尚暴力、容易变困难、简单变复杂的时代。等待不会太久了,咒符的时代已经开始,它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从这部小说可以看出,哲迈勒·黑托尼长期以来一直潜心研究埃及古代法老统治时期的宗教文化和习俗传说,以及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并将之作为背景写入他的小说。在十九世纪殖民主义达到高潮的时期,整个非洲和阿拉伯世界,都在被西方文明所侵占、欺压和占领,被西方文明浸透和影响、掠夺和破坏。这样的历史情况和文化现实在哲迈勒·黑托尼的内心里唤起了民族文化意识、艺术创新意识和政治抵抗意识。因此,哲迈勒·黑托尼认为,以伊斯兰文明为核心的阿拉伯文学,完全可以给这个混乱的世界提供一种解决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进入到晚期资本主义状态下的危机。2009年,整个世界陷入到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之中,和西方文明中对人性贪婪的放纵有关。哲迈勒·黑托尼说:“不要把眼睛只盯着西方,面对本民族的遗产视而不见;另外一个方面,也不能只用西方人的眼睛看,要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见中译本《落日的呼唤》前言)
    因此,哲迈勒·黑托尼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慎地从伊斯兰神秘主义宗教哲学苏菲派的文化遗产中去寻找创作资源和支撑。在《一千零一夜》、苏菲教派圣徒们留下的诗歌和文字中、在他们的传奇故事中、在阿拉伯历史典籍和文化宗教传说中,哲迈勒·黑托尼看到了阿拉伯文化创造出的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智慧,这给了他很大的动力。他尤其喜欢钻研伊斯兰教苏菲派各个时期的作家诗人和宗教学者流传下来的著作。那么,什么是苏菲派呢?苏菲派是一个强调神秘经验和直觉经验的宗教流派,是伊斯兰文明和宗教中重要的分支。哲迈勒·黑托尼觉得,这个流派的文学和文化,与文学艺术强调创造性的直觉一样,其本质更加接近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在创作灵感来临的那个瞬间,那个能够和奇妙的世界忽然相遇的时刻。因此,他不断地潜心研究苏菲派成员的著作和文章,企图寻找到在直觉和个人体验通达的状态里去无限接近真主的特殊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运用到文学写作中。
    最能表现哲迈勒·黑托尼关于苏菲神秘主义哲学思想的作品,是他的长篇小说《显灵书》。这个三卷本的小说出版于1983到1985年。从小说的名字上看,就可以猜测到,这部长篇小说是关于埃及人心灵世界的作品。小说有三个主人公,分别是叙述者的父亲、一个伊斯兰殉道者侯赛因和埃及国家的领导人、民族领袖纳赛尔。按照苏菲主义的理念,人生如梦,生和死之间形成了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巨大圆环,人的存在和精神状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在世界上自然存在的状态,比如,他要感受世间万物的变化,感受时间流逝和失去的变化,最终,逐渐地老去。这个阶段是以人的生生死死作为循环的。到了第二个阶段,则是以人的心灵的变化和洗心革面来完成的。而人圆满获得解放和自由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成为一个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新人。苏菲主义神秘教义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很具体的体现,它还融合了哲迈勒·黑托尼自身的很多经验。在对人生意义、生与死的哲学和历史循环的问题上,《显灵书》都做了很好的显现。而且,哲迈勒·黑托尼和其他很多作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显灵书》是从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自身中长出结出的果实,带有哲思和强烈的心灵书写的特点。父亲、殉道者、民族解放者与国家缔造者这三个英雄男人,带有符号性的象征——哲迈勒·黑托尼思考了自己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如何与父母亲这个血缘最近的树枝条分离,逐渐在时间的沧桑中老去,在四海为家的状态里浪游,成为外乡人、陌生人、流浪的人,最终,他依旧回到了母体的文化记忆里,以国家为象征,在伊斯兰和阿拉伯文化的怀抱里,找到了安慰和最终归属。
    稍后,哲迈勒·黑托尼又出版了相对世俗和故事性比较强的长篇小说《明眼人看世界》(1989)、《爱情之书》(1987)。在这两部小说中,哲迈勒·黑托尼将笔触放到了现代埃及的社会生活中,以具体而细微的观察,来呈现埃及当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一面,思考了社会的不公、爱情的奥秘等等。在小说的背后,继续着对埃及独特的混合文化特性的深入探讨。
    长篇小说《都市之广》是他很值得注意的小说,出版于1990年。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大学教授,他要去参加一所大学九百年的庆典活动。但是,他在去办理庆典手续的时候遇到了麻烦。这个角色就像卡夫卡小说《城堡》中那个想进入城堡中的测量员面临各种荒诞的处境一样,这个教授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那座城市里,这所大学所创立的第一个系就是神学系,于是,就出现了城市、宗教、学术、世俗化和权力之间的角逐。当他到达那所大学之后,类似土地测量员的境遇在他身上继续出现,他感到像蜘蛛网一样的矛盾也交织到了他的身上。在时间的长河里,政治、宗教、学术和个体生命的价值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发生位移,教授在城市之中经历了事件的折磨、时间的洗练,最终倒也完好无损地离开了。教授一边在生命力比人更长久的古代建筑面前流连,一边为眼前的现实缠斗所苦恼,一边又在思索着时间流逝中,那城市像生长着的生命体一样,在广大的时间和空间里逐渐地扩展,在他内心,这些东西胶合成关于世界的整体印象。世俗化和宗教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在时间里和都市的建设中一直缠斗着。小说描绘出完全不同于西方小说的那种理解时间的感受,哲迈勒·黑托尼强化出了他的个人气质和文化气质: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相遇的地方就是那些建筑,它们使都市变得广大,也使人心和世界留下了时间的痕迹。
    追寻落日的呼唤
    哲迈勒·黑托尼的后期小说大都带有浓厚的苏菲主义的味道,和大部分西方小说与亚洲小说都不同。那是一种特殊的、对人生和时间感受的表达。如果你从来都没有感受过阿拉伯文化在小说中的投射,那么,哲迈勒·黑托尼的小说显然是一个你进入的方便路径。
    哲迈勒·黑托尼的长篇小说《落日的呼唤》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著作,它出版于1992年,这是他后期创作中的一部主要作品。小说主人公艾哈迈德本来生活十分平静,但是,有一天,他似乎听到了冥冥中的一声召唤,开始向西旅行,去寻找那落日的呼唤,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他的旅途充满了奇遇和巧合,睿思和考验:当他离开大都市开罗,他遇到了沙漠中的骆驼队,并且和那些长年行走在沙漠中,和星星、太阳和月亮作伴的人成为好朋友。他不再感到孤独,感到天地之间行走的人所体会到的世界是那样的广大。他还来到了一个沙漠中的绿洲居民点,在那里看到了热情欢迎他的人群。在一个泉眼边上,他还遇到了一个姑娘,并且和她结婚了。当妻子身怀六甲之后,他却响应那冥冥中的呼唤,继续向西,向那日落的地方旅行。他来到了一个以鸟作为部族图腾的原始部落,在那里,他被推举为部落首领,获得了权杖。在向西的旅行中,他一共听到了五次召唤,每次听到落日的呼唤,他就会继续旅行。最后,他来到了拄杖人的国度,来到了非洲大陆最西边的摩洛哥,在那里,听到了伊斯兰大长老的训示,并且向国王的书记官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小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人,他们以神奇的存在方式,为艾哈迈德呈现出世界的纷繁复杂和多样。
    《落日的呼唤》有一种别致的叙述语调,缓慢、深情和神秘。这部小说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天路历程》,是主人公对自身的一次发现,也是对广大世界的发现,是对自己灵魂的寻找,也是听从召唤的启发,不断地上路的圣徒的传记。在结构和叙述这部作品时,哲迈勒·黑托尼采取了伪游记的文体,也就是让小说变成假装的一本游记——让最后听到艾哈迈德讲述自己经历的国王的书记官的记述,来呈现主人公的经历,这很好地产生了时间和空间的间隔感。这是现代小说非常重要的一种叙述方式。在小说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是“艾哈迈德说”这样的形式,以先知和圣徒告知的方式,开始讲述主人公自己的经历。在小说的下半部分,艾哈迈德自己主动现身说法,也进行讲述,这两个部分的连接、转换和角度的不同,使小说的结构非常扎实而富有变化,视角多样而呈现出立体的模式,使小说内部空间变得广大,读者一定会发出“世界是那么丰富”的感叹。
    进入到新千年之后,哲迈勒·黑托尼将笔触更多地放到了社会现实上,放到了埃及社会现实和矛盾中,写出了长篇小说《金字塔之上》(2002)、《企业传闻》(2003)、《矿藏传闻》(2003)、《三面包围》(2003)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批判性,在相对宽松的埃及文化氛围中出现,引起了社会反响。哲迈勒·黑托尼因此在批判现实、确立民族文化立足点、弘扬伊斯兰苏菲主义宗教哲学思想三个层面上,都以小说的形式做了回答。在哲迈勒·黑托尼的小说中,我不断地看到一个有禁忌的人在寻找心灵安身之地的过程。有禁忌的人因为对自身的禁忌,最终是会从禁忌中获得力量的。这使我看到了哲迈勒·黑托尼的小说和汉语小说显著的不同:在当下中国社会中,禁忌要说多也有很多,可是对人的自身行为的约束和道德禁忌却并不多,因此,我们往往也获得不了那种禁忌面前的巨大力量。
    1993年至今,哲迈勒·黑托尼一直担任着埃及最重要的报纸《文学消息报》的主编,他还获得了国家鼓励奖、埃及科学艺术勋章、1987年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等等。
    哲迈勒·黑托尼可以说是继承了马哈福兹所开创的现代埃及小说传统,并将这个传统继续引领到新天地的杰出小说家。他和其他“六十年代作家群”一起,左右着二十世纪后半叶埃及文坛的走向。对哲迈勒·黑托尼的阅读,是了解和发现埃及阿拉伯现代文学的捷径,这种文学,由给人类带来了丰富智慧和滋养的伊斯兰文明所书写。对哲迈勒·黑托尼的重视和阅读、理解和发现,也是对当代世界日益地进入到更为多样的文化形态的理解,是对文化和文学多样性的异彩纷呈的欣赏。哲迈勒·黑托尼使世界文学版图继续发生着大陆的漂移,他以几乎是孤绝的勇气、以独特的文学气质、以自己非凡的创造力,使小说呈现更加丰富的可见性。最终,哲迈勒·黑托尼结合了埃及特殊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写出了在宗教哲学、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批判三个层面上完美结合的新小说,这就是哲迈勒·黑托尼的独特思考和文学贡献,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哲迈勒·黑托尼能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呼声较高的作家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