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玉琴:梦里飞花照尘埃——读《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公安报》 刘玉琴 参加讨论


    
    对公安题材的挖掘与关注,契合了他的个性,他的人生经历,他心中对惊险激烈、铁骨柔情的最大想象——
    “案件背后的生命呼喊,爱恨交加的悲情世界,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到路。或生,或死。警察如此,罪犯亦然。”这是作家李迪的创作心语。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方向和路径的选择,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到路,在陷入险境、绝境时期待化险为夷,这是关涉每个人意志和良知的一个命题。李迪近年来的创作,一直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触摸时代和生活的温度,探测人性和生命的深意。
    李迪外表上看起来朴实随和,可作品却透露了他内心理想的坚定和狂放不羁。他一直游走、聚焦于“惊险样式”的公安题材创作之中,这应该是他心中的至爱,是他期待实现梦想的领域。《傍晚敲门的女人》《野蜂出没的山谷》《〈悲怆〉的最后一个乐章》,侦破、推理、揭谜……无声宣示着他的主攻方向和攻城略地的战绩。李迪曾在云南生活十年,在荒谬的年代,有星夜沿着南腊河生死逃亡的经历;当过兵,留过学,做过编辑,从边疆到首都,生活场景渐次转换,内心的焦点始终没变。
    近年来,李迪一系列作品都落脚于公安战线,他深信犯罪与侦破是“惊险题材”的富矿。对公安题材的挖掘与关注,契合了他的个性,他的人生经历,他心中对惊险激烈、铁骨柔情的最大想象。每个人对题材的选择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考量,都有自己的人生和现场。李迪内心的辽阔疆域、壮怀激烈都在文字间不断打开、绽放。只不过在当下时代,李迪对“惊险题材”的开掘,时而由激荡转为平缓,时而将铁血转为柔肠,虽是惊险领域,却已不是惊险样式。新时期公安民警的智慧、勇气、职业忠诚和奉献精神,亦化作道道彩虹,闪耀在他的文字天空。不过,无论是“激荡”还是“平缓”,他秉持的创作初衷没变,那就是对案件背后的生命的悲悯没变,对泣血人性的深层探求没变,对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景仰没变。《铁军·亲人》《枫桥红叶红愈红》《警官王快乐》《社区民警是怎样炼成的》《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包括新出版的《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他的小说、报告文学,充溢着警察的爱恨,亦流淌着罪犯眼里的忧伤。
    李迪对公安题材的关注,无疑拓展了公安题材的边界,丰富了公安题材的内涵,他为这个看起来有些钢性的领域融入了独特的色彩和温情,这印证着李迪的理想追求,其间的心酸与泪水也透露出他对森村诚一笔下那从高高的悬崖随风飘落的草帽的动容。他由爱与道义而生出的同情与悲悯有着深厚的感染力度……一个作家的经历固然重要,个性与追求固然重要,然而没有对世事的洞明,人情的练达,没有对他人的真与善,对社会的爱与关切,他的笔下不可能澄明如澈,春风如水,不可能再现生命的醇厚,人性的如歌。
    作家都有着为时代、为生活描摹刻画的责任,都有着真诚纯净的深情与爱意。李迪的爱不是浮在纸上,而是深入骨髓。正是对时代,对国家,对他人——建立在善良、人道、理解基础之上的大爱,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高度的伦理自觉,铸成了他作品的底色,让他在人性深处彰显了柔情,在坎坷面前投射着光亮,在人物行为、成长的轨迹中,呈现着鲜活、真实的生活质感。即便是罪犯,也拥有着无路可走之际,对生命过往中美好与亲情的回眸与渴望。这样的人物,有生活的本色,有思考的深度,有生命的刻度,故而李迪的作品,悲伤里垂挂着自己的泪水,快乐中蓬勃着自己的欢喜。这是作家爱心的外化,善意的流转,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赋予作品顽强的生命力。
    习近平同志说过,“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将丰盈的人文精神融入人物,在文字间散发出世间的大爱和正道,传递作家的善良与理解,这无疑是温暖人心、引人向上的精神气场,是指向美好、期待花开的心灵路径,这样的作品是美的发现与创造,是乐观和积极能量的正向传导。
    李迪的“惊险题材”是多侧面的,即便都是公安战线,有大案要案,也有鸡毛蒜皮,有英模榜样,也有普通片警。不同的侧面勃发着李迪多样的才情,构成飞花四溢的多元叙事,有如烟花三月,云雨江南;春风古渡,深情满怀;即便同为公安战士,可以“一剑霜寒十四州”,也可以柔情似水充满悲悯温婉。人性的生态显示出本质的模样。难得的是,李迪的作品中,旨意的正大庄严常常被不动声色地融化于世俗烟火,轻松谐趣的表达又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突显着人事的幽然和深邃,有生活的味道,有泥土的气息,有停下脚步叩问生命本质的诚意。
    当下是一个浮躁而又欲望爆发的时代。每个人似乎都在不停地焦虑着,被不同的欲望所催逼。脚步停不下来,心里静不下来,因为诱惑越来越多。好了还要更好,多了还要更多,努力了还需再努力。生命的本质何在,人生的意义几何,似乎早已不重要。而李迪的作品,力图努力剥去粗糙的包裹,洗去内里的沙砾,呈现社会与人生的残缺与完美,呈现生命的坚韧与遗憾,真与善的道德引力和人道大义直抵人心。人的初心以及对初心的坚守与背离,其间的韵味意味深长。
    李迪的作品当得起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这是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拥抱时代和生活的印证,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字里行间蛰伏,千流百变中盘桓着求新求变的执著追求,他的作品始终令人充满期待。对李迪作品的期待,还包含着对李迪的谋篇布局和语言风格特色的赞赏。精巧雅致,一波三折,曲径通幽,收放自如。语言鲜活时尚,凝练生动。尤其是短句的运用,干脆利落,风趣幽默,颇显作者驾驭文字的不凡功力。这本报告文学《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延续了李迪的创作风格,而且读来愈觉笔力老到,清新醇厚,有的篇章已是多次阅读,仍常读常新。报告文学创作是李迪由小说向“报告”的一次转向,他力图呈现精彩、真实的时代和生活,这其中,梦里飞花、老骥伏枥、拥抱时代与生活的人生情志,令人感佩不已。
    (作者系《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