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高旭东:呼唤世界文学的诞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李舫 参加讨论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情呼唤“世界文学”的诞生,由此构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滥觞。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作为长江学者以来,高旭东潜心推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发展。基于诸多考量,高旭东将他与同道多年来的教学与研究心得付诸笔端。2011年7月,由他主编的《比较文学实用教程》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付梓。
    “毋庸讳言,比较文学搭建了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旭东说。20世纪90年代学科调整以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合而为一,被正式更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并归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对中国高校的学科建制而言,这一调整是意味深长的。它使‘世界文学’的概念在汉语的语境和理解中重新定位,也标志着‘比较文学’的观念和方法被置为中国学者的外国文学研究之根本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在该书导言中写道。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概念,源于歌德所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时代将要来临”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文学”理念,以及19世纪英国批评家阿诺德的诸多观点。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自诞生之初到今天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建立以后的多元发展,使学科得以推进。其间,比较文学遭遇了美国学者韦勒克所描述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英国学者巴斯奈特和美国学者斯皮瓦克所宣告的“学科之死”,一路坎坷而行。1993年,伯恩海默报告中提出比较文学发生了两个重要的转向——全球主义转向和文化研究转向,这无疑标志着比较文学开始突破自身的束缚,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应该肯定的是,不论比较文学研究在世界领域面临着怎样的波折,国内的相关研究一直在不断拓展中稳定推进,相关书籍日益丰富,仅近年来国内各大学编写的教材累计起来大概有20种之多,这些教材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案。然而,高旭东并不想在已有的教材中再从量上添加一种,而是力求在注重实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作为教材,积聚众多学者智慧的《比较文学实用教程》试图表现出诸多探索和创新,具体而言为三个“结合”。其一,将抽象的理论融会在具体生动的案例分析之中,如此重视案例分析并且附有案例原文,这在众多比较文学教材中大概是第一部。其二,学科本科与学科延展相结合。今天的比较文学已经不同于学科起步的20世纪80年代,像国际中国学(汉学)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世界华人文学等比较文学的重要分支,都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会作为支撑,而将这些比较文学的重要分支一一列入教材加以专门研究,这在众多比较文学教材中大概也是第一部。其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不在深刻的理论层次上达到普及和实用,不把脉国内外比较文学的最新发展动向,那就仅仅是一个通俗读本,没有多少学术价值。因而我们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提高指导普及,为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搭建起攀向更高学术高峰的阶梯。”高旭东说。(李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