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读史铁生的《合欢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陶明星 参加讨论

        【人文社科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棵树
    ——读史铁生《合欢树》
    “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题记
    印象中,史铁生就是一个与命运不折不挠搏斗的人,而他的母亲恰又是他人生路上的导师和精神激励者。母亲的爱超越了母爱,正是用她那平凡却伟大的爱让身体残疾的史铁生精神上站立了起来!我在讲《谈着命运的琴弦,一路弦歌》时列举了史铁生的事例,说到他“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七年级的孩子都为之唏嘘不已。再读《合欢树》,几多感慨!
    讲《合欢树》势必会讲到《我与地坛》;讲《合欢树》未必会讲到《项脊轩志》;讲《合欢树》也许会顾及“合欢树”的意象以及经久不衰的母爱……但是,怎么讲还是涵在讲什么里面吧!
    正如我们阅读的基本路径,一定会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阅读文本,且关注“我”对合欢树、对母亲的独特理解。史铁生的作品可谓洗尽铅华,不做雕饰,平淡的言语中满含对母亲的牵挂和思念。对于自己取得的一点成就没有丝毫的骄傲。你看,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对于治好腿失去希望的母亲对“我”却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希望。母亲住的那个小院儿,没有谁能真正了解“我”的母亲对于我所存在的这点希望。有一个耄耋之年的父亲照顾智障的女儿数十载,最大的愿望是女儿比自己早死,因为在这个世上,没了父亲,这个女儿的生存都是问题。我不敢说史铁生的母亲是这样的想法,但是至少捱着病痛照顾患病的儿子,而且是十数年如一日,那份艰辛谁能体会?因为不小心烫伤了孩子,她就像“祥林嫂”似的一遍又一遍的念叨,就像史铁生说的,“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啊!她没有见证到孩子的成功,带着遗憾离开世间,但是当初鼓励孩子“那就好好写吧”却又包含了多少爱子情深。为了生活继续,我们必须走下去。这位伟大的母亲忍着病痛的折磨,用一颗温暖而坚定的心,帮助自己的孩子从迷离彷徨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生存之路,她要的是自己即便死去,但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坚强地活在这人间。
    史铁生不无悲伤地说,那个院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可是谁能体会到获得“成功”后的我内心实在的想法。我突然感受到,史铁生为何对自己的获奖那样的轻描淡写?为何用准备的套话去应对采访的记者?为何愿意独自一人徘徊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我想,这个安静的小树林一定是史铁生母子最常去的地方!史铁生即便是在街上瞎逛,心中想的依然是去看看那棵合欢树的。
    这样,合欢树就具有了意义和象征。曾在不经意中捡回的这颗小树苗,几经波折,三载初成,寄寓的是一个母亲无限的向往,树成了人的载体。我能想象到一个母亲当初捡回“含羞草”的初衷,你看第二年还没有发芽时母亲的叹息,你看第三年长出叶子时高兴了许多天的母亲,还有时常的念叨,这都在解释母亲栽树的初衷:也许树长成了,孩子的病也会好起来了吧!然而,母亲没有等到这一天,孩子终究是身体的残疾无法复原,但是孩子精神的站立母亲毕竟没有看到。史铁生说,恍惚中,“听见上帝的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都说“伤在儿身,痛在娘心。”史铁生的母亲给予史铁生的爱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爱,因为她不仅给予了自己的孩子生存下去的意义,还给孩子树立了榜样,身体上的疾病击不垮一个人。所以尽管她走了,但是留给史铁生的却是生存下去的意志。而这个时候的史铁生还会在意自己获得多少奖?还会在意院子里那些老太太的关心吗?他唯有不断用自己的笔,质朴地表达对无私的母亲挚爱的牵念。看看史铁生卓越的作品,有几篇不是和自己的母亲牵连?而他的语言中始终表达的主题就是对母亲的感念,并且上升到对生命的珍爱!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自己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我”的悲伤似河流,就让它奔腾不泻吧!
    这篇文字适合安静地阅读,史铁生的文字本就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纵观《合欢树》,字里行间充溢的都是对母亲无尽的感念和怀想。
    有人说,散文是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的。史铁生自然有对母爱、对生命独到的认识,因为还没有哪个人可以像史铁生有这样的经历。每个人都会表达对母爱、对人生的看法,那么史铁生在作品中传达的恰是他对这些问题最独到的思考。就像那个会长大的孩子,他也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而,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也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是,谁能知道,我即便不能再看那棵树,但是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都满满的在自己的心中!
    作家用自己的笔把这样的情感传达了出来,给予读者的正是一种精神的振奋剂,每个人心中都已有一棵树,那棵树只会生长在自己的心中!(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 陶明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