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发展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责任——评《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论集》
由田本相教授主编的《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论集》,不仅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关注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的学者的学术论文,还收录了亲历“二度西潮”的戏剧团队负责人和制作人的会议报告,可谓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学术含量高。 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是由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前所长田本相教授所命名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戏剧文化现象。田本相认为,如果把上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而引进外国戏剧的浪潮称作新时期戏剧的“一度西潮”,那么,近四五年来大量外国戏剧在华演出的热潮应该被看作是新时期戏剧的“二度西潮”。在田本相看来,这次以外国戏剧演出为主的“西潮”是独具特点的:首先,这是一次空前规模的外国戏剧演出浪潮,各种戏剧节和戏剧展演此起彼伏,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戏剧史上都是空前的;其次,这次来华演出的,有世界一流的剧院、剧团、导演、演员,这也是前所未见的;再次,这是一次立体的多元的外国戏剧的引进,既有传统的经典名作,也有先锋戏剧、肢体戏剧等前沿作品;最后,这一次引进基本上是主动地拿来,是有选择的引进。田本相对这一波汹涌的“二度西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国人看到了当前世界戏剧的发展现状,看到了世界戏剧艺术的多元发展格局和当前发展趋势,看到了国内戏剧发展水平与国外戏剧发展水平的差距,也看到了世界戏剧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事实。 《论集》中的各篇论文针对此“二度西潮”,从多个角度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有的对中国戏剧界产生“二度西潮”的原因予以社会学剖析,论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的探讨“二度西潮”的历史特点,尤其与“一度西潮”展开比较,以此突显“二度西潮”的新特点;有的以“二度西潮”作为参照,反观中国的本土戏剧面临“二度西潮”的冲击可以作出怎样的回应或交流借鉴,等等。多数论文都肯定,“二度西潮”大大改善了中国的戏剧环境,繁荣了文化市场,促进了中国戏剧的创作与观演热情,也为中国本土戏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度西潮”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尽管西潮汹涌,但追问如何在多元开放与中西交流的大环境下发展中国本土戏剧,才是探讨“二度西潮”的根本用意所在。有鉴于此,田本相在《论集》最后以一篇《中国话剧的衰落和世界戏剧的萎缩》作为全书的跋。该文从比较戏剧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世界戏剧正发生萎缩这一时代现象及其历史原因,并重审处于世界戏剧发展大环境中的中国话剧的发展状况。他认为,中国当代话剧存在着专业化问题、商业化问题、保守主义问题、公众与先锋戏剧隔离的问题、戏剧理论和批评弱化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中国话剧表面繁荣,实际则已走向衰落。为了“抵抗”这种衰落,田本相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方案,倡议中国戏剧界正视和充分认识中国话剧衰落的事实和原因,使话剧的创作、制作和表演面向人民大众,使大学成为话剧发展的基地,对高等戏剧学院的教育进行改革,引导中国话剧走与民族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与民族戏剧传统紧密结合的道路。这些方案体现了老一辈中国话剧人尤其是理论研究者对中国戏剧艺术的拳拳之心和中肯之言。 《论集》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将近全书一半的篇幅,附录了“中国现代翻译剧目目录(1910-1947)”和“中国现代翻译剧书籍目录(1908-1976)”。这两个目录,是田本相、胡志毅、宋宝珍三位先生一起组织学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共同发掘、整理的重要学术资料,反映了中国在新时期以前对西方戏剧的引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话剧所经历的前几次“西潮”,都是以文本(剧本翻译)为中心的,因而可以说,这两个目录较完整地呈现了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之前中国话剧所经历的“西潮”的面貌。而《论集》所收录的论文已经在行文中非常全面地反映了以表演为中心的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的整体面貌,所以,这些论文与附录中两个目录的合璧,恰好把中国话剧自诞生之日起直至今日引入“西潮”的情形,在时间轴上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总之,《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论集》既流露出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忧患意识,又体现出学者对当下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深切关怀和高度责任感;既有艺术上的评价,又不乏学术史料的支撑。要了解当前中国戏剧的发展态势并辨明其未来的走向,该书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