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以传世之心锻造传世之作——从“中华史诗”“中华家园”美术创作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冯远 参加讨论


    2016年11月30日,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精辟的论述、殷切的希望引起强烈共鸣。会议期间,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146件入选作品,以“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的名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并陆续陈列在国博大厅内,在文化界引发热议。2017年5月,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等主办的“‘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启动。为了落实重要讲话精神,解决“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希望在这些创作项目的实施中,不断有针对性地纠正、引导,以推动美术领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艺创作发挥应有作用,为国家积累一批主题鲜明、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创作者,都将此实践过程,作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自身学养和艺术修为的机会;都将为时代、为历史奉献精品力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因文化自信而其命维新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它代表了文化自觉基础上文化自尊、自强精神的确立,是以摒弃“西方文化中心论”和鸦片战争以后产生的民族心理自卑、文化价值自卑观念为标志的,对文化核心理念的自我肯定和期许。
    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又相互影响、激烈竞争又相互交融的当下,从宏观层面看文化自信,它源自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传统;得自于百年中国从屈辱中崛起、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获得的巨大成功,以及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非凡成就;仰赖于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日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美好前景的可期待。文化自信,既与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文明成果相关系,也与现当代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新成就相关涉,还与未来的文化创新发展相关联。无自信,则无以为文明大国、文化大国,无以彰显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软实力。这也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今天应有的姿态。
    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文化自信,不会因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以为是,或沾沾自喜于前辈创造的文化成果,而将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国情、民情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紧密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代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因而,自信不是自满、自封、自足,也不是因为有了自信,地位身价自高,文化必然繁荣,成果自然涌现。它需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善于学习他人的优长以及擅取活用的科学理性态度;需要自身具有包容性,包括敢于尝试探索,敢于自我批判以及纠偏、修复的能力;需要通过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创造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成果、新财富,并且通过交流传播以证明它所拥有的不竭动力、原创能力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力,进而体现出对他者文明所具有的启示、参照、借鉴作用,为不同文明所接受、理解和尊重。
    创造文化的是人,而复数个体的人便组成了人民,因而也就决定了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由人民创造的,反过来作用于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这些被冠以作家、艺术家、“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人,从事着人类诸种事业中至为高尚、荣耀的职业。创造是文艺家的立身之本,而维系并激发文艺家创造才能的内驱动力,理应源自于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精神。
    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让人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发现生命与心灵的意义、感受生活与自然的美好。作为人民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文艺家首先需要由己达人地树立铸魂、塑人的意识,然后通过作品去感染并提升人民的思想情操、道德素质。“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文艺家就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要求我们以人民一员的平等身份,自觉融入和沉潜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平视、平实的眼光与心态,以平正、谦虚的态度,真诚地向普通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经典学习。将画笔书写的对象真正聚焦到人民大众看似平凡、庸常却具有闪光内质的现实生活万象之中;聚焦到那些默默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奉献着的万千幕后英雄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音容笑貌之中。用充满自信的体察感悟,用自己的真实语言,用创新的形式、技艺,倾注心力去创作文质兼美的作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锤炼和健全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思想境界。
    因高峰期许而涤沙铄金
    传统是一条源自高山溪涧、一路奔涌并汇聚众川、最终包容和承载了不断丰富的内涵而奔向大海的河,其生命因此才能获致久远;传统又似一股绳,没有不断添加补充新的麻、草,传统之绳便无缘永续延长。
    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体现了文化、文艺在不同时期承传续用的内在规律,也是其价值彰显的历史要求,更是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文化能量的现代释放和推陈出新的现实需要。能够谓之传统,理应与当下、未来一脉相承。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历史又是一个大浪淘沙、新陈代谢的过程。能够活化并作用于现实当下的历史文化,能够接受创新变革并指向未来的历史文化,才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而文化、文艺的高峰,正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的精神标识和成果标志。
    就文艺创作而言,创造性转化立足于传统艺术源流这一基础,宗旨是“转化”,方法则是承传改良、鼎新再造,而非割断背弃,其要义是适应当代文艺发展的需求,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创新性发展,则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为“底色”,以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成果为养料、为参照。“发展”是必由之路,是要求;创新是手段,目的在于创造。其前向为未来的文化、文艺建构提供历史铺垫与续接;其后向则与本民族文化、文艺传统血脉相连。文艺家兼有“系二任于一身”的责任与使命。
    创新独造,是人类活动和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文重质美,艺贵求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而高峰者,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化成果、文艺作品创新的顶尖水平。高峰作品的产生孕育于众多的精品佳作中,它不在于热闹多寡与否,而着重在其能否具有深度、温度、高度和广度,具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特征,以及蕴含其中的开创性、独特性。然而,“高峰”的评价称谓,常常不是由同时代人作出。能否担得“高峰”称谓,需要经过历史沉淀、学术追问、岁月过滤,需要退去当世的利益、情感纷争和世俗光环,由不持偏见、不含成见的史识者们给出判断。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物质丰富,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文艺创作的支持投入不断增长,文艺创作环境宽松自由;从业人员数量日增,文化、文艺产品数量递增,人民大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和消费能力快速增长。可以说,当代中国文艺家正逢历史以来最好时期。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警惕、克服文化生产、文艺创作中伴生的多重无良弊象将是一项长期任务。此其中,拒绝深刻、瓦解崇高、调侃经典,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等现象有之;淡漠生活、淡化主题、善恶美丑不分,颠覆价值理念、标榜以反主流文艺现象有之;媚洋、贪大、求奢,追求搜奇猎艳,热衷于渲染社会与人性阴暗面等现象有之,甚至娱乐至上、市场为王,造假各类记录的现象久治而难根除;而争风于名利场,热衷于政绩事功,不惜粗制滥造赶工献礼,行业内时有风气颓败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折损着文艺创作的质量;更有文艺批评失语、缺位,浮泛表扬远多于尖锐批评而导致良莠莫辨的失范现象形成了不良循环效应……凡此种种,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销蚀着文化产品、文艺作品铸魂、塑人的应有之义,也成为导致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的顽症所在。
    先哲有云:文以载道。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高峰作品,离开了文艺家高尚的思想情操、文化情怀,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创新的智慧与勇气是不可想象的,这关乎作品载什么“道”的问题;其次需要文艺家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宽阔的视野和文化眼光,这关乎如何“载”的问题;然后才是想象力、驾驭作品形式风格、技术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载”的具体方法问题。任何一个具有文化自觉意识、自信精神的文艺家,都不会因世俗欲望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谬误而丧失应有的人文情怀,忘却或弱化对于艺术的真善美内涵的执着追求,迷失信仰与理想,而坐视精神钙质的流失。文艺家必须自觉拒绝以创作自由、尊重多样化为借口,放松对作品的打磨锤炼、放纵于低水平制作、放任于低俗趣味的蔓延和资本的绑架而不自知,唯有如此,才可能使作品突破“高原”的制约与极限,向着“高峰”攀援。
    因传世之义而矢志“三精”
    在当今世界各地的艺术殿堂中,那些被赫然供奉、被反复演绎、并且见诸各类艺术历史教科书,广为后人传颂的杰作,所以能够穿越历史烟云和一代又一代艺术史家的指摘诘问,让今天的我们在重睹它们时,仍然折服于其经久的艺术魅力而为之怦然心动,并在胸中激荡起历史回声,正是因为那些作品在思想内容、主题形式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历史高度。
    试作遐想,那些前贤彼时是如何以卑微的身份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在良知与道德的驱策下,用心描绘、记录并重现一个时代的“真实”。在历史的幽深处,发散着也许微弱却炽热而执着的光与温度。他们运用文字、音符、色彩去承载思想,进而融入他们的理想和对真善美的理解,选择通过一个点去揭示、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形象与历史。有的甚至需要以抗拒世俗的勇气,发时人之所未见,书世人之所未思,以超凡的想象力和精妙入微的表达力,经由工匠般的劳作所建构起的艺术生命远远超越了自然生命,成为不朽。然而挑剔又势利的艺术史只关注第一、追捧唯一,以至于今天的我们无从知晓那隐没在历史阴影之中、金字塔基座上无数同样付出了智力劳作的佚名作者。那些已经难以查考的无名者,在赋予素笺、画布以智慧之时,也许从未奢望后人能够真正读懂、并且理解隐匿在作品之中的内在价值,从未预料作品能够传世,但历史能够还他们以公正。
    作品是文艺家的立足之本,创造高原高峰作品,只有热情和决心远远不够。文艺家需要关心的是如何使作品的思想切实深刻起来,艺术精湛起来,技术精良起来。我们需要虚心学习,需要不断充电;我们需要关注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学习文艺理论,补充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欠缺;我们需要学会善于在生活中发掘提取鲜活的素材,以激发独特的创意构思,以小见大地体现中华思想理念、美学精神,学会赋予作品丰富隽永的内涵,而非简单地将课堂写生移至乡间代替深入生活;我们需要有宽阔的胸襟、厚积薄发的巧思和充沛的艺术想象力。从灵感闪现化为心象进而视觉图像化的一刻起,即尽其所能调动一切可资表现的艺术手法,以敢于试错、废稿三千的精神,独到地言说主题内容,而不是以同样的程式套用不同的主题,造成千篇一律的重复;我们需要打磨熟练的技巧和精妙的形式语言,去呈现作品的艺术效果,精心设计作品的各个局部、细节以及整体关系的协调,处理好叙事结构、人物的形象造型、章节的起承转合、色彩调性乃至笔触的组合排列,而不是热衷于炫技,满足于技巧熟练等等,不断充实、改进,努力营造无可替代的艺术效果。
    大量的实践表明,欲求达到精深、精湛、精良的艺术高峰并非易事,探取艺术堂奥,不光需要学养、能力的不断提升,还需要时间和艺术积累。我们需要行万里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需要克服许多自身的偏执与自恋、狭隘、怯懦和虚荣,以及永远不会没有的“无知”,怀抱“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的志向,使自己先成为一个有深度和厚度的人,作品才能有筋骨、道德和温度。
    求取艺术精湛,我们需要读懂、读透生活与艺术的大书。为了达到此目的,需要我们真正能够入静、入定、持恒,刻苦敬业、钻研技艺,忘情于家国父老,忘情于山川大地,忘情于生活与理想。秉持“即便明日我将衰朽,今日我亦竭尽全力”的心志,努力创作能够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拉开距离,与现代西方艺术保持距离,与现实生活和人民零距离,与时代贴近距离,与高峰目标努力缩小距离,能够折射历史与人民辉光的当世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