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科学传扬北京评书的可贵实践——写在“宣南书馆”创办10周年之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吴文科 参加讨论


    连丽如及其徒辈的评书演出阵地,经过10年来的努力开拓,也不只是拥有“宣南书馆”一隅,而是以此为据点,近年来又相继拓展和开辟了“崇文书馆”和“东城书馆”等场所,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喜人态势,示范作用和拉动效能日益凸显。
    
    连丽如在宣南书馆表演北京评书
    北京评书是形成于北京并以基本接近普通话的北京话徒口说演而广泛流播于大江南北的曲艺“大书”形式。自清代逐步形成以来的300多年间,在发源地北京的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初创、形成、繁盛和提升四个阶段。先后涌现出开山鼻祖王鸿兴,奠基代表双厚坪、潘诚立,繁盛群英王傑魁、陈士和、品正三、群福庆、袁傑英、连阔如,传承中坚袁阔成、李鑫荃、连丽如等一大批知名的重要艺术家。积累形成了《列国》 《西汉》 《东汉》 《三国》 《隋唐》 《杨家将》 《精忠说岳》 《包公案》 《水浒》 《明英烈》《施公案》 《三侠剑》 《雍正剑侠图》 《封神榜》《西游记》 《济公传》 《聊斋》等数十部长篇代表性节目。创造形成了属于自身的历史辉煌与艺术影响。
    但是,进入20世纪末期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履的不断加快,北京评书和许多传统艺术样式一样,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境况和自身业态状况,受到巨大的冲击: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带来的客观竞争挑战,审美习惯变化形成的观演关系疏离,缺少持续展示造成的价值影响消弭,以及由此累积而成的恶性发展循环,等等,致使其传人日趋匮乏、书场演出凋零、节目严重老化、影响趋于销声,面临着传承发展的空前严峻挑战。
    对此,不仅北京评书业界和整个曲艺界极度焦虑,有关方面包括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关心曲艺及北京评书的社会各界人士也都高度关切。特别是全球范围逐步形成的传承和保护包括北京评书及整个曲艺在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共识,以及中国政府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给北京评书的现代传承和复苏发展,提供了政策扶持和舆论支撑。在此情势下, 2007年4月,北京评书被列入第一批北京市原宣武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2007年6月,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这为北京评书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福音,也创造了机遇。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位北京评书女演员和第一个采用北京评书表现革命历史暨长征英雄的老一辈评书名家连阔如的女公子,连丽如当然地被北京市推荐申报并经文化部评定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他还有经北京评书的另一重要流布地区辽宁省推荐申报而评定确认的单田芳、刘兰芳和田连元等人) 。她本人也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在北京地区传承保护北京评书的光荣使命。
    早在北京评书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相关政策的强力保护之前,连丽如就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和举措,开办书场,坐场说书,以实际行动为北京评书的艺术赓续奔走劳碌、不懈努力。但命运多舛,屡屡受挫。直到2007年9月,依靠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坚强指导特别是北京市原宣武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在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里侧开阳桥畔的原宣武区文化馆内创立了“北京评书宣南书馆” (简称“宣南书馆” ) ,并一路坚持下来,才形成了能使北京评书重又扎根书场、直面听众的艺术传扬格局,取得了10年来坚持在每个星期六的下午演出一场、 10年间总共演出500多场、接待听众超过10万人次的可喜成绩!2016年11月起,“宣南书馆”迁入前门外大栅栏南边的天桥艺术大厦A座,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演出环境愈加改善,社会影响稳步扩大,发展基础更趋厚实。
    作为新世纪北京城南专门演出北京评书的说书场馆,“宣南书馆”的创建、经营、延续和发展,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恢复了北京评书作为曲艺说书的“大书”形式驻场连回表演而与听众面对面进行直接交流的观演传统,为“活态”传承评书艺术并开拓培育适宜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土壤包括听众群体和听书习惯,确立了相应专业的伦理格局与审美规范;其次,通过师徒同台即连丽如以70上下的高龄年纪,率领徒弟吴荻、贾林、祝兆良、梁彦和义子李菁、王玥波、汤凡,以及再传弟子张硕、马剑平及儿童幼徒孙卿涵等老中青少四代演员常年坚持说演长篇评书的轮番上阵,不仅给新老听众奉献了《东汉》 《列国》 《三国》 《水浒》 《说岳》和《鹿鼎记》 《程砚秋》 《史更新刀劈二寇》 《B超神探贾立群》等一系列既原汁原味又不乏新意的传统及新编节目,而且在同台演出中有机形成了老师登台示范与徒弟观摩历练的教学传扬,为北京评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保护与“活态”传承,提供了切实手段,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 10年来的长期坚守和定点展演,也给热爱北京评书的忠实听众提供了欣赏评书的极大方便,更为强化北京的文化中心地位及曲艺文化内涵,增添了多彩的元素,嵌入了特殊的亮点,注入了审美的活力,也打造了相应的品牌。
    很显然,由于具备了上述的品格与特点,“宣南书馆”便不只是一个简单普通的演出场所,而是一个因其创建和存在而凝聚形成的北京评书的传承保护支点与弘扬发展据点。在这里,不仅安营扎寨地聚集起了以连丽如为核心的师徒几代北京评书演员,而且聚拢集纳和吸引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欣赏北京评书的铁杆听众,同时营造和培育出一方能够容涵北京评书“活态”传承和良性发展的文化展示空间与社会生存土壤。而为确保此等多样功能的发挥与彰显,驻扎在“宣南书馆”主阵地台前幕后的评书同仁们,还为此做了许多其他相关的联动工作。比如,为了深刻继承和有效传扬北京评书的艺术遗产与历史文化,连丽如和丈夫贾建国陆续整理并在任职中华书局的徒弟梁彦的有力协助下,先后出版了父亲连阔如所著主要记述包括北京评书在内艺术文化掌故的《江湖丛谈》和所擅演的代表性评书曲本《东汉演义》及《卅六英雄》 、李鑫荃演述的评书曲本《雍正剑侠图》及连丽如自己演述的评书曲本《评书三国演义》与《康熙私访》 。2012年,连丽如和贾建国还合作出版了夫妻二人的口述自传《我为评书生》 ,为北京评书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积累,奉献出大量的文献性资料;再如,在连丽如夫妇的教导和带领下,他们的徒弟及义子,也都健康成长并各有作为:供职中国煤矿文工团的专业演员王玥波不仅自己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开展主要包括北京评书与北京相声的艺术传承及电子传播,而且还被推举为北京市西城区曲艺家协会的主席,肩负着团结带领同行们共同奋斗的重大责任;李菁不仅积极编演北京评书,而且擅长表演北京相声;梁彦作为任职出版界的从业人员,不但热心北京评书的业余表演,而且尤重推助评书乃至整个曲艺的书籍出版,并自己编写出版有专著《北京评书》 ,试图通过舞台实践和学术积累的双向互动,“做一个会说书的曲艺研究者” ;另如,随着这些徒弟们在评书舞台上成绩及影响的不断扩大,他们中的王玥波、李菁和梁彦等,还在不同的时期里担任了一些电视及广播媒体的节目主持,对于传播北京评书乃至整个曲艺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就连今年刚满10岁的幼徒孙卿涵,也能熟练说演连丽如家传版评书《东汉》和《三国》的一些经典片段,并因此获得了北京市少儿曲艺大赛的金奖。与之相应,连丽如及其徒辈的评书演出阵地,经过10年来的努力开拓,也不只是拥有“宣南书馆”一隅,而是以此为据点,近年来又相继拓展和开辟了“崇文书馆”和“东城书馆”等场所,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喜人态势,示范作用和拉动效能日益凸显。
    当然,作为北京评书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连丽如对于北京评书的艺术传承及文化传播,也不是近10年间围绕“宣南书馆”的工作所可涵括的。1942年在北京出生的她,作为评书名家连阔如的女儿, 1960年即加入了北京宣武说唱团,随父亲学习评书表演,成为北京评书界的第一个女演员。之后曾在电台和电视台录制播出《东汉》 《三国》 《大隋唐》 《康熙私访》 《智圣东方朔》等十几部长篇节目,因此曾在当年被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评为优秀演播艺术家。1993年至1998年间,她四次出访新加坡,两度出访马来西亚,给那里的华人说演《三国》 ; 2002年又出访美国,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十几所高校举办了评书讲座与示范展演,向海外传播北京评书,同时在华盛顿获得史密森尼民俗生活艺术节的表演奖。其间,也就是创办“宣南书馆”之前,她曾经在什刹海附近尝试过坐场说书,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保持下去;也曾在电视上表演评书,同样由于电视台停办相关的栏目而被迫终止;广播里一直都有她的评书节目播放,但终究不如驻场表演来得正宗传统和直接真切,尤其不能在与现场听众的面对面互动交流中达致艺术表演的审美化境;也无法在坐场表演的不断砥砺中培养徒弟和锻炼队伍,以不断提升评书表演的舞台水平,进而实现深刻而又本真的艺术传扬。好在,经过“宣南书馆”创办以来整整10年的驻场演出及经营实践,上述有可能存在不足和出现遗憾的各种问题,逐一得到避免和矫正;连丽如及其师徒和家庭团队的评书艺术传承目的,藉此得以较为圆满地弥补和实现。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又可赞的事情!也正是由于这些缘故,她对北京评书的艺术发展与传扬贡献,才得到社会和业界的一致肯定。2013年,她获得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发的“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 ; 2014年,又获得了中国曲艺行业的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衷心希望和祝愿,这种荣誉及其背后所凝结并蕴含的对于北京评书艺术传承发展所必需的坚守和奉献精神与价值,也能在“宣南书馆”的未来经营及其团队的不断壮大中得以延传和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