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合伙人》。(图片均为资料图) ▲主旋律大片《建军大业》即将上映。 ▲1995年,《红番区》在内地取得近亿元票房。 周星驰式喜剧电影《少林足球》。 ▲《美人鱼》成为内地首部票房超过30亿元的电影。 讲述香港故事的《无间道》(下图)、《功夫》(上图)口碑票房均不错。 周星驰、林超贤、吴宇森、陈可辛、徐克、王家卫、林岭东,这些内地观众并不陌生的香港导演,近年来纷纷转战内地并在电影资本市场风生水起。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众多香港导演来到内地加入电影合拍、电影制作,华语电影的创作、类型、市场也因为香港电影人的逐步参与,潜移默化发生着改变。 香港影人进军内地 占去年票房榜七强 20年来,香港电影人征战内地的票房成绩可以用犀利来形容。在2016年内地华语电影票房十强中,香港导演不仅包揽前五名,十强中有七部是香港导演或由香港影人主导。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更是成为内地首部票房超过30亿元的电影。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这要得益于香港电影人才的集中、本土文化的宽松和亚洲电影市场的庞大,香港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走向了奇迹般的繁荣之路。记者从一份“香港电影1990-1999历年票房统计情况”看到,1992年是香港电影的巅峰,此后港片产量和票房同步逐年下滑。而以好莱坞大片为首的海外片票房逐年增加。 曾经红火的内地电影市场也是在1994年左右陷入低谷,年票房不足10亿元人民币。为了救市,有关部门决定“每年引进部分世界优秀电影”,好莱坞大片正式登场,港片也随之而来。成龙的《红番区》1995年春节首先上映取得近亿元票房。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引进香港电影的速度开始加快,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票房。1998年的《风云》,2001年的《我的兄弟姐妹》,随后几年,讲述香港故事的《无间道》《功夫》等一批口碑票房均不错的优秀电影陆续涌现。2003年CEPA协议(全称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订,正式进入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时代,内地和香港电影的合作迈向高峰。 随后,广电总局同时颁布三个关于合拍片的新规定(即《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经营资格暂行规定》《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从制作到发行放映各个环节进一步放开了政策限制。 香港电影人大规模北上,就在这个时期正式拉开了序幕。一方面,香港电影公司与内地电影公司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大量香港导演选择到内地拍片。所以,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也日渐成为合拍片中的主流。2006年内地电影市场票房超过26亿元,2007年,刚好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内地市场不断井喷,直到2010年突破100亿。 香港影人的融入 创造市场新模式 2007年-2017年,这十年,香港电影人更加快地融入内地市场,让内地电影市场腾飞势不可挡。 周星驰拍摄了《西游·降魔篇》《西游·伏魔篇》《美人鱼》,王晶拍摄了《澳门风云》系列,陈嘉上的《画皮》,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成龙的《十二生肖》,杜琪峰的《毒战》,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龙门飞甲》,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武侠》,陈木胜的《危城》,许多是票房与口碑俱佳的电影,在内地票房前十的排名中,经常看到香港导演的身影,不可否认的是,香港导演已经成为内地公司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前十名中,《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澳门风云3》《盗墓笔记》5部均为内地与香港电影人合作的影片。2017年上半年,《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非凡任务》《拆弹专家》《春娇救志明》《喜欢你》等两地合拍片也陆续上映。 香港电影人大规模融入内地市场,到底给内地电影带来了什么?业内人士认为,香港电影人带来的影响,更多是积极有益的。比如徐克《智取威虎山》为开拓中国电影特效大片模式作出了贡献,也给主旋律大片打开了新思路;陈可辛的《亲爱的》、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等,无不为中国电影开拓了新题材,创造了新模式。 此外,香港电影除了大家印象中的警匪片和动作片,香港导演执导主旋律影片的成功案例也越来越多,比如林超贤执导的《湄公河行动》、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麦兆辉执导的《非凡任务》,以及即将上映的《建军大业》《红海行动》等。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内地更大的市场的确提供了更大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投资也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了实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而用商业化、类型化、工业化的手法和叙事节奏来讲好一个正能量的故事,恰恰是香港导演真正了解和融入内地文化后所擅长的。 现在才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从这20年的情况来看,内地电影产业不仅资金雄厚,票房市场跳跃式增长,在文化积淀、题材涉猎、取景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给香港导演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 记者注意到,杜琪峰的《高海拔之恋2》把港式爱情融入了香格里拉神秘壮美的如画景色,他的《单身男女》中融合了苏州和广州标志性建筑的虚构大厦,成了古天乐和吴彦祖竞相向高圆圆表达真挚爱意的战场;徐克的两部“龙门”都离不开孤烟接天,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 除了取景的多样性,内地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为香港导演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题材内容。神话传说、楚汉争霸、三国故事、明清宫廷等也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比如,成龙以往的电影往往描绘华人在异国的困境,而如今的《十二生肖》《功夫瑜伽》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保护和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周星驰在保持着独有喜剧风格的基础上,开始在《少林足球》《功夫》上表达对传统武术的向往,对“恕人恕己”的宽厚精神的追寻。又借《美人鱼》的动人传说探讨经济发展如何与环保共生双赢。陈可辛培养自己的内地编剧团队,紧贴时代,聚焦精英们在发展浪潮中的创业史,拍出了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合伙人》。刘伟强用丰富的商业片拍摄经验把主旋律大片《建军大业》的辉煌历史生动地告诉现在的年轻人。 谈到征战内地市场,陈可辛曾表示,“我喜欢拍人,最有兴趣的也是人。刚到内地头十年,经过了一段很辛苦的适应期。后来回到我擅长的东西,对于我来说,不分内地和香港,我在哪里都必须学习,去了解当地人文的东西。”刘镇伟也曾表示,内地电影市场打开了,对香港电影来讲是一个好机会。香港电影不应该停留在所谓“黄金时代”,香港电影要延续下去。要说“黄金时代”,那个时候的电影票房有多少,现在又有多少?所以现在才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