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李宝群写活了“两只蚂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李龙吟 参加讨论


    看了李宝群编剧的小剧场话剧《两只蚂蚁在路上》,感觉我熟悉的李宝群又回来了。
    李宝群产量多,而且质量高。当年他曾经在辽宁工作,以写工人戏见长。他创作的《父亲》等大戏,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常演不衰,还得了国家大奖。后来,李宝群调进北京,我又看了他创作的《长夜》,我认为那是李宝群离开辽宁后写得最好的戏,那也是写工人、农民工的故事。后来又看了他写的北京花店一个送花工的独角戏《花心小丑》,把一个在北京打拼,为各种人送花的小伙子写得超级可爱,送花、走千家、窜万户,人生冷暖,世态炎凉,全在舞台表现得生动感人。我觉得李宝群就是为写中国底层的工人农民而活着的。
    李宝群最近的戏《两只蚂蚁在路上》写的是一对夫妻在北京以开车为生计,也就是一对“的哥”“的姐”。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是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政治家”。首先说是能侃,一般说人能侃就形容为“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光知道这些事儿,在北京当不了“的哥”。北京的“的哥”最牛的是个个能当报纸的时事评论员,主持个《焦点访谈》之类的专题电视节目,不会比白岩松差。可是我不明白的是,李宝群怎么这么了解“的哥”“的姐”的生活?他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有级别,出门有专车。我琢磨宝群为写这个戏,一定没少花钱打车,和“的哥”“的姐”爆侃,才能写活“两只蚂蚁”。
    从出租车司机的视角写戏,真是一个巧妙的思路。出租车司机接触的人多,什么人都拉,什么人都聊。甭多喽,有一年工夫,北京各行各业的事儿你就全熟悉了。在《两只蚂蚁在路上》中,出租车上坐过大官儿、大款、歌星、小三儿。有拿着刀跟踪讨债的,有博士打的找不到工作的,还有暗中跟踪老公怀疑老公在外嫖娼的。这么多人的身上发生的事儿往戏里一凑,那就显得稀奇古怪,妙趣横生。其实你想想,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儿。不过是宝群把他们凑到两辆出租车里了。
    宝群写出租车司机也得心应手,来自于他对工人阶层的与生俱来的感情,他熟悉他们的语言,他熟悉他们的思维,他会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聊天,他就能得到他们真实的内心活动。这不是每一个编剧都能做到的。在这方面,李宝群独具优势。
    《两个蚂蚁在路上》,李宝群找到了一个可以贯穿一部戏的故事——两口子的矛盾。两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同学,由青梅竹马发展成了两口子,生了一个儿子,可是两人有点儿不对脾气,女的争强好胜,男的过于耿直。女的长得很有几分姿色,男的也是一个猛男形象,这就有点儿要出“幺蛾子”。“同学聚会、眼神不对”,女的“后背上长茄子——有外心了”,两口子吵着吵着,话说过头了谁也不往回收,离婚了!开始两口子开一辆车,离婚了只能分开两辆车。分手了,还互相惦记着。儿子是他们中间的绳儿。女的出事儿找男的,男的烦心了找女的。面分心不分,一通乱搅和。这戏写的有意思,再加上他们心情影响了拉活儿时的情绪。舞台上乐子就大了。堵车,你说烦不烦,谁最烦?“的哥”“的姐”最烦。烦了就骂大街,这雾霾呀!这交通啊!这教育啊!“瞎子闹眼睛——没治了?”把老百姓心里这点儿话都骂出来了。这戏看着痛快。熟悉工人农民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好工人农民。要不那么多整天在工地待着的怎么不都写戏去?写戏有写戏的技巧。李宝群学的是编剧,他懂得写戏的技巧,更主要的,他是一个编剧天才。他能把他想表现的东西,用一个故事恰如其分地串起来,这就是一个编剧的灵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