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尹学芸:一座城市和一座村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尹学芸 参加讨论


    
    转眼,父亲去世19年了。
    我们兄弟姐妹4个,父亲最喜欢我。即便我做了错事,他也能给我的过错找理由。当然,他也批评我。记忆深的是,有一年我在元旦的晚上一个人在黑森森的大堤上转,那年我大概十二三岁,思考的都是生与死之类的哲学问题。记得我还拍了下一棵榆树,以证实眼下的自己没有置身于虚空。父亲躺在被窝里训斥了我,说我行为不端。一个女孩子半夜三更当夜游神,成何体统?那时全家睡在一铺炕上,7口人,一排脑袋瓜。还有一次,我去姐姐家,不肯用自行车驮粮食口袋,父亲训斥我,说是在玩“飘”。哦,真是的,我那年满了18岁,刚高中毕业,眼里都是男孩子眼里的自己。我就是觉得驮个粮食口袋不好看,虽然当时不乐意承认。
    我有过一次成功的撒谎,让父亲颇为赞赏。入冬,家里的猪吃多了白菜帮子,上火起针眼居然要了卿卿性命。母亲请屠夫宰杀,留下了些好肉,头脚和上下水就送了他。母亲让我给姐姐送一些,当时姐姐刚结婚,嫁到了20里地以外的村庄。凭我对这件事的感知,我觉得,若让姐姐知道这是死猪肉,她大概是不吃的,于是我一边走一边打腹稿,到了姐姐家,腹稿也出来了。我说猪肉是父亲从北京买来的,那时父亲在北京务工。姐姐哪里肯信,那样大的一块肉,足有10多斤。可我屏住笑,说得认真而又诚恳,到底瞒哄了姐姐到过年,肉吃完了,事儿也拆穿了。后来我学着写小说,父亲就说我能编,“吃荆条,拉芭拉(筐)”。
    我写的那座村庄叫罕村,很特别。三面环水,只有朝南一条通天路。她在我的文字中已经存活了很多年。过去我自诩,连天空飞翔的鸟儿都认识。那时我经常穿着很旧的鞋子在村里走,因为新的鞋子都是高跟的。从前街到后街,从村西到村东,没有哪条街巷我不熟悉。没有哪一个男人女人我不认识。我经常随意串门子,听了满耳朵故事。很多年,我的文字围着他们转。还有逃跑的驴、分离的牛母子、一只爱转向的山羊等等。我在城市里失眠,就去住家乡的土炕。院子里是大哥养的猪,哼哼声此起彼伏。远处鸡鸣狗叫,乡村的夜晚很是喧嚣。可我却能在这种喧嚣中关上耳朵,睡得天昏地暗。姐姐跟我住在一起,气得一边翻身一边叨咕,说你咋能把耳朵关上,本事可真大,我咋就关不上啊?我在睡梦里笑出了声……曾经觉得,我这一辈子就这样围着村庄转下去了。可某一天突然发现,村庄陌生了,人也陌生了。长大的孩子、新娶来的媳妇,许多似是而非的名字和面庞,他们都曾经在我的脑海里驻足,然后又变得模糊。我很惶恐,掐指一算,我从村庄出来的日子,长过我在村庄生长的日子了。
    于是便有了我的小说中叫“埙”的这座城市,夕阳西下时飞着成群结队的蝙蝠。白塔高耸入云,微风荡漾时,就会有清脆的风铃声。水库边的麦田里就是汉墓群,随手就能装一箩筐人字纹的陶片。某年我去采风,装了一包陶片回来,放在办公桌上,出神。我想拼出一个器物,哪怕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平面……当然,我的想法落了空。它们就像曾属的那个朝代一样破碎得无法收拾,让我的心中充满了忧伤。它们都曾有过主人,都曾被某人的手抚摸,或成为一个瓮,被某个女人揽入怀,上面抵着女人柔软的胸。
    我今年发了14部中篇小说,自己数数点点,纯粹的乡村题材大约只占三分之一。我先是惶恐,后又释然。我想我与城市相关的文字中,大多有一块幕布做背景,其实就是叫“罕”的那座村庄,像灵魂一样并没走远,只是在我的记忆里沉淀了。沉淀了,才有厚重的可能。许多年前,我在一篇小说里解释过这座村庄的名字,时过境迁以后,我觉得她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有她,她有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