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当“剧野心”遭遇“国际范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未知 北京日报徐江 参加讨论


    
    《最后一张签证》剧照
    内地电视剧产业日益发达,近些年催生出了不少优秀的类型剧,也涉足了不少过去未曾触碰的题材领域。其中,跨国题材、境外拍摄,都已开始成为观众和媒体司空见惯的事。想想十几年前投资人和编导们还只能是借壳上市,套用外国原著、外国面孔拍拍争议四起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者像《北京人在纽约》、《别了温哥华》那种中国面孔借人家台唱“自家范儿”的过干瘾式传奇。而最新的玩儿法,似乎已经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了“升级换代”的需求——角色中外混搭、中文角色绝对要占主角,不止是一个中国故事,而且力图演绎出对世界和人类的价值……
    异国氛围不好蒙
    作为开年大剧的《最后一张签证》就是在这一资本和视野的新形势下登陆电视的。剧集的原始构想相当不错:“中国版辛德勒名单”,“上海-维也纳”的跨国背景,“拯救犹太人”这一主流题材,“中国外交官与法西斯在异国周旋”这一中国特色,“菜鸟签证官爱上假小提琴家”的奇特角度……加上顶级编剧、一线导演、“王雷-陈宝国-施京明-张静静-外籍演员”的演技+潜力+中外颜值组合,前景极其诱人。不过,照该剧集播出后的效果来看,《最后一张签证》似乎并没有在同期开播的《孤芳不自赏》《守护丽人》等更为“传统”的类型剧前赢得多少优势,剧情和表演也没有像之前人们的期待来得惊艳。
    首先是“跨国背景”这一最大优势没能很好地运用。既没有展示好“上海(包括南京)”这一祖国背景,也没有展现出“维也纳”这一举世闻名的异域艺术之城的风采。“艺术之城在纳粹铁蹄下的惶惶不可终日”这一兼具凄凉与悲伤的剧情大前提,传递得并不精致。这也就使《最》剧错失了“越美越悲情”的大戏铺垫法门。记得刚开始看该剧,还奇怪为什么镜头不能多出现一些维也纳的地标性场景,把“欧洲艺术之都”的氛围造得再浓烈些?后来看报道才知道,原来是跑到捷克的布拉格拍的。虽说布拉格历史上也曾一度是奥匈帝国的重要城市,但它和维也纳的气质还是有极鲜明差异的。这一点不要说是那些吃过见过的国内“驴友”们,就是对欧洲历史稍微好奇一点的普通观众都能觉出气味的不同。
    地域气质的优势没有了,异国色彩就只能寄希望于外籍演员的表演了。此前看到媒体说,《最后一张签证》里有“在欧洲高颜值的外籍演员”,还是“在欧洲地区知名度非常高的偶像演员”,照电视剧播出后的显示来看,除了“海伦·米歇尔”(这个名字也很别扭,非常不像德语乃至欧洲地区的常见人名)的长相稍好一些以外,其他外籍演员的长相真的都属于外国大众脸。你说是哪个国家的都可以。表演上也看不出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在有的桥段里连表情都是来华留学生式的。
    至于街上走来走去的“纳粹巡逻兵”,走路松松垮垮,说好听了是一副美国兵德性,说再直接一点就是没受过起码的军事训练。虽说中国人拍七八十年前的德国纳粹确有一定难度,但对外籍演员做一周的军训,给他们放放里芬斯塔尔的纪录片,然后哪怕是照着《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虎口脱险》里的假德国鬼子模仿一下,总不算太难的事吧。细节上的事,没做到,通常是因为没想到;没想到,通常还是因为严谨度不够。
    “国际中国范儿”好难扮
    异域风情没有渲染成功,欧洲角色大多数又不是多给力,即便“汉斯少校”的表演和配音效果观众都能看出努力来,但全剧的整体感至此还是沦陷掉将近三分之一。原本期待的“国际范儿”魅惑看点,没能构成强大的吸引力。那么大家只好指望在“生活在欧洲的中国外交官”这个层面上收获到一点新鲜感。结果又怎么样呢?
    王雷是屡屡在电视屏幕上挑战自己,且给大家奉献惊喜的演员。在《最》剧中的表演也堪称中规中矩,唯独长相,还是跟剧中那个时代的外交人员有一定距离。陈宝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始终是收视的保证,实力绝对没有问题。但他过往塑造的角色以刚烈者居多,霸气外露,这与“副总领事”级别外交官所需要的内敛,似乎又不太契合。而且两个最主要的角色都是一口京腔,不像是来自南京和上海,更像是旧北平的居民。反倒是施京明扮演的那个“王参事”,气质更贴合背景时代和外交官的身份。
    分析到此处,忽然有一个疑问:据说《最后一张签证》里,两个中国外交官的历史原型其实是同一个人——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真人名字不用,可以理解为编导为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但把一个人拆写成两个角色,就似乎不太能说得过去了。而且《最》剧里,办签证也只有“总领事”的级别才能办得到,“副总”和小小的“签证官”职权还是都太小了。而以何凤山的外交级别和伟大事迹,如果是陈道明那个类型的演员来演,倒更合适。还有就是,连立下不朽功绩的历史人物真名字,剧集都无法如实呈现,又怎么能说自己是“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虽说《辛》片在“二战”亲历者、欧洲观众和影坛人士的眼里,也多被认为拍得失真)”呢?
    《最》剧里面的“颜值担当”,“海伦·米歇尔”勉强算一个,但表演流于表面化,没有耐看的地方。倒是演“姚嘉丽”的张静静,气质对路,有一点“年轻版邬君梅”的意思。如果将来接片得当,前途不可限量,也算得上是这次跨国题材尝试的一个收获。《最》剧里老戏骨云集,除了陈宝国、施京明,还有王诗槐(演普济州的父亲)、林栋甫(演姚嘉丽的父亲),还有曾经的国民偶像吴玉芳,在剧中饰演普济州的母亲,不仔细看,会和当初吴天明《人生》中的“刘巧珍”对不上。也是呵,《人生》问世已经33年了,吴天明导演也去世快三年了。内地影视的眼界和追求这些年在增高,但仍有太多的坡道和障碍要越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