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豫剧:唱响天山六十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王胜昔郝永飞 参加讨论


    60多年前,5万多名河南青年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奔赴新疆开荒造田,屯垦戍边,他们把河南人吃苦耐劳、朴实执着的品质播撒在天山南北的大漠戈壁,在建设新疆的同时也种下了中原豫剧文化的种子。豫剧,见证了河南人支边的历史。
    豫剧随着人落户天山
    如今,很多的河南籍军垦战士已经长眠在新疆,但他们的乡情乡音至死没变。一位老军垦告诉记者,在垦荒的时候累了苦了想家了,哼几句豫剧心里就“得劲儿”了。当初,河南支边人的要求很简单,在简单的文化需求下,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在新疆唱出了河南人的精气神儿,唱出了河南人的“范儿”。
    历史不能忘记,在那亘古荒原上,河南的支边青年住地窝子、啃窝窝头、喝盐碱水,垦田、挖渠、植树,修路、建厂、开矿,他们坚韧不拔,改天换地,硬是把贫瘠的黄沙红土变成了戈壁明珠、塞上江南。退休干部马太生在1956年15岁时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今年76岁了,他说:“河南军垦人为边疆建设献了青春献终生,但我们回首往事,无怨无悔。”
    屯垦戍边,远离桑梓。豫剧,可以慰藉军垦人的离乡之苦。豫剧,可以拉近兵团人之间的联系,让乡愁得到了释放。据统计,河南籍人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276.6万)的四分之一,因此豫剧在新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原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副秘书长王世超说自己是“正宗四川人,地道河南话”。
    新疆豫剧为屯垦而来,为戍边而生。豫剧是怀乡曲,是乡音、乡韵和乡愁。乡音难改,乡音亲切。《花木兰》《朝阳沟》《穆桂英挂帅》等经典,传唱至今。走在石河子的广场街道,处处能听到豫剧的旋律。豫剧对于支边的河南人来说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结,成为凝聚河南人的桥梁纽带,是一种文化认同,心灵归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著名豫剧作家肖帅说:“豫剧,是河南人的品质。”
    豫剧的独特魅力,同样得到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石河子的维吾尔族大妈阿依古丽、兵团第七师的哈萨克族毛利提汉,豫剧唱得非常正宗,曾参加过《梨园春》和国内举办的豫剧比赛并获奖。八师石河子133团有两个连队,这里的维吾尔族职工全说一口地道的河南话,有的还会哼唱几句豫剧。
    豫剧融合当地民族的文化元素焕发新活力
    20世纪60年代开始,活跃在兵团各个团场的豫剧团为提高演出水平,从河南引进豫剧人才,还派出年轻学员到河南取经学习。
    石河子八师豫剧团1984年曾派出40名学员到洛阳戏校培训学习豫剧表演,石河子豫剧现在的骨干许多就是那批1987年毕业的学员。程永革就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戏校毕业以后,他因扎实的基本功和透亮的好嗓音,很快就在剧团担任主演,成为剧团的台柱子。因为忙于排戏,耽误了检查治疗,罹患肺癌的他在2012年年底做了手术,恢复不久便再次走上舞台。当时正值石河子艺术剧院歌舞话剧团和豫剧团联合打造推出话剧《兵团记忆》,剧团征求他的意见,程永革说:“好戏来了,为啥不演?”作为主演,病后的他坚持演出了20多场。就在去世前3个月,他还演出了新版《焦裕禄》的百姓歌。
    新疆是音乐之乡,歌舞之乡。作为移民文化的豫剧要落地生根,必然需要借鉴吸收当地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才能融合共生,获得新的生命力。作为戏曲艺术的一种,新疆豫剧已经不完全等同于河南豫剧,而是另一种在音乐风格、服装道具、故事矛盾等方面都区别于河南豫剧的新疆兵团豫剧。如歌舞豫剧《天山雪莲》,就是一部结合民族歌舞与传统豫剧的新豫剧样本,把当地民族群众特色语言、西部民俗风情和音乐巧妙引入,使得新疆地域特色鲜明。
    豫剧需要继承,同样也需要创新。坚持原创,生产有自己符号的作品,这是新疆豫剧的生存之道。近年来,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艺术剧院豫剧团连续推出原创剧目《天山雪莲》《全海之歌》《我的娘,我的根》获得成功,在当地引起了豫剧热。特别是《我的娘,我的根》这部戏获得了150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从2014年9月份开始演出,至今已经演出70多场,并参加了第六届黄河戏剧节、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活动,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并在河南郑州、许昌、济源、驻马店等地巡演,引发轰动效应,深受观众欢迎。
    故乡远了,乡愁近了。从慰藉乡愁的第一代新疆豫剧开始,到如今反映兵团现实生活的新豫剧,身处的人文环境以及面对的观众群体与过去相比,已经迥然不同。新豫剧与边疆当地民族艺术有机融合,亲如一家,在保持豫剧中原文化品质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60多年过去了,新疆豫剧一直流淌在河南籍军垦人的血液里,已经升华为一种符号,一种品质,一种信仰,深深融入了广袤的边疆大地。新疆豫剧不仅丰富了兵团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为新疆的民族团结稳定和长治久安注入了文化的力量。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豫剧已经扎根新疆60年,天山雪水的灌溉,中原文化的滋养,豫剧这朵梨园奇葩必将会在新疆绽放得更绚烂,在天山继续唱响河南人的精神赞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