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这个梦“成人不宜”——评电影《圆梦巨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吴潇怡 参加讨论


    
    如果对原著作者不够了解,被告知好莱坞巨匠斯皮尔伯格的新作《圆梦巨人》和文艺片导演韦斯·安德森的旧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都源自于同一个作家笔下的童话故事,观众可能要大吃一惊。这个名叫罗尔德·达尔的作者是个挪威籍的英国作家。对中国观众特别是成年人来说,达尔的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在很多英语国家,他早已作为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和短篇小说作家而为人熟知。除了《圆梦巨人》之外,达尔的作品中经过改编见诸银幕的还有《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圆梦巨人》讲述了小女孩苏菲在巨人国的历险故事:她和好心眼儿巨人BFG共同守护人们的梦境,又一起对抗食人巨人的欺压,在一次又一次的并肩作战中缔结了友谊,最后齐心协力求得女王的帮助,制服了食人巨人。这个温暖人心的童话故事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有着同样的治愈系内核:狐狸爸爸带领亲友对抗三个吝啬的农场主,大获全胜。和苏菲跟BFG的胜利一样,狐狸爸爸看似弱小,却因心中守护亲友的爱使自己变得坚强,用智慧战胜了邪恶霸道、欺凌弱小的对手。然而,拥有如此多相似之处的两部影片,为什么口碑差距不小?《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豆瓣网评分8.4分,46%以上的观众在看完影片以后给出了四星的高分,而明明是好莱坞商业巨制、大师出品、技术过硬的《圆梦巨人》,几乎同样比例的观众打出的却只有三星的评分。原因就在《圆梦巨人》没有成功抓住的那部分成年观众的内心。
    诚然,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讲故事的方法上,《圆梦巨人》都有成熟的好莱坞套路“保驾护航”。斯皮尔伯格不贪图出奇,叙事上采用最为简单易懂的线性模式,拍摄手法上使用目前已经广为运用的成熟3D技术,让青少年观众在流畅的剧情、诙谐的气氛和梦幻的视效中获得了轻松愉悦的观赏体验。影片在苏菲和BFG两人捕捉好梦时绚烂如梦般的视觉呈现可圈可点,用女王设宴款待BFG的设定来展现古板严谨的皇室与自由淳朴的巨人天性的碰撞,也不失趣味。不过,对于成年人的观影感受,《圆梦巨人》很明显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同样是达尔的原作,韦斯·安德森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对狐狸爸爸中年之后抛弃野性接受现实“招安”的小镇专栏作家的典型形象设定,让很多成年观众从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从而产生了情感共鸣。狐狸、负鼠等几个主角的对话以及命运抉择虽然充满对现实带有智慧和反叛色彩的嘲讽,但骨子里又透出达尔童话原作的治愈色彩,让人在思考中获得正能量。相比之下,《圆梦巨人》却只是平淡无奇地讲述了苏菲和巨人没头没尾的历险,对于苏菲在孤儿院的经历、她为什么要踏上历险之旅,巨人国的巨人为什么都要吃人而唯独BFG不吃,BFG为什么要守护人们的梦境等内容皆语焉不详。由于缺乏应有的剧情铺垫和角色塑造,导致人物形象扁平,故事拖沓冗长又缺少高潮点。斯皮尔伯格太过于忠实于这个1982年出版的故事,而忽略了创新改编、适当加入契合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内容的重要性,使经历过《哈利·波特》《魔戒》之类奇幻电影洗礼的当下观众难免产生乏味的观感。
    比较过去几年来口碑和票房双赢的儿童电影,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真人演绎,其成功的秘诀几乎都在于抓住了“合家欢”的关键词。创作者都没有将目标受众仅仅设定为儿童群体:《疯狂动物城》的阶层影射、《冰雪奇缘》的性别意识抬头、《哈利·波特》的反法西斯隐喻……成年人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影院,不仅找回了内心的童真,也看到了童真置身现实的位置和意义。这样的一份童真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更为坚定,也更经得起考验——《圆梦巨人》和那些大获成功的好故事之间的差距正在于此。毕竟孩子们不够了解、但总有一天会明白的是,光把梦做得“傻白甜”,那份温暖是很无力的,再美的梦,终究都会有醒过来的一天。一部电影在造梦之外,能否让人们在梦醒之后获得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力量,才是其能否成为经典的决定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