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重读佐野洋子:风格型绘本如何炼就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华读书报 谈凤霞 参加讨论

佐野洋子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佐野洋子文/图,唐亚明/译,接力出版社2016年11月版,28.00元
 
     令人过目难忘的艺术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这种风格使它卓尔不群,也使人在邂逅该创作者的其他作品时,立即就能判断其出自于“这一个”。佐野洋子在日本乃至世界绘本创作界就是自成一派的“这一个”,代表作《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表现出十分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一个性在她的其他作品中都有着不同形态的飞扬,并汇聚成一种醒目的“佐野风格”:率性与定力的交融。


      


     风格的形成倚仗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相统一,绘本作为文与图合奏共生的艺术门类,其风格是文字故事与图画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的结果,贯穿着创作者的精神气质、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正如风格型诗人通常都有自己特定的意象群一样,风格型绘本作家往往都有自己“垂青”的表现对象,甚或因此而成为其标志,如英国毕翠克丝·波特笔下的兔子、安东尼·布朗笔下的大猩猩,荷兰马克思·维尔修斯笔下的青蛙等,而佐野洋子的笔下则经常出现猫。且她的猫独树一帜,既不同于美国婉达·盖格《一百万只猫》中那些争宠的漂亮猫,也不同于同为日本绘本作家的马场登“11只猫”系列中那些喜剧猫。


      


     佐野洋子笔下的猫大多不是那种让人一见倾心的可爱猫,而且作品也没有流露出作者对于猫的喜爱之情——事实上,佐野洋子本人曾说自己并不喜欢猫,只是因为猫比狗好看而选择了以猫喻人。她有时让猫当主角(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可是猫啊》等),有时则让猫当配角(如《飞上天空的狮子》《五岁老奶奶去钓鱼》等),这种并非源于强烈的“爱”而创作的猫故事,只是“借猫说事”而已。不过,这种冷淡形成的“距离”倒反而使得作者对于猫的表现有了一种超然的姿态,摒弃了由喜爱而喷薄的甜腻之味,显露的是一种不加修饰的粗野之气。这种率性的野气,使得佐野洋子的猫傲然独立,与众不同。


      


     佐野洋子的画素来不用工笔细描,在随性的写意中追求传神,运用夸张、想象,似乎不拘章法,无所顾忌。她画猫,不重其毛色,甚至不重其姿态,而是重其神情,尤其是眼睛,她深谙“画龙点睛”之道。《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封面上那只无所畏惧站立的虎斑猫,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翠绿的眼睛。随着故事的发展,眼珠的颜色在不断变化,暗示猫的心情和精神的转变。到故事最后,它抱着死去的心爱的白猫眼泪迸溅,悲痛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


      


     另一个以猫为主角的绘本《我可是猫啊》,对于猫的神气的描绘更是丰富多彩。正文故事中,猫的眼珠均为褐色,然而封面近景中准备吃青花鱼的猫,眼珠竟是蓝色,跟青花鱼和刀叉的颜色一致。这种“变色”的细节设计别出心裁,夸张地表现了猫对青花鱼的酷爱。故事画面采用的是简单、稚拙的笔法,不求精致,但求神气,洒脱不羁。猫被青花鱼追踪而一路奔逃的各种神色,犹如中国戏曲的脸谱,眼睛的横与竖、嘴巴的开与合都充满灵动与机趣,真切地表现了猫在每一处境中的心境。其中逃出树林那一幕还用了漫画技法,将它接连回头的脸部表情动态呈现,滑稽、出奇;而它抱住电线杆喘息的一景则暗藏机关:猫头顶上方贴的单子上有老鼠在哈哈大笑,似在嘲笑猫的狼狈。猫进电影院后惊魂未定,又陡然发现身边都是青花鱼而顿时恐慌再起,直至逃回树林才重又气定神闲。故事展现的画面见情见性,节奏猎猎生风。佐野洋子的画法干脆利落,粗中有细,寥寥数笔就将猫之神态画得变化多端,看得人惊心动魄。这种净致练达的风范,体现了一种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大家气象。


      


     佐野洋子绘本的大家风范当然绝不止于这表象中率性的野气,而是更在于其表象后面深沉的底蕴,此种底蕴的追求也绝不仅仅满足于博人大笑,而在于以其“定力”来引人深思,毕竟“借猫说事”旨在由此及彼。无论是那只活了一百万次、厌倦人间的虎斑猫,还是这只因为吃了无数青花鱼而担心遭复仇的大馋猫,当历经起伏、尘埃落定之后,最终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真正想要的生活?什么是活着的意义或乐趣?那只曾被无数主人宠幸的虎斑猫从未感到幸福,而当它成为一只自由自在的野猫并且邂逅温柔无语的白猫之后,它产生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感情,即发自内心的主动与强烈的爱;当白猫老去,死了一百万次都没有哭过的它竟然为此而恸哭一百万次直至身亡,并且再也不想活过来。这是对爱的追随,一生只要有过一次真爱、体会过一次幸福便已足够,何须来生?大悲与大悟蕴含在结尾,令人动心、动容。


      


     再看这只吃鱼无数而心怀不安的大馋猫,在想象中经历了一场内心疑虑、拷问的风暴之后,清醒地认识到“我可是猫啊”,因此可以继续吃鱼而心安理得。这是对自己身份的认识,也是对自己行为的接受。她笔下的这两只猫都是很“自我”的猫,在跋涉中寻找自我、找到自我,也是有“定力”的猫。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中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对于每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佐野洋子的多个绘本都贯穿了这样的哲理命题,将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做了深入浅出的故事化、儿童化演绎,趣味加强而意味不减。若从画风来看,佐野洋子的画笔颇有表现主义绘画的神髓,这需要一种直抵事物本质的定力,即智慧的洞悉。


      


     对于佐野洋子创造的目光炯炯、个性桀骜、历经艰险、大彻大悟的猫,看者都不禁会心有戚戚,甚至会生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佐野不是猫”之叹。一个创作者,能够把猫的生命轨迹,以其率性而有定力的“猫”样风格,定格在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读者心中,让人一看便心有所念,无疑证明其风格独具魅力。


      


     斯人已去,而斯“猫”永存!谨以此文纪念绘本大家佐野洋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