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电视剧《马兰谣》:为隐姓埋名的英雄立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陈先义 参加讨论


    
    电视剧《马兰谣》剧照 资料图片
    军事题材电视剧《马兰谣》,成为这个暑热季节人们热议的焦点。这是一个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作品。故事的原型人物林俊德是两弹一星的元勋之一,作为2012年“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其事迹曾让千百万观众潸然落泪。这一次,《马兰谣》以电视剧的艺术形式讲述林俊德远赴大西北,为祖国国防事业做贡献的动人故事,又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在当今人们为信仰危机担心、为理想缺失焦虑的背景下,这部作品的推出,无疑为全社会竖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要把英模人物搬上荧屏,在尊重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作,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绝非易事。《马兰谣》在这一点上做出了创新尝试。作品最鲜明也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塑造了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创作者以纪实性的叙事风格、跨越时空的结构和撼人心魄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主人公林俊德以毕生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动人形象。可以说,《马兰谣》中所塑造的林俊德形象,不仅是一个个体,他还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群体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看到这样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只要祖国召唤,国防需要,伴随一声令下,许许多多的爱国知识分子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特别是那些研究两弹一星的先辈们义无反顾,毫无怨言,服从祖国安排,去遥远的西部戈壁荒漠,从此隐姓埋名,对自己从事的事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就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情怀。正是有了那代人的艰苦努力和创造,我们才有了后来的大国重器和国防领域的大好形势。
    《马兰谣》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作品以林俊德作为马兰人的杰出代表,歌颂了一代人对精神信仰的顽强坚守。对局外人来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或许就是一个口号,但对于林俊德这样的马兰人来说,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城市安逸舒适的生活,到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与艰苦和寂寞为伴,就意味着从此将从事一种只做不说、甚至连真实姓名都必须在生活中隐去的神秘事业。如果说人生命的某个时期、某个阶段做这样的工作尚能坚持,那么要把生命的全部都默默无闻地献身给这个事业,就是对人生意志最严酷的考验。要经受这样的考验,就需要坚定的理想和信仰。《马兰谣》实际上就是一部理想和信仰的颂歌。作品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林俊德身患癌症后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但就是在这样的最后时刻,他哀求医生和家人把电脑放在自己的病床前,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来完成课题。面对这一情景,家人、医生无不为之垂泪。支撑林俊德的顽强意志的,就是他坚定不移的信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在我们这代共产党人手中变为现实。正如林俊德自己说的,他毕生别无他求,就期望看到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期望看到我们的军队跻身世界现代化军队的行列,为了这个理想,他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如果对艺术上严格要求,《马兰谣》也许还有诸多不尽完美之处,甚至有些许缺憾。但是,就当下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活动和反腐教育来说,它的出现恰逢其时,称得上是一部生动感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教材。从剧中,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可以比照出自己在觉悟上的不足,在认识上的差距,在审视自己的灵魂过程中获得反思和启示,所以说这是一部思想性大于艺术性的好作品。
    (作者为解放军报社文艺部原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