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在濂溪书院诵读《爱莲说》。▶嘉宾陈妍希在体验女书写作。 湖南卫视 供图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月8日,在湖南卫视《我们来了》第二季(以下简称《我们来了2》)节目中,嘉宾们在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故乡——湖南道县的濂溪书院,齐声诵读《爱莲说》,体验古代书院文化。 这一季的《我们来了》,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原创女性深度文化体验节目”,相比《我们来了1》以及更早的《偶像来了》,“文化”成为这一季节目的关键词和重要标签。 文化体验更加强化 《我们来了2》的总导演,从之前的陈汝涵换成了刘昕。不过,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刘昕其实也是《我们来了》的“老人”。“我是《我们来了1》和《偶像来了》的执行总导演,所以《我们来了2》和之前的节目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刘昕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 虽然是一脉相承,可是这一季节目还是有了与前作不一样的味道——“文化”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其实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也有对文化的展示部分,比如第一季节目中的表演昆曲、探访熊猫、体验新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等。《我们来了2》则将文化体验这个核心进一步强化,文化体验内容在节目中所占比重明显提升。”刘昕介绍,文化体验成为贯穿《我们来了2》的“生命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集中展示——节目中,嘉宾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感受了香云纱的绝妙工艺,品尝了黄但记的精致点心,在雅致古朴的清晖园学习粤剧表演;她们还走进湖南江永,品尝了瑶族糍粑、油茶等美食,体验了刀雕花等民俗,更亲笔书写了神秘的女书;最新一期的节目中,她们又在濂溪书院重拾入学礼仪,寻源千年理学…… 事实上,在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提倡文化类节目的形势下,文化节目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相较于“课堂式”“比赛式”的节目形式,《我们来了2》“体验式”的设置,多了一份在随意间润物细无声的灵动。嘉宾陈妍希坦言自己虽然常年住在北京,也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可是当自己真正爬上长城时,才感受到了长城的气魄和威严。而这,也正是文化体验的妙处。刘昕表示:“文化这种东西,不亲临现场可能没有办法有切实的感受,所以古人也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很多东西不是靠老师的讲解、灌输能得到的,要想真正地走进这些文化,必须亲身去体验,《我们来了2》试图通过明星嘉宾们的体验,为观众开启这样一扇窗口。” 而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文化,节目组所花费的心思也明显加倍了。“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找到当地最有特色的地标或者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所以都是一下飞机就去拜访当地的文化学者和民俗专家,找拍摄地,再根据拍摄环境设计节目环节。”刘昕介绍,不同于户外游戏节目,可能只需要找到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即可,文化体验展示要求更高,从场地置景、灯光照明,乃至服装的选择都必须严格要求。“《我们来了2》节目组有200多人,光是置景团队就有近30人,节目的费用大部分都用在了制作上,希望能带给观众惊艳的感觉。” 不“生凑”的素人嘉宾 除了强化文化这一内核,《我们来了2》还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加入了4位素人嘉宾。其实,在刘昕眼中,《我们来了2》其实并不存在天然的“星素关系”——既没有《我想和你唱》中明星与粉丝的互动关系,也不似音乐选秀节目中导师与选手的关系。因此,对于“星素结合”的“破题”,刘昕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首先反映在选角层面,刘昕强调“素人不能有粉丝心态”,于是最终在节目中出现的“‘90后’闪光女孩”都是刘昕“精挑细选”出来的。“选择她们的时候,我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她们必须是‘90后’,因为‘90后’的孩子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她们要是行业精英女性,从创业者到造型师,从留学生到插画师,她们在自己的领域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这样她们才能更好地跟明星嘉宾平等对话,展现自己的魅力。” 这些素人女孩的加入,除了让整档节目更接地气、也更加贴近观众之外,还形成了另一个层面的“职业对话”——长期以来,观众都只能看到影视行业的“台前”,却没有办法体验这个行业的“幕后”,而此次通过这些素人女孩,观众可以看到影视行业背后的真实故事。 第四期节目中的终极任务是在袁和平导演的指导下重拍《黄飞鸿》,最终8分钟的《我们来了》版《黄飞鸿》,凝结的是节目组40多小时不眠不休的努力。素人女孩李晓林经历了这一次的拍摄后,在札记中记下了这样一些话:“我没想到那些荧屏中走下来的人会如此亲切真实。也没想到播出短短一小时的节目,幕后是如此的辛苦,凌晨黑黑的走廊,熬了很多天没睡的工作人员,只能靠着柱子小憩。” “对于‘星素结合’的最好呈现方式,我们也还在探索中。”在整个采访中,刘昕将这句话重复了多次,但是经过《我们来了2》的多期录制,他的落地思路已经渐渐明晰——“在节目中,明星和素人要能够相互了解和汲取营养,而不是为了节目效果‘生凑’在一起,这才是‘星素结合’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