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琛近影 日前,电视连续剧《孤芳不自赏》引爆开年收视热潮。该剧激起观众讨论的同时,也让业内外关注到该剧出品人兼总编剧张永琛。 创新,敢于跨界 张永琛出生在大连凉水湾的小渔村,7岁才穿上自己的第一双鞋,大学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然而这位枯瘦低调的理工男,现在被认为是中国四大电视剧编剧之一。他的人生,一直在不停地奋斗、不断地跨界。 张永琛是最早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之一。问他用键盘写作和用笔写作有啥区别,他说,没啥本质区别,就是用键盘写作速度快了。再问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啥区别,他说,二者有本质区别,网络文学的语境至少呈现了3个变化:一是渐进化写作,从前作家需要把作品完成才能交给出版社,这个过程没有读者的参与。网络文学是一边写一边呈献给读者,作者可以参考读者的反馈创作后面的内容,这对作品的影响很大,必须保持每段文字都吸引人。二是虚拟化创作,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植根于生活体验,而网络文学更注重虚拟化创作,更植根于内心虚拟体验,读者更在乎心理逻辑。因此,网络文学往往更加唯美、唯心、玄幻。三是网络语境的变化。网络小说更多地使用网络用语,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词和网络流行语,不上网的人很难理解。因此,没有网络语境,很难读懂网络文学。 匠心,精雕细琢 张永琛编剧的作品有《红处方》《像雾像雨又像风》《京华烟云》《幸福还有多远》《末代皇妃》《孙子大传》《碧海雄心》……数量极多。随手翻开一部他写的剧本,你会发现他把每个细节都雕琢得淋漓尽致。 张永琛厚道、能吃苦,始终秉持死磕自己、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他说,人在专注地干一件令自己快乐的事情时,苦涩会变成甘甜。比如《孤芳不自赏》的打造。他认为,这部网络女作家风弄撰写的架空式历史小说,虽然写得很好看,但是很难拍成一部好看的影视作品。拿到原著IP后,他找来冀安等一帮有个性、有才华的年轻编剧,把原著进行一番解构,根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受,把剧本的创作进行分解,按照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二度创作。最后,张永琛把解构后的群体化二度创作进行剧本化重构。张永琛认为,这是一个大拆大合、精雕细琢的打磨过程,这种团队化创作模式不仅得到了好剧本,还带出了年轻编剧。 超越,行胜于言 张永琛还在构筑一个更大的梦想,希望成为华语影视领域的“故事大王”。 他说,10多年来,影视产业蓬勃发展,处在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整个产业链很不规范。特别是编剧这个行当,是整个影视产业中的弱势群体。随着国家版权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越来越尊重知识产权的价值,是时候构建影视编剧产业新环境了。为促进影视行业原创故事产能,张永琛希望为维护原创作者的权益做些创新尝试。 他创办了派乐传媒,率先引入好莱坞编剧工作室的创作模式,至今已经签约120多名编剧,成立了23个编剧工作室。他根据每个工作室的特长和特点,分发内容题材,进行“独立协同创作、集约整合出品”的编剧工业化生产模式,并维护每一位作者和编剧的权益和收益,让编剧心无旁骛投入创作。 在天津海河意式风情街的一所小洋楼里,年轻编剧们三五成群碰撞着奇思妙想的故事,张永琛不时地到各个屋子里溜达着,有时只是静静地听一会儿,有时说上几句。在他们这座建筑的旁边,就是梁启超故居和曹禺纪念馆。想必这也是张永琛的精心设计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