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廖昌永:聆听歌剧的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陈俊珺 参加讨论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
    
    廖昌永在东方艺术中心会员活动日上为观众讲解歌剧 图片由东方艺术中心提供
    在许多人眼中,高深莫测的歌剧似乎总是带着些神秘的色彩,而在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看来,大可不必把歌剧看得那样严肃,用心聆听音乐、感受剧情,就能领略到歌剧的魅力。
    下个月,享誉世界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将为上海观众带来音乐会版歌剧《西蒙·波卡涅拉》。近日,廖昌永在东方艺术中心为观众们解读了这部歌剧的奥秘,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比交响乐多了剧情,比舞蹈多了语言
    在许多人眼中高深难懂的歌剧,在廖昌永看来是一门很有趣的艺术。
    “歌剧比交响乐多了剧情,比舞蹈多了语言。它是一门综合艺术,观众可以在其中欣赏音乐、感受戏剧的魅力,还能欣赏舞台美术、建筑、服饰,感受歌剧背后的文化历史,我觉得挺好玩的。”廖昌永说。
    小时候家乡的村子里刚刚有电视机,廖昌永无意中听到电视里传来从未听到过的动听旋律,他被迷住了。“虽然我听不懂她在唱什么,但是她的表情、眼神消除了语言的隔阂,最关键的是,她的歌声充满魅力,那音乐本身就足够打动人。”后来,廖昌永才知道,那位歌唱家就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
    要想真正看懂歌剧、领略歌剧的美,对歌剧的基本知识和剧情还需有所了解。尤其对中国观众来说,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廖昌永认为,事先做一些剧情方面的“功课”必不可少。
    歌剧的剧情大多并不复杂,因为毕竟是以音乐为主的戏剧,戏剧要服务于音乐语言,音乐太长观众会感觉受不了,所以歌剧的剧情大多是单线条的。
    以即将在上海上演的《西蒙·波卡涅拉》(又名《父女情深》)为例,这是威尔第完成的第20部歌剧。该剧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14世纪热那亚总督西蒙·波卡涅拉为原型,讲述了他与女儿阿梅莉娅失散25年后曲折重逢的故事。全剧在表现父女情深的同时,还以颇具历史感的叙事,展现了14世纪热那亚贵族与平民由纷争走向和解,以及西蒙·波卡涅拉励精图治、胸怀大爱,为热那亚带来和平与繁盛的故事。
    不同于其他歌剧作品,《西蒙·波卡涅拉》 不是通过很多音乐唱段串联起来的,而与瓦格纳的作品颇有些许相似,更注重戏剧性。廖昌永说,欣赏《西蒙·波卡涅拉》,需要从戏剧的角度,体会整个作品的构思。
    30岁唱威尔第,还不成熟
    如今在歌剧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歌剧,主要有实景版和音乐会版。
    相比于实景歌剧,音乐会版看似不够过瘾,却能够让歌唱家摆脱舞台动作和调度,更全情致力于歌唱,甚至更容易与台下观众现场互动。因此音乐会版歌剧的“看头”就在于抛开舞美、灯光对观众的吸引,让观众真正从声音中感受歌唱家和指挥家的默契。
    歌剧是用声音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音乐会版歌剧对歌剧演员的声音要求也更高。
    说起歌剧演员的声音,就不得不提他们的嗓子。廖昌永说,观众对歌剧演员的嗓子有一种误区,觉得嗓子好像全是靠练出来的。其实,究竟是唱高音、中音还是低音,是根据声带的宽窄厚薄等因素决定的,不是想练就练得出来的。
    1988年的夏天,廖昌永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在开往上海的火车上,有人听说他是练声乐的,就对他说:”小伙子,你好好练,争取十年后练成男高音。”
    “我以前确实努力往男高音发展,但后来发现其实是生理条件决定了到底能唱什么声部。现在好多人问我,怎么把高音练上去。我说你先去查查声带,看是哪个声部的声带,就唱哪个声部。”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的廖昌永说道。
    对歌剧演员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曲目也大有讲究,选的曲目不适合自己的嗓子,甚至不适合自己的年龄,就有可能会唱坏嗓子。
    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外籍教师给廖昌永上课,廖昌永唱了一首威尔第的作品。唱完后,老师说:“请你不要唱威尔第的作品了,你不适合。”如今讲到这段经历,廖昌永释然一笑。“当时我的确是不服气的:我唱得下来,为什么不让我唱?但现在回过头想,当年确实对作品的理解没有成熟到那种程度,即便把整部作品唱下来,声音色彩是不对的。我也许可以‘做’出这样的声音,但那是不自然的,而且对嗓音也有破坏。所以,国外一般不太建议在30岁左右唱威尔第的作品,40岁左右是最成熟的。”
    演不同的角色需要使用的嗓音位置也不一样,比如《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里的费加罗,要轻巧灵快;《游吟诗人》里的卢纳伯爵则偏沉重一些;而《弄臣》里的里戈莱托则是典型的男中音。“不同人物、不同场景,声音的表达也会不一样。这也是歌剧演员最具挑战之处,就是对音色的控制、对剧中人物性格的把握。”
    廖昌永建议,在此次上演的《西蒙·波卡涅拉》中,观众们除了欣赏主角们的表演,还可以特别留意男低音雅各布,也就是其中一位老贵族扮演者的演唱。这个角色是歌剧史上最著名的男低音角色之一,他所演唱的咏叹调《破碎的心》 也是为数不多的知名的男低音唱段。此外,西蒙与女儿重逢时洋溢幸福的二重唱、西蒙与贵族费耶斯科最终达成和解的二重唱等,也十分真挚感人。
    最打动人的是人性的美好
    对歌剧演员来说,参演歌剧的挑战之所以远远高于独唱,因为不仅要过语言关、技术关,还必须要对剧目的人物、历史、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从观众的角度而言,则可以通过一部歌剧了解许多戏外的故事。
    《西蒙·波卡涅拉》就是这样一部不为中国观众熟知,却非常有故事的歌剧。
    在威尔第的作品中,《西蒙·波卡涅拉》不是最著名的,甚至连前五名都排不上,却是威尔第倾注了最多心血的一部作品。在《西蒙·波卡涅拉》之前,威尔第就凭借《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等作品为人所知,事业可谓如日中天。然而1857年《西蒙·波卡涅拉》首演时却遭遇票房惨败,两年后再演依然萧瑟。晚年的威尔第除了写作《奥赛罗》《法尔斯塔夫》之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修改《西蒙·波卡涅拉》。一直到24年后,斯卡拉歌剧院再演《西蒙·波卡涅拉》,才引起巨大反响。威尔第将自身的人生阅历充分地融合到作品中,并通过西蒙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威尔第的歌剧离不开三个主题:爱情、阴谋和死亡。在《西蒙·波卡涅拉》的主要人物身上,威尔第将他认为重要的人性品质都通过角色展现了出来。他晚年的改编,赋予了这部歌剧最重要的“点睛之笔”,尤其是第一幕第二场西蒙在议政厅呼吁和平的段落,这种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有人说,西蒙是威尔第自己的部分缩影,因为威尔第的音乐对促进意大利统一功不可没,所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因素来看,“西蒙”的成功是无可非议的。
    此次来上海上演《西蒙·波卡涅拉》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一直有演出威尔第歌剧的传统。斯卡拉歌剧院是意大利最大的歌剧院,也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佳的歌剧院。被誉为“歌剧界的麦加城”的斯卡拉歌剧院见证了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辉煌——罗西尼 《试金石》、《土耳其人在意大利》; 贝利尼 《海盗》、《诺尔玛》; 威尔第 《奥贝尔托》、《纳布科》、《圣女贞德》、《奥赛罗》、《法斯塔夫》;普契尼《乔康达》、《埃德加》、《蝴蝶夫人》、《图兰朵》 等经典歌剧均在那里首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