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 人人都是天生的匹诺曹

http://www.newdu.com 2017-10-10 新京报 曾靖皓 参加讨论

    □书评人 曾靖皓
    不诚实的行为对社会危害之大,这十余年中国人可能最有体会。国内如此,国外也饱受诚信危机之苦。2008年爆出麦道夫之流的惊天巨骗,让大众对西方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制度也打上了巨大的问号。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诚实的行为,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给予解释,又如何防范和消除它呢?
    加里·贝克尔的解释不准确
    当收益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撒谎程度反而出现了下降。
    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就对不诚实行为做过理性分析,并成为了西方的流行说法。他认为不诚实的行为是从理性判断出发的,当不诚实的代价小于收益的时候就会出现撒谎或欺骗,相反就保持一个诚信的状态。遵循这一原理,要防止和消除不诚实的行为也很简单,就是加强监控和检查,让不诚实的行为更容易被发现,同时加大处罚,让其成本远远高于收益。这种解释看似简单有效,不过监督制度和法律没能阻止人类的恶习,所以有人提出了质疑。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不诚实的诚实真相》一书中不仅证明了上述模式的缺陷和漏洞,还提出了新的理论。
    作为行为经济学家,艾瑞里喜欢用实验来证明一切。比如,按照理性分析,收益越高,不诚实的几率就会增大,但实际不是如此。在两组对比实验中艾瑞里发现,收益的高低和撒谎程度完全没有关系,而且当收益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撒谎程度反而出现了下降。再比如,如果没有监管,可以随意撒谎和欺骗,此时的不诚实成本为零,那人们会不会为了巨大的收益而疯狂欺骗呢?也不是,除了极个别,绝大部分实验者都在很温和地撒谎,并没有出现理性分析的结论。
    通过一系列实验,艾瑞里认识到,人们是否会不诚实不是由外在的利益对比来简单决定的,而是根据内心的利益与道德博弈来决定。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可敬的人,并希望保持这样的形象和自我认可,另一方面又希望从不诚实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诚实还是不诚实,不诚实到什么程度,是否会损害到自己的诚实形象,是否会超越自己的道德底线,就要看两种冲突力量在个人内心中所占的位置了。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心中对两者进行平衡,艾瑞里把维持这种平衡的理论称之为“经济系数”理论。很多因素都和这个“系数”有关,它们直接决定了平衡会偏向冲突力量的哪一方。
    每个人都可能不诚实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失败归咎于个别人的贪婪和不诚实。
    艾瑞里对影响“系数”的因素做了大量的讨论,很好地解释了一些不诚实行为的成因。其中包括远离货币、道德警醒、与欺骗行为的距离、签名顺序、利益冲突、疲劳程度、诚实氛围等等。例如在解释金融界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欺骗行为时,艾瑞里发现是因为远离货币、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让操作者不再接触真实的金钱,此时道德水准会明显下降,当平衡被打破偏向利益一方,不诚实的行为就会变得司空见惯。这是反面的因素,而正面的比如道德警醒,在短期行为中,效果非常明显,一句恰好出现的标语或者识别物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诚实度。在报税表之类的文件中,把签名列在开头比列在末尾更能让大家保持诚实。还有些因素让大家意想不到,比如疲劳,当你精力耗竭难以集中精神时,就会更容易撒谎和欺骗。
    最重要的一点,艾瑞里指出不诚实是人的天性,而且是跨文化和地域的,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匹诺曹。但我们总是忽视这一点,习惯于把失败归咎于个别人的贪婪和不诚实,最典型的就是安然公司的倒闭。人们总认为那是公司三个高层领导的诈骗所致,其实安然几百名员工都在默许和参与那个骗局。我们每个人不时的撒谎和欺骗加在一起,比起那些巨骗来说其实更有杀伤力。从引发不平衡的因素出发,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一些不诚实的行为比一味地责怪几个人,找替罪羊要有用得多。所以我们在埋怨这个不诚信的时代的同时,不妨尝试先改变自己的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