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地位已经获得举世公认,但中国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文明大国的问题则似乎很少有人提起。具体地说,中国是否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单纯的...
内容提要: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知识界对大众文化兴趣的增长,正面讨论和研究大众文化逐渐成为重要话题。本文从研究者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一段经验出发,提出知识生产与大众文...
作为20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文本,小说《青春之歌》及其改编的电影在当代文学史与文化史上有着重要位置。但与同时期的文本相比,《青春之歌》的“经典”地位是在...
所有的人在出生之际,都尚未发育完全、不能自立、有赖于他人帮助并且没有能力照料自己。这并非只针对牛津大学教员而言,而且适用于整个人类。如果不出意外,人们将会获得有限...
摘要:2008年的中国大陆,一月南方雪灾,三月拉萨事件、五月汶川地震,大事频发。忽然之间,民族情感、国家认同,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忽然与那些遥远的大事件和责任连接,曾被认为...
内容提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的复兴几乎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同步的,以此为开端,这种传统文化热徐徐升温,直至今日形成一种波澜壮阔之势。文章通过对上世纪...
内容提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的复兴几乎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同步的,以此为开端,这种传统文化热徐徐升温,直至今日形成一种波澜壮阔之势。文章通过对上世...
七十年代末期,美国著名学者戴维·埃论费尔德发表了《人道主义的僭妄》一书,他以有力的论述动摇了在思想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人道主义”神话,第一次指出了人道主义神话对人...
【摘要】基于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现代性”和“中国文化认同”的社会—历史分析,即通过恢复现代性自晚清以降作为一波三折的“历史事件”的面目,可发现“邓正来问题”把握...
进入九十年代,世界格局已发生了战后最为巨大的结构性震荡与转换。“冷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使世界的未来尚未明晰,旧话语的溃解与新话语的建扬都尚在混蒙中呈现了它暧...
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重建”?舆论界嚷嚷得最凶的所谓“文化重建”在我心目中其实是个负面词。因为在我的经验里,我们往往是在通过不断破坏“文化”来进行“重建”的,更可悲...
一、文化生命力 如今,每一个旅游者都有这样一些体验:在我们观光游览的旅游景点里,总是可以发现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从建筑、饮食到服装,以及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
摘要: 提到中国的文化传统, 一般人总是只将它与中国古代文化联系起来。实际上, 我们还有一个文化传统, 那就是五四新文化。目前, 对于中国这两个文化传统,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
内容提要:文化研究是否导致了文学概念的终结?本文以托多罗夫和伊格尔顿为例说明,文化研究并未取消“文学”概念本身,而是取消了传统“本质主义”的文学概念,代之以“历史...
前一时, 宋庄出了件公开性交(《艺术卖比》)的行为艺术作品,一时舆论大哗。看了网上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之后,令人深感奇怪的是,在整个讨论中,主要涉及的只是道德和法律——...
1、当前作家、艺术家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技巧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审美或艺术的问题,而是一个立场的问题:在今天这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个...
一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上来透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叫乔治保灵的保险推销员为了摆脱庸碌的家庭生活与乏味的工作状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打算回到童年生...
内容提要:文化研究实为文化批判,文化批判向来无法摆脱精英化的趋向。但是,文化研究从一开始又努力树立一种大众化的文化观,摈弃任何形式的精英主义,其最终结果是将文化研...
人们一般认为,西方文化起源于两希文化,即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在我看来,这个起源的地点是雅典和耶路撒冷 1;人物是苏格拉底和耶稣;事件就是两案,即苏格拉底案和耶稣案...
前言 学术研究的目的首先在于回复历史场景,感同身受地理解研究对象。但是这种理解不应该是遵循教条注经式的阐释;也不应该把闻一多思想遗产当作是博物馆的展品,只是局限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