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5日,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场在四川泸州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作演讲并与现...
从“新唐装”到“汉服运动”,以复兴“华服”为核心的新潮近一二十年来正在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服饰领域悄然扩散,并在中小学、高校社团、民间教育机构、文化产业机构和商...
摘 要:汉服运动是当代中国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涉及服装、民族、历史、信仰、礼仪等许多方面。对待汉服运动社会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我们现在的文化发展呈现多元的状况,各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经五千多年,绵延不断,一脉相承,虽然中途出现了各种波折,甚至受到几次致命的重创,尤其是在西学东进、打倒孔家店等激进思潮的冲击下,...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多元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而国学就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是中华文化的固本之学。...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这是由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近代以来的反孔批儒留下了许多祸患,应该进...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血缘亲情,有深厚的家族观念,出于同一祖先的一姓往往聚族而居,组成自然村落,在村落的核心部位建立自己的家庙来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
摘要:华夷之辨主旨是就华夏族和周边的夷族进行区别,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以后,每当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遭遇危机之时,华夷之辨就被重新提出和强调。近代中华民族、中华...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的慢长历史,我们发现其中浸透了“和”的精神。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时,除了总结其中凝结的理论思维成果,还要在动态的实践过程中探讨中华文...
一、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 中国文明有不同的称谓,一般称为“中华文明”、“华夏文明”,也有称之为“汉文明”,一些西方学者又称之为“儒家文明”。在笔者看来,“...
提要: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明是多元化的。多元文明如何和平共处?西方人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还提出文明冲突论。当今威胁人类和平共处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帝国主义。以和而不同的...
【内容提要】 20世纪中期以来,如何处理传统价值观念、日常生活与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农村文艺实践中必须面对的矛盾。本文通过民族志的方法,重返20世纪60年代中国陕西的...
未映先热的《我不是药神》,一时成为中国影视娱乐界的“奇迹”,上映数天,创造新的票房奇迹,预计达40亿,叫好又叫座,豆瓣评分9.0。没有巨星出场,没有华丽的场面,没有精彩...
正当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大陆火爆上演的时候,另一部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2》,紧接着上映,因其场面壮观,风景优美,爱情浪漫,英雄史诗,故而后来居上,一时抢占了票...
传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 一、“易有三义——变易、不易和易简” 郑玄在《易赞》和《易论》中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
沙叶新先生在微博中这样介绍自己。他的名片上则印着:“上海人民艺术院院长——暂时的。剧作家——长久的。某某理事,某某委员,某某教授,某某主席——都是挂名的。” 2018年...
本文收入《非美学手册》(Petit manuel d’inesthétique),巴黎:瑟伊出版社,1998年。英译版Handbook of inaesthetics于2005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由Alberto Toscano翻译...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7期第68—73页 内容摘要:目前具备文化人类学倾向的“听觉文化研究”和具备文化社会学倾向的“声音政治批评”处于张力与互补共存的对话关系之中。...
今年8月7日是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逝世80周年。他开创了心理现实主义的表导演体系,既强调戏剧要以剧本及其所反映的生活为范本,又引导演员通过自我心理的探究来贴近范...
内容摘要:孙惠柱教授为国内较早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跨文化戏剧的学者和剧作家、导演。三十多年来,他在国内外不断进行形式多样的跨越类戏剧实践。由于长期浸淫其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