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俗字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对汉字学研究及现行汉字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该领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主要为历代字书、古代碑刻墓志、中古汉译佛经抄本、敦煌写本文...
...
箭头,古代有几个专称。最常用是“镞”(zú)。“镞”从金族声,声兼义。族有丛聚义。箭上端金属之所聚,即是箭头。《庄子·天下》:“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贾谊《过...
遥望明月,人们自然会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人说,“嫦娥奔月”的“奔”表示“直向目标走去”,要读四声bèn,同类的例子如:“老王吃了饭就奔(bèn)西直门了。” 也有人...
作为当今世界使用群体庞大、兼备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文字———汉字,既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载体,也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然而,走过3000年之久的中国文字发展,缺少完整系统...
摘要:各辞书、教材对《论语·为政》第十五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解释各异,大致有4种:疑惑;危险,有害;通“怠”,表疲怠、疲倦;指其本义“没有发展就中止”。...
作者简介: 刘元春,男,山东蒙阴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字样学、域外汉字研究(上海 200240)。 内容提要: “通字”是字样学特有的概念,以往的研究仅关注其行...
摘要: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传统艺术中诗、画、雕塑、园林等许多门类的艺术均与其密切相关,且相互照应,互为充足条件。汉字及其书法艺术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
摘要:文字的构成艺术不仅规定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特征,也规定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特征。汉字构成艺术的六书规定了汉语母语写作的意象特征,中国传统诗学的意象论促进了中华民...
摘要:桂馥在训诂中绝不仅仅是堆积材料,他不仅重视对文字字形的分析,也已然充分认识到读音的重要作用,从声音的角度探讨词的本义问题。在他的代表性著作里,经常可见以"某某声相...
【 摘要 】新发现的西夏文刻本文献中有两页是西夏文偏旁部首并带有草书字。其中所谓“三十字母”为西夏文点、横、竖、撇、折等基本笔画,是作者意图找出西夏文字最原始结构的...
作者简介: 潘杰,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内容提要: “转注”为“六书”之一,理解“转注”要依据“六书”性质及《说文》对所列汉字的具体解说。文字的基本...
【摘要】日本社会开始使用汉字书写始于5世纪,但是书写工作主要由"渡来人"承担。儒学和佛教从中国的传入,提高了古代日本人学习汉字汉语的动因,拓展了汉字在日本社会的实用空间...
摘要:从文字学上讲,"礼"字无论是作为对礼器和祭品合体描绘的"豊",还是作为对人类仪礼核心形式描绘的"礼",都已然包含了丰富的祭礼文化内涵。礼器(以豆为代表)可以说是...
何为女书: 女性专用的音节文字 女书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其字符为斜体,呈“多”字形,流传在我国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东北潇水流域。当地有“一语二文”现象,即当地人说同...
【摘要】本文在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内探讨情态副词的功能地位。我们首先确定了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的基本范围,并基于原型范畴化理论按情态和语气的连续统把这些情态副词分成典型、...
摘要:应在研制清末民国汉字简化研究论著目录的基础上建设信息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应系统研究清末民国汉字简化方法、简化原则及其对新中国成立后汉字简化工作的影响,述...
【摘要】殷墟甲骨文是否有假设连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在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甲骨文中的“若”字有些已经由比况(表“如同”)发展为表假设,也就是...
【 摘要 】碑刻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和浓缩,是各个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标记。汉碑隶书的劲健苍浑,北魏石刻的浑厚峻伟,唐碑铭文的雄健华丽,带给人们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深沉的文化...
摘要: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汉字不仅是记录中国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工具,而且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本文着眼于汉字的审美价值,从汉字审美的可视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