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中国作家应该建立起真正有理想价值和美学意义的文学家园——从陈忠实的创作 2017-10-14
根据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鹿原》剧照(资料图片) 【对话人】 张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吴义勤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批评家 李国平 陕西作协副主席、批评家...
[访谈] 四通八达,寻传统之根 由艺登道,觅现实之径——访北京大学著名学者 2017-10-14
刘玉阁 摄 楼宇烈:1934年生于杭州,祖籍浙江嵊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
[访谈] 刘震云:跟女儿是编导关系 2017-10-14
刘雨霖执导《一句顶一万句》 从《手机》到《我不是潘金莲》,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对刘震云来说已是轻车熟路。然而,《一句顶一万句》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片导演是刘震云的...
[访谈] 对话阿列克谢耶维奇:宽恕和原谅首先要反思,而大家都害怕反思 2017-10-14
整理:陈默 校对:王小星 这一百年的统治,实际上把人的情感给异化了。有受访者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比喻:“我现在就像一只水泥蝴蝶,很美,但根本就不能飞。” 8月27日晚7点,在...
[访谈] 82岁楼宇烈的繁忙与清淡 2017-10-14
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在上海书展发布了新作《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由他担任编辑的“大家小书”系列也同时在北京出版集团展台亮相上海书展。8月...
[访谈] 在“精变”的时代里守住“笨”——独家专访作家蒋子龙 2017-10-14
37年前,蒋子龙写《乔厂长上任记》,是被真实的生活所触动;37年后,75岁的蒋子龙下笔的时间少了,但依然关注着急剧变化的社会。 他用“精变”形容现在的时代:各类“精英”、各...
[访谈] 印小然:传统神话是最原始的文学艺术 2017-10-14
“小魔女”印小然携 《女娲传说》现身南国书香节,接受本报专访: 传统神话是最原始的文学艺术 《女娲传说》 印小然 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 日前,90后作家印小然携 《女娲传说》现身...
[访谈] 刘和平:“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用美学的眼光”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成书香节热点话 2017-10-14
著名作家、编剧刘和平(左)出席签售活动。 图片由花城出版社提供 本期导读 中国文坛向来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文艺创作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近年来频频成为热点话题,尤...
[访谈] 王十月:“广东文学最有特色的是草根性”王十月做客南方文学周谈《收脚印的 2017-10-14
王十月 李细华 摄 近日,著名作家陆天明与王十月做客2016南国书香节南方文学周,携手展开了一场精彩的主题对话。陆天明与王十月相识多年,在这次对话中,两人很有默契地都提到了...
[访谈] 刘海粟:在回忆中重构自我 2017-10-14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王欣 1960年代刘海粟在家中写生 1979年8月3日,艺术大家刘海粟在夫人夏伊乔的陪伴下,在和平宾馆接受了香港学者高美庆的采访。约10天前刘海粟绘画展览刚刚...
[访谈] 诗人余秀华:写我得不到的爱情成名一年多来保持高产,携最新诗集亮相上海书 2017-10-14
新近出版的《我们爱过又忘记》是余秀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收录了大量新作。 去年2月出版的余秀华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已售出15万册。 一袭咖啡色麻布长裙,外加一件纯白薄纱...
[访谈] 汪海林:“我们不应该失去自己的文化优势”汪海林做客南方文学周谈历史剧创 2017-10-14
汪海林。 资料图片 25日,著名编剧汪海林做客2016南国书香节南方文学周的“南方剧作家沙龙”,针对历史剧的创作展开演讲。在这次对话中,汪海林谈到历史剧创作的关键,不是在历...
[访谈] 史航,如何任性地度过一生 2017-10-14
答题者:史航 提问者:杨洋 时间:2016年8月 采访手记 “我45岁了,人过四十天过午,过了中午了,还能活多少年,能尝试就尝试。”史航说出这句话让我着实吃了一惊。 和他的采访,...
[访谈] 张悦然:依然走在一条独立性的路上 2017-10-14
《茧》 张悦然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8月 定价:43.00元 近日,80后作家张悦然携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茧》莅临2016南国书香节举行讲座。这部小说源于张悦然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植物人...
[访谈] 陈力:你的真诚观众是看得见的 2017-10-14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全国有多少观众,吃罢晚饭,不出去纳凉,不跳广场舞,不看朋友圈,有的放下手中正在赶写的文章,守着电视机,心潮随着剧情起落或兴奋或悲痛,甚至是流着眼...
[访谈] 爱情故事是揭示世界真相的武器 2017-10-14
朱诺·迪亚斯是当前美国风头最劲的作家。自从1996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集《沉溺》以来,迪亚斯虽产量不多,但每一部都屡获好评:首部长篇《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获全...
[访谈] 北大文学教授陈平原: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北大文学教授陈平原所撰《六说 2017-10-14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 《六说文学教育》书封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关注中国文学教育有20年之久,从最初的关注大学教育到逐渐关注基础教育,并专门为此撰写小书《六说文...
[访谈] 文学永远是一个变数——专访格非 2017-10-14
编者按:这是一篇2013年对格非的专访,格非在文中主要谈及了《江南三部曲》的种种以及对他中国文学现状的认识和分析。现在“新文论”旧事重提,将这篇三年前的访谈再次推出,以...
[访谈] 徐则臣:文学是作家独特面对世界的方式 2017-10-14
徐则臣被《大家》杂志赞誉为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前不久来到我市参加了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记者在研讨会后对他进行了专访。 作家和译者需要交流 这是徐则...
[访谈] 北大文学教授怎么看中小学语文教育? 2017-10-14
【编者按】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关注中国文学教育有20年之久,从最初的关注大学教育逐渐关注基础教育,并专门为此撰写小书《六说文学教育》,这也是陈平原众多著述中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