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动态化和当下化,即突破了原来博物馆化的处理中国文学与文...
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叙事—交流情景”示意图:“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受述者)→隐含读者→真实读者”(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
文艺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是文艺中常说常新的话题。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便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核心议题。现在看来,人民这个概念理应是中国革命的产物...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中国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推进特征的文艺思想命题,其中的重要命题之一,甚至可能是诸多...
内容提要: 空间转向作为当代学术思想界备受瞩目的焦点题域,成为当代文学思想范式转型创新的生长点,而关于空间与文学理论互动阐释的思考是一个既充满诱惑又极具挑战性的理论...
内容提要: 西方文论对“中国经验”的阐释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包括进入中国的“异质经验”、基于人类文明共性的“共同经验”和...
文学具有趣味性,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趣味”能够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在新媒体时代重提文学趣味论,为当下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 文学趣味论...
内容提要: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理论争鸣基本属于“本质论”范式之中的内部矛盾。“反本质主义”主张超越“本质主义”并以“建构主义”、“关系主义”、“穿越主义”等理论模式开...
自19世纪末起,大量西方理论传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创作。进入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领域开始集中从理论角度思考如何运用西方理论发展中国文学,20年代至40年代...
何谓民俗学?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俗学作为一科显学而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在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民俗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民俗学...
编者按 一个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遭遇一个文献史料问题。对比传统“三古”(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对比与当代文学具有血缘关联的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史料滞后是...
经过一个世纪的不懈探索,新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积淀起了自身丰厚的传统。回顾百年历程,翻译诗论是滋养新诗发生与成长的重要资源,对二者关系的探讨有助于在线性的“进化”...
古今之人情感相通,是我所理解的最深的一种古典精神。 《论语》里边记载,曾子要死了,跟他的学生说,“你们摸摸我手,摸摸我脚”,然后说自己这一生活得非常艰难,一个人要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文学经典的价值历久弥新,亘古长存。近年来,当代文学是否产生了经典作品、如何确立文学经典的标准等,成为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热点话题。6月3—4日,山东...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西方,文学研究的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已由文学的“内部研究”转向了“外部研究”,已由重形式研究的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现象学、解构...
这些年来,我陆续接触到一些默默无闻的文学作者,他们对写作的态度令我深感震动。说文学是生命,似乎有点矫情,但是他们的确是把写作看得比大多数人在乎的很多东西都重要。从...
●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不仅仅是细节描写的真实,恩格斯还特别强调真实地描写现实关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地把握和描写推动现实生活发展的历史潮流 ●社会...
唐诗与宋诗是两种各具特色的诗歌范式,但是在金元明各代,特别是在明代,诗坛以尊唐为主,宋诗被边缘化,久之则弊端丛生。于是从清初开始,人们重新认识宋诗价值,宋诗范式开...
由同济大学中文系主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合办的“比较文学学术前沿”高端论坛,于近期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不当市场的奴隶,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