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的发现,引起了学人对当地伏羲女娲的关注。岩画的女性造像包涵了先民的信仰元素,与当地伏羲女娲考古、传说相辅相成。结合伏羲女娲的庙宇、灵验传说...
近日,拜读上海外国语大学离休干部施行老师散文集《玩年集》,在质朴的叙述中,常有人生智慧的闪光,尤其是,倾泻所施所行、所见所读、所思所悟于笔端的热情,以及不时呈现于...
新中国文学的研究一般要从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谈起。民间文学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它的研究亦是如此。从延安时期开始,文学会议具有独特的理...
从山岗的泥泞中, 从牛背的牧笛中, 你在想什么? 你在想读书。 你就在想中国的农民为什么这样穷。 你写下了哪个虫儿敢作声, 于是你走出了韶山冲。 现在的孩子在想什么? 我们...
第二十个“世界阅读日”到来之际,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社会各界推出了以“培养全民阅读兴趣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为主线的百余项读书文化活动。与此同时,以“书香上海、成就梦...
摘要: 随着国家权利积极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被纳入主流话语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了“国家 + 省 + 市 + 县”四级保护体系。以...
高中语文教科书《鸿门宴》开篇云:“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这个“霸上”在今何处?教材对此没有注释。笔者查找这篇文章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也无注释。于...
摘 要: 学界对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多从历史视角进行研究,主要关注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以珐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与珐琅作工匠组织管理的成果并不多。在...
彝族古老而独特的灵物崇拜──“吉尔”是泛灵观念施之于物的结果,迄今仍普遍地盛行于凉山各地彝区。所谓“吉尔”实际上是彝人幻想中的某些具有神奇来历力量的事物,彝人相信...
[摘 要] 阿尔泰语系民族的口传英雄史诗是一个世界性研究学科。丰富的突厥语民族史诗是这一学科非常重要的研究分支。近年来,随着国际口头诗学理论的引进和转化,我国北方民族英...
编者按:继上一篇解读木兰辞官是因不堪官场等级之后,学者汪宏华又另辟蹊径考证了《木兰辞》作者,这位长期隐藏的无名氏或许就是寒山子。汪宏华首先认为《木兰辞》中的每一个...
【摘要】 “新编的地方主流性传说”是指地方文化工作者出于某种动机将其自发编纂的传说纳入广泛通行的权威写本中,或是进入公众媒体的报导,使其成为地方上对外展示的代表性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话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两大导向,它们成为社会主义中国文学实验的两大方向。在这一新的政治语境中,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获得了发展的契...
竹峰从省城回乡小住,电话约我去他的乡下老家吃饭,我很高兴地一个人开车去了。我久居大山一隅,又素不喜与外界交往,尤其不愿与人谈写作。人间多是非,文人之间尤甚,还是朦...
由法国高级研究实践学院与法兰西公学院、亚洲东方文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格萨尔学术会议于2014年10月27-2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来自法国、英国、芬兰、奥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亚、...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机构,它集聚徒讲学、藏书印书、学术研究、祭祀及化民成俗等功能于一体,曾经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等方面作出了突...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上,乡土文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学者指出,作为一个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在现代工业社会影响之下,中国乡村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搔首弄姿”也作“搔头弄姿”,形容故作姿态,卖弄风情(《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经常用来指女性矫揉作态。可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发现无论是起初的...
白驹过隙。转眼间,读书小组聚在一起读《诗》的日子,已悄悄过去九年。说“悄悄”,也真名副其实,学问本就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潜心商量培养之事。回想九年前,在参加半...
处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如今已是声名鹊起,饮誉中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是它最响亮的名片。 西昌属于亚热带气候,海拔高、纬度低、地形隐蔽、交通便利,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