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11月2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什么也不能替代科普阅读》一文,我便和两个物理老师聊起了这个话题,大家都深有感触,觉得科普教育在中学几乎为零。其实,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学...
每个教师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总会发现一些书目、报告和人物让自己转变或提升了对阅读的认识,从而让自己的阅读和成长走上了新台阶。其实,这些书目、报告和人物背后所附带的...
《差异?差距?中国校长美国考察笔记》:感受美国教育的多个层面 郭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于美国教育,我们听到过许多,也获得了些许印象。但是,这样的印象,都是通过别人...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儿童创造教育新论》是王灿明教授以14年心血书写的精品力作。书中,王教授从现实教育中的“第十名现象”“计算能力与创造力倒挂现象”“拒录‘偏才...
《中国触动》,张维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0年来,张维为教授走访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80年代第一次出国感受到的震惊,到今天在海外随处可见的“中国热”;从作为国家领...
[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著,孙璐译,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英文当中有句谚语“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away from the tree.”翻译过来就是:“苹果总是落在离果树不远的地...
张者 摄 5月25日,杨绛先生仙逝。一时间,微信被刷屏,真假“百岁感言”齐飞,悼念文与鸡汤文共舞,本想安静“回家”的老人还是“被喧嚣”了。 杨绛在“读小说漫论”之一《有什...
哲人有言:“苦难是人生的教科书。”焦清的长篇小说《半扇门》主人公翁成栋的奋斗道路,正是他在苦难中成长、成熟、成功的历程。翁成栋在心存志远、光宗耀祖的精神理念牵引下...
关于教师读书的话题,有人曾做了如是精辟解读:“因为读了些书,所以教书;因为教书,所以要读书。”教师需要多读书固然没有任何争议,但究竟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却是众说纷纭...
我的家在紫禁城 “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共7册) 策划:赵广超(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谢立文 美术指导:麦家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一套专为儿童、青少年...
[美]金伯利·帕西亚尼-贝克尔等著 王勃涛 刘文琴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观摩美国的教师和家长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把不聪明变聪明,让聪明更聪明;60种方法发掘语言、...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与阅读是血脉相连的。“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如果教师不染书香,就谈教育艺术、情怀和理想,恐怕就会闹笑话。 受制于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文底蕴,日...
教师是研究者,更是阅读者。教师阅读需要管理吗?这一问,值得深思。 很多教师说起自己的阅读状态,大多用“随心而读”来形容。问其来由,美其名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方法论系列⑨ 在阅读中寻找“精神向导” 不同年龄段,我们都会被某些“重大问题”困扰着。比如,我小时候最困惑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上学?父母和老师给的回答是,上学是为了...
《建设民主的学校》李全慧著 现代教育出版社 我国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历史转型之中。教育正从“外延发展、扩大机会”向“内涵发展、提高质量”转变,从“知识本位”教育的功能异...
《知情识趣》,林夕著,中华书局 该书是林夕的最新作品。在知识与情趣的百余次交汇中,有自然感性的知心话,有寄之以情的感慨;有火种般的识见,更有乐在其中的生趣。林夕的在...
[韩]黄善美著,[韩]金欢泳绘,[韩]文炫善、夏辇生译,接力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走出院子的母鸡》是一部打动过千万儿童及成年人的励志童话,涉及追逐梦想、爱与被爱、生命与责任...
“序”对于书犹如“画龙点睛”,具有传神功效;“跋”(或“后序”“后记”)则可反映成书之心迹故事。书无序或无跋当然还是书,但如有序和有跋,即可使书增添生命的气息。...
当下,关于幼儿的教育问题,家长们的认识更加开放和多元,不再局限于学知识、上兴趣班这样的应试教育思维。家长们更加注重幼儿全面素质的打造和养成。其中,阅读的价值已经被...
《新学校十讲》,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新学校行动研究”始于2007年初,是李希贵和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