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 [文化时评] 赵万林:由《楚门的世界》引发的的社会学思考 2017-11-10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极具创新色彩的影视作品。影片中的主人公--楚门(Trueman),从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完全戏剧化了的世界,一个被导演操控着的似真实而又不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

  • [文化时评] 刘练军:贵人未必高尚 2017-11-10

    近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发表的一些言论引来了不少人围观,赞成者与非议者互不妥协,在国内形成了所谓的“莫言争端”现象。 引起国内舆论争鸣的莫言言论,...

  • [文化时评] 罗杰·斯克鲁顿:大骗局 2017-11-10

    罗杰·斯克鲁顿 著 吴万伟 译 从甲醛制成的鲨鱼到寂静无声的作曲,假观点和假情感已经战胜了真理和美感。 高雅文化是一个社会的自我意识。它包含了文学、艺术、哲学、和其他学术...

  • [文化时评] 杨福泉:对待文物,保护是最好的挽留 2017-11-10

    近日,香港明星成龙发微博,表示打算将自己20年前购买的十栋安徽古建筑中的四栋,捐赠给新加坡的一所高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和很多网友一样,我个人也希望将这4栋古建筑留在...

  • [文化时评] 李伯勇:现实感的疏离与缺失——《文学批评:大学硕/博文章的秀场》之我见 2017-11-10

    刘火《文学批评:大学硕/博文章的秀场》(2012/9/27《文学报·新批评》,简称《秀场》)切中时弊,有理有据,是篇富有现实感的好文章。《秀场》的现实感就在于,它指出并分析了当...

  • [文化时评] 屠雨迅:文学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 2017-11-10

    2012年12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了一场演讲。他说,文学远比政治要美好。文学教人恋爱,政治教人勾心斗角。在此之前,莫言在家乡高密召开的媒体见面...

  • [文化时评] 黄蕉风:庄周没逻辑 2017-11-1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文化时评] 刘宇隆:如何看中国文化的崛起 2017-11-10

    郑永年教授最近有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文化没有崛起》,就这一命题讨论的前提是:中国文化之崛起乃必要之事。目前,类似的研究不少,我倒有一问:中国文化真的有必要崛起...

  • [文化时评] 李伯勇:排行非文学之累 2017-11-10

    一 仅从商品属性,文学(作品)是一种类别的商品,流通同样是其天然的属性,接受者(社会)也就会有比较和鉴别,不管在媒介上宣传与否,特定的商品(作品)已在某个范围某个层...

  • [文化时评] 杜君立:莫言:通往斯德哥尔摩之路 2017-11-10

    如果真相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徐志摩 2012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零点过后,身着黑色燕尾服的莫言...

  • [文化时评] 黄纪苏:人生尽头,是笑是哭? 2017-11-10

    前些时电影《1942》上线,没来得及看,但看了报上的评介,知道是一部怀了十九年才生下的艰难之作。冯小刚的影视作品,我喜欢《一地鸡毛》,好像也是刘震云小说的改编。不喜欢《...

  • [文化时评] 胡赛萌:《中国合伙人》,中国梦下的主旋律电影 2017-11-10

    5月17日,由陈可辛导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当红小生主演的影片《中国合伙人》上映,短短数日便在网络和媒体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热潮。该片票房亦非常给力,首映当...

  • [文化时评] 刘奇:当下城市文化中荒唐的“高大上”——论构建多层次城市文化生态的必要 2017-11-10

    一些快速崛起的城市呈现文化荒漠化、碎片化、快餐化、无规则化特点,这有碍城市的成熟发育,也会殃及城市发展的政治利益 在一些人的头脑里,标志性文化建筑似乎才是主流文化的...

  • [文化时评] 罗博学:关于艺术的死亡与重建 2017-11-10

    ■艺术在你我死亡之前而亡 念书时,喜欢一本杂志:《美文》。当年,有两本青春读物举案齐眉。一本是贾平凹主编的被余秋雨称之为“大散文”的《美文》,一本是青春文学的娘家《...

  • [文化时评] 李忠超:文学虚构与自我建构 2017-11-10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虚构。对于文学本质性问题的探讨似乎自文学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关于文学自身合法性的质疑也随之伴随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之间,在读者与作者、创作与评...

  • [文化时评] 王路:“我觉得”这种表达该不该要? 2017-11-10

    或问: 发表观点时加上「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来」是严谨还是不自信的表现? 答曰: 怎么可以这么死板呢?看场合,看效果嘛。 要表现自己的权威和独断,把“我觉得”、“我以为”一...

  • [文化时评] 平中要:文学与中国 2017-11-10

    长期以来,当谈到文学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站在文学的角度来看待文学——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距离文学遥远;这种对自身立场的认领,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我对文学的喜好,...

  • [文化时评] 张峰:习近平文化形象浅谈 2017-11-10

    核心提示 : 习近平稳健的风格中散发出自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习近平何以赢得这般殊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源自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

  • [文化时评] 肖舜旦:“周啸天事件”中的众生相 2017-11-10

    《文学报》“新批评”(2014年8月28日)以“众说纷纭‘啸天体’”为总话题刊载了一组七篇关于周啸天诗歌的评论,这可以视为“周啸天事件”发生以来继网上鼓噪不已之后,纸质媒体...

  • [文化时评] 辛允星:浅析中国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2017-11-10

    最近阅读摩罗先生的《中国的疼痛》一书,从其副标题“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就可以知道,作者在本书中再次重申了他对中国自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启蒙思想的批判,而所使用的...

  • 首页
  • 上一页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下一页
  • 末页
  • 1603197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