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崔卫平:理想主义者的毁灭 2017-11-10
一 “没有护照,只有徒步穿越比利牛斯山脉,靴子烂成了几瓣,脚暴露在外面”,一位年轻女孩正在展读刚刚去世的爷爷的旧书信,这封信写于1936年秋天,主人公从英国奔赴西班牙。...
[文化时评] 崔卫平:非人之恶与人性之恶 2017-11-10
在某种意义上,影片《暗夜骑士》(TheDarkKnight,2008)与那部《老无所依》(NoCountryForOldMen,2007)有着某些共同之处:故事不是围绕着英雄的行为,而是围绕着一位面目可憎、令人发指...
[文化时评] 崔卫平:倾听黑暗中的未来 2017-11-10
一 “2+2=4,4+2=6,6+2=8,再加8等于16……圣灵,我们跪拜于你”,这是1940年的西班牙,佛朗哥夺取政权之后不久,学校里就教这种东西。在给孩子们灌输知识的同时,将有关“圣灵”的...
[文化时评] 陶东风:文艺创作的根本症结在于没有自由 2017-11-10
一 2011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评论《文艺创作症结何在? 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文章在采访众多国内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的基础上,列数“回避崇高”“情感缺失”...
[文化时评] 袁伟时:孔子像亮相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深度解读——答中国孔子基金会《儒风大 2017-11-10
原编者按:2011年1月1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树立起了一座大型的孔子青铜雕像。据了解,这座雕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所作,高9.5米,雕...
[文化时评] 李舫:文艺创作症结何在? 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 2017-11-10
文艺创作十大恶俗 回避崇高 情感缺失 以量代质 近亲繁殖 跟风炒作 权力寻租 解构经典 闭门造车 技术崇拜 政绩工程 1. 创作与接受疏离,生产与消费失衡,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繁荣...
[文化时评] 张国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 2017-11-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软实力对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从软实力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学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软实力理论的基...
[文化时评] 易中天: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 2017-11-10
加拿大籍华人亚伯拉罕·牛是反恐部队的一员,在阿富汗历尽艰辛地寻找本·拉登。有一天,部队终于发现了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处。但,就在炸弹落下的一刻,亚伯拉罕·牛看见的却是拾...
[文化时评] 孟凡茂:《新京报》百年清华特刊中的几个史实问题 2017-11-10
为纪念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新京报》从4月18日起,出版百年清华特刊,从多方面介绍清华的发展历史、人文精神、杰出人物和辉煌成就。本文讨论特刊文中所涉及的史实上的几个细...
[文化时评] 薛永年:删繁就简 领异标新 2017-11-10
最初见陈家泠的作品,还在80年代,他刚刚颖脱而出。走近陈家泠,是最近的事,他已成为上海新水墨画的领军人物。陈家泠的艺术,简洁、新颖、灵动、虚静、飘逸、巧妙,既富于现...
[文化时评] 李云雷:工人生活、历史转折与新的可能性——简评《钢的琴》 2017-11-10
张猛导演的《钢的琴》有一个巧妙的构思: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在离婚时挽留住女儿,需要一架钢琴,但是他既没有钱买,去偷又搬不动,最后他决定自己制造一架钢琴。于是他一一寻...
[文化时评] 孙惠柱:“遗”产乎?“非”遗也——戏曲艺术再认识 2017-11-10
《文汇报·文汇时评》2011年8月8日 每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几个字,总觉得不太舒服,可一直没想好如何来表达。这几天连看了四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诞辰109年纪念演出”,终...
[文化时评] 陶东风:还原历史:到底为什么要树立雷锋形象? 2017-11-10
雷锋之所以被选为先进典型和学习榜样,除了建构新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这个根本需要之外,还有一个很具体的、与60年代初期的特定形势相关的原因。[1]毛泽东“向雷锋学习”口号提...
[文化时评] 北岛:精神赤贫才是最大的危机 2017-11-10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书展上,近年处于“半隐居”状态的诗人北岛与读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年过花甲的北岛身着浅灰色西装和白色衬衫,他神情平静,事先准备了讲稿,以缓慢语...
[文化时评] 孙惠柱:呼唤作为艺术的都市公共美术 2017-11-10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的各种装饰越来越多起来。特别是商家,虽然多半只是广告和促销手段,但烘托出一种喜庆的气氛,看上去赏心悦目,也不错。不过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城市的公共...
[文化时评] 程美东:在文化自觉中探寻中国现代化的归宿 2017-11-10
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精魂,是人类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础。从根本上说,中国现代化的成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上的自觉。但是,这一进程却是漫长而曲...
[文化时评] 北岛:诗人永远要向自己挑战 2017-11-10
新华社西宁8月12日电(记者马勇 王大千),砖红色的夹克、土灰色的裤子、棕色的皮鞋、清癯的面庞、花白的头发,镜片后面深邃的目光……,8月9日,诗人北岛出现在中国最大最...
[文化时评] 陈丹青:这不是一件伪作 2017-11-10
我于大师的临摹作品,格外心仪。鲁本斯临摹提香、德加临摹普桑、梵高临摹浮世绘,公然在博物馆墙上挂着,藏着珍贵的秘密:什么是艺术的个人印记?同一幅画面,怎样因风格的差...
[文化时评] 任仲平: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7-11-10
(一)2011年10月1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幅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中国先哲孔子,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这个特殊的场景,正可看成孔...
[文化时评] 杨晓刚:简评易中天教授答秋风先生的文章 2017-11-10
谈知识时,人们看到的只是才华;谈人生的时候,才能让人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哲学是块很好的试金石,看了易中天教授答秋风先生的文章,才领略易先生的境界和水平。 易先生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