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制作的芭蕾舞剧《红菱艳》中,马修·伯恩打破了演员不用足尖跳舞的惯例“佩吉必须穿着红舞鞋跳足尖舞”他说,这是每一个《红菱艳》影迷心中无法撼动的经典画面ζ图为芭蕾舞剧《红菱艳》中的舞者爱什莉·肖(资料图片) “你为什么跳芭蕾?”莱蒙托夫问。“你为什么活着?”佩吉反问。 1948年的电影《红菱艳》中的这段经典对话,曾触及多少人的灵魂深处。后世曾有人尝试将这部经典电影搬上舞台———毕竟,这是一个讲述芭蕾舞者的故事,似乎舞台才是它最合适的归宿。然而,1993年百老汇推出的音乐剧版《红菱艳》却惨遭失败。不过,这并没有阻止有着舞蹈界“鬼才”之称的编舞大师马修·伯恩对《红菱艳》的渴望。 马修·伯恩的芭蕾舞剧《红菱艳》日前在伦敦正式公演,专业评分平均在4星以上,收获盛赞。记者获悉,第一时间将马修这部新作引进上海,已列入上海文化广场相关负责人计划中。 复刻经典,佩吉身上有着玛戈?芳汀的影子 他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最佳编舞奖和最佳导演奖的大师,而马修·伯恩心中始终怀有一个“至高梦想”———将经典电影《红菱艳》的故事搬上舞剧舞台。 这一切源于马修·伯恩是个电影迷,那些经典的电影画面总是会盘旋在他的脑海里。此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他回忆,正是《红菱艳》这部电影为他打开了通向舞蹈世界的大门。“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几乎没有接触过芭蕾艺术。剧中散发出的精致迷人和神秘气息,都让我为之着迷,它带领我进入了舞蹈世界。” 不过,这个梦想在他心中深埋了几十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在于它无法被超越———百老汇音乐剧版《红菱艳》就曾惨遭滑铁卢。马修表示,将这部电影改编成舞剧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在改编的版本中加入他所独有的理解和气质。 “电影本身毫无疑问是史诗级的。根据我的经验,人们要么就是完全没听说过它,要么就是对它爱得要死,这是两个极端。尽管我力求尊重原著,但电影一旦被搬上舞台,你必须得改变很多东西。我将电影没有铺陈开的一些小细节放大了,观众观剧的时候应该会感到惊喜。” 马修为了这部剧做了不少案头工作。为了再现那个年代演员的舞蹈方式,他还特意研究了上世纪中期各大芭蕾舞团的舞蹈,为整部剧增添了不少怀旧的气息。除此之外,他还叫演员们去研究一些知名的芭蕾舞演员来寻找灵感,比如女主角佩吉,马修认为她身上有着芭蕾舞演员玛戈·芳汀和贝里尔·格雷的影子。“尽管我们的观众未必需要知道这些背景知识,但做足功课才能让演员的表演更丰富细腻。” 查找资料让马修乐在其中,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纠结。其中,最让他感到为难的是,在这部舞剧中,他不得不让他的演员用足尖舞蹈。在以往的采访中,马修不止一次强调,他的舞团是一个现代舞团。因此,尽管他的作品大都冠上了“芭蕾”的称号,在编排上,却都没有足尖舞。“我一直以来反对用足尖舞蹈,但这次我意识到,这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主角佩吉,她在“戏中戏”芭蕾舞剧《红舞鞋》中必须用足尖舞蹈,这是每一个《红菱艳》影迷心中无法撼动的记忆。为了能够复刻这一经典时刻,这一次,他选择了妥协。 抓住电影中超现实、魔幻色彩的精髓 在电影中,一段长达16分钟的芭蕾舞《红舞鞋》,是根据安徒生笔下怪异黑暗的童话改编而成的。故事中,女孩因穿上一双跳舞不停的红舞鞋而劳累致死。在这段芭蕾表演中,舞台布景宏伟而精美,而剪辑手法和特效的运用,既匪夷所思又行云流水,是整部电影的精华所在。 马修表示,在这段“戏中戏”的展示上,他并不会照搬电影中的舞步设计。“尽管这段舞蹈在电影中极为经典,但我们还是重新编排了这段舞步。舞台与电影不同,瞬间的切换,对电影技术而言轻而易举,但在真实的舞台上却无法展现。”马修说,“电影的天才之处,在于它运用剪辑的‘魔力’,在这个舞蹈世界中加入了超现实的元素,使得这部电影超越了真实生活的所在。我的挑战就在于要抓住这个超现实、魔幻的精髓,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对于佩吉这个角色,马修也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在他看来,佩吉的性格里,还有很多层次是电影没来得及仔细发掘和诠释的。她工于心计,善于抓住机会,却又直率、生性倔强。“在我的版本中,我力求展示一个与电影中完全不同的佩吉。我想抓住她人性中复杂的一面,各种不同的动机最终导致了她人生的悲剧。”在马修的版本中,佩吉通过舞团面试时,她并没有欣喜若狂,而只在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而当舞团中的女一号不幸受伤时,她就开始在角落中等待属于她的机会。 这部舞剧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不少好评。《卫报》的评论认为马修·伯恩在这部新制作中融入了当今时代所独有的“绝望”和“严峻”。舞美设计也独具特色,一个旋转的装置,使得空间能够在舞台和后台之间快速切换。而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本剧的音乐并没有选用电影《红菱艳》的配乐,而是选择了好莱坞配乐大师伯纳德·海尔曼在多部影片中的作品,其中包括《公民凯恩》《幽灵与未亡人》《华氏451度》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