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13 四川大学学报 肖娅曼 参加讨论
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
(《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内容提要:老成都话语音分辨舌尖前后,舌尖后音声母还残存在部分老年成都人的口音中。对卷舌声母保存与否影响较大的几项社会控制因素依次为: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区域。老成都话分ts ts的类型属“南京型”,读 ts ts二组音的字分法与《西蜀方言》一致。 关键词:成都话 卷舌声母 《西蜀方言》 五六十年代记录成都当时实际语音的《成都语音的初步研究》①和《四川方言音系》②中的语音资料均表明:成都话的舌尖擦音、塞擦音只有ts组一套声母,没有对立的ts组声母。1988年,甄尚灵先生在《〈西蜀方言〉与成都语音》③一文中指出:世居成都的老年人“语音分辨舌尖前后”,并认为“《西蜀方言》所记舌尖前后的两套擦音塞擦音,看来是十九世纪后期成都语音的实际,舌尖后音混同于舌尖前音是后来的发展变化”。《西蜀方言》④音系所代表的语音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今天,老年成都人分辨ts ts的具体情况如何?它与《西蜀方言》音系中ts ts二组字的分合是否一致?ts组声母残留的状况又如何?为此,笔者进行了一次语音调查。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选定调查对象,采用个别访问式现场调查法。调查主要在市区进行(府河内为市区),市区划分为七片:市中心、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少城、皇城(少城又称满城,是清康熙年间入蜀的旗人(满蒙族)修建的一座城中之城。辛亥革命前的近两百年间,少城中的旗人很少与少城外汉回族居民接触,其语音与汉族居民有一定差异⑤。皇城与少城仅一墙之隔,一直是成都回民与汉族居民杂居地⑥)。调查总人数286人,其中市区230人,市郊56人,年龄最大的为99岁,最小的11岁。61岁以上124人,61岁以下162人。 本文主要分析市区调查材料,市郊调查只作辅助材料,以说明新旧成都语音的变化情况。
舌尖后音声母的保存与社会控制因素
一、关于舌尖后音声母保存的范围 这里指一定范围人群中,有多少人保存卷舌声母。调查过程中,发音人在调查选字内或调查选字外,只要有一个字或某字只一次发了 ts 组音,也计入保存舌尖后音声母者之列。 概况:市区调查人数为230人,保留舌尖后音者59人,占调查人数25.7%。91岁以上卷舌人数占100%,81-90岁占 77.8%,71-80岁占62.5%,61-70岁占31.6%,51- 60岁占5.35%,50以下0%。 从上可知:61岁以上年龄段者106人,保留卷舌声母58人,占此年龄段被调查人数的54.7%;61岁以下124人,保留卷舌声母仅一人(一位59岁男性回民),占此年龄段的0.8%。61岁以上保存卷舌声母的情况为:男56人,卷舌者占66.1%;女50人,卷舌者占42%。汉族88人,卷舌占47.7%,满蒙族11人,卷舌占90.9%,回族7人,卷舌占85.7%。老成都47人,卷舌者占61.7%;新成都59人,卷舌者占49.2%。少城23人,卷舌者占65.2%;皇城13人,占76.9%;市中心15人,占60%;东城19人,占52.6%;南城18人,占44.4%;西城6人,占50%;北城12人,占25%。高等11人,卷舌者占63.6%;中等25人,占48%;初等51人,占64.7%;文盲19人,占31.6%。知识分子29人,卷舌者占55.2%;工人38人,占474%;服务人员26人,占57.7%;无业人员13人,占69.2%。 本世纪初叶,成都话的擦音、塞擦音还分辨舌尖前后音,至今舌尖后音还保存在部分60岁以上成都人的口音中。舌尖后音声母的保存范围与不同社会控制因素之间有如下关系: 1.年龄因素与舌尖后音声母的保存关系很大:60岁以上,年龄越大保存舌尖后音声母者的比例越大,60岁以下基本无人保存舌尖后音声母; 2.男性保存舌尖后音声母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 3.保存舌尖后音声母的不仅是旗人,回民、汉族成都人也保存有舌尖后音声母,但满蒙族保存比例最高,回族次之,汉族人最低; 4.老成都人保存舌尖后音声母较新成都人好; 5.不光居住在少城的成都人,其他各区成都人也都保存了舌尖后音声母:皇城少城人保存者的比例高于其他各区,其后的高低顺序依次是市中心人、东城人、西城人、南城人,北城人保存比例最低; 6.文化程度因素与舌尖后音声母的保存之间,没有什么规律性联系; 7.职业因素与舌尖后音声母的保存与否关系不明显。 二、关于舌尖后音声母保存的程度 舌尖后音声母的保存,可分为不混与相混两种程度。“不混”,指老成都话ts ts s z 一套ts组声母字,今天仍基本读ts组声母;“相混”,指ts组声母字中,一部分或大部分读成了ts组声母,或既读ts组又读ts组声母,或仅有一、二个卷舌声母保存在某些字音中。 被调查人中,保存舌尖后音声母“不混”者仅有5人,他们的年龄都已接近80或在80岁以上,都为少城或皇城人,满蒙族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民族成都人。 统计数据显示: 1)年龄因素与成套保存舌尖后音声母的关系,未显示出规律性,这可能是受71至80年龄段汉族新成都人居多这一情况的影响; 2)性别因素对此有较明显的影响:男性成套率较女性高; 3)民族因素对此有明显的影响:满蒙族成套率最高,回族成套率陡降,汉族成套率又大大低于回族; 4)家庭环境方面,老成都人的成套率高出新成都人30%以上,显示出这一社会控制因素,对成套保存舌尖后音声母作用非常明显; 5)居住区域因素对此有较明显的影响:少城人成套率居首位,并与其他区域的人差距拉得很开,皇城人、市中心人成套率相同居第二位,东城人与南城人成套率相当居第三位,西城人居第四位(西城人年龄均偏低,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北城人成套率为零居末位; 6)文化程度方面,高等文化程度者成套率相当高,但中等、初等和文盲者之间的成套率一未拉开距离,二无规律,看来这一社会控制因素对成套保存舌尖后音声母作用不大; 7)职业方面,知识分子成套率较高,无业人员、服务人员为次高,工人最低,显示出这一因素对成套保存舌尖后音声母有一定作用。 统观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保存范围和保存程度两方面的情况,可将以上七项社会控制因素对它们的不同影响归纳如下: 1.年龄是影响成都人舌尖后音声母保存最重要的社会控制因素。 2.民族是仅次于年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满蒙族保存舌尖后音声母最好,是因为辛亥革命前的近两百年间,作为统治者,他们的语言有很高的声望,加上他们长其居住在少城内,很少与其他民族的成都人交往,故能较好保存舌尖后音声母。回民历来以卖清真食品为业,解放前一直与汉族贫民杂居皇城,解放后逐渐散居,由于与各种人接触较多,故他们保存舌尖后音声母不如旗人好。 3.性别也是影响成都人保存舌尖后音声母较重要的社会控制因素。 4.家庭环境也对成都人舌尖后音声母的保存有较明显的影响,老成都人往往保存舌尖后音声母较好。 5.居住区域因素对成都人保存舌尖后音声母的范围和程度两方面有不同的影响。少城人保存范围的比例低于皇城人,而在保存程度方面,比例却高于皇城人。我们认为:少城人保存范围比例低,是因为自辛亥革命以来,少城中的绝大多数居民已不是旗人,而多是市内其他居住区域或市郊、外县移居来的人;少城人保存程度高,是因为保存舌尖后音声母的人又多是少城中的旗人。就保存范围和程度两方面的总体比例来看,少城人居第一位,皇城人次之,市中心人居第三位,东城人第四,西城人第五,南城人第六,北城人居末位。西城调查人数较少,可能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从成都七个居住区域保存舌尖后音的整个情况看来,似乎舌尖后音声母的消失是从北城、南城开始,再向东城、西城发展,最后波及市中心、皇城和少城的。 6.文化程度因素对保存舌尖后音声母始终未显示出规律性的影响。 7.职业因素对保存舌尖后音声母也没有什么作用。
成都话分ts ts的类型及同《西蜀方言》的比较
从50个调查选字的调查情况看,汉、满蒙、回三族成都人ts ts的分法似乎略有不同,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获得满蒙族、回族成都人分辨ts ts二组声母的系统材料,现在的调查材料是从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郭诚永先生的发音而来。 郭诚永,男,1993年调查时79岁,汉族。郭父少年时即从成都北郊天回镇来到成都少城,郭母为成都人(其父母亦皆为成都人),郭先生本人在成都少城生长。虽然按我们的定义,郭先生算新成都人,但我们认为他的口音保留的正是本世纪初叶的老成都语音。因为:一、郭本人在少城生长;二、从影响郭语音的家庭环境看,郭母为世居成都的老成都人,郭父及祖辈都是读书人,郭本人认为自己受读书音影响大。郭所以至今尚能完整分辨ts ts二组声母,除上述两个原因外,可能与郭妻的口音也有关系。郭妻及其父辈都是世居成都的老成都人,郭妻本人也是较好保存舌尖后音声母的少数人之一。幼年至今特殊的语言环境,大约是郭先生能完好保存老成都话卷舌声母的重要原因。调查选字共610个(见附表)。 一、成都话与北京话舌尖前后音声母分法的比较 成都话与北京话分读舌尖前后音声母的字,从中古来源上讲大同小异。相同之处是:1.z 组声母字成都话来源与北京话完全一样;2.ts组声母字成都话同北京话都来源于中古知系的知组、章组,以及部分庄组字。不同之处是:与北京话比起来,来源于庄组的字中,成都话读 ts 组声母的比读ts组声母的字多。下面我们通过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字演变后在方言中造成的分合差异,来对成都话与北京话 ts ts的分法进行比较。由于庄组字分法较复杂,我们先比较知、章二组字,最后比较庄组字。 中古知组:今读 ts 组 成都话:梗开二 例外:追〔止开三〕 北京话:梗开二入声文读字 例外:锃〔舒声字〕 今读 ts 组 成都话:梗开三,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通等摄全部。北京话:梗开二入声白读字,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通等摄全部。 中古章组:今读 ts 组 成都话:章、禅二母止合三脂韵。北京话:无。今读 ts 组 成都话:章禅二母止合三非脂韵,假遇蟹效流咸深山臻宕曾梗通等摄全部。北京话:全部。 中古庄组:二等今读ts 组 成都话:梗摄全部、咸摄大部分;北京话:梗摄入声文读。 今读 ts 组 成都话:蟹摄全部,假效山江等摄大部分;北京话:假蟹郊咸山江梗全部。 三等今读 ts 组 成都话:流开、深开、臻开、曾开、梗开和通合等全部,遇合、止开大部分; 北京话:遇合、止开、流开、深开、曾开、臻开、梗开、通合等部分。 今读 ts 组 成都话:止合、臻合、宕开等全部,遇合止开少数; 北京话:止合、臻合、宕开全部,遇合、止开、流开、梗开大部分,通合部分,深开、曾开小部分。 由上可知:成都话和北京话比较,知章二组字区别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庄组上。无论二等韵还是三等韵,庄组字十五摄中⑦成都话读ts的都比北京话多,主要多在三等韵字。从庄组十五摄来说,成都话全部读ts组的有流、深、臻、曾、梗、通六摄,全部读ts组的只有蟹、宕二摄;北京话没有一个摄今天全部读ts组,全部读ts 组的有假蟹、郊、咸、山、宕、江七摄。就是成都话和北京话都分读ts ts 二组的遇摄、止摄开口的字,成都话读ts组的也比北京话读ts组的多。下面将庄组遇摄、止摄开口的字成都话和北京话分ts ts的情况比较如下: 遇摄 ts 成都话: 阻初楚础锄助雏梳蔬所 疏〔疏远〕疏〔注疏〕 北京话: 阻 所 ts 成都话:数〔动名〕 北京话:初楚础锄助梳雏蔬疏〔疏远〕疏〔注疏〕数〔动名〕 止摄 ts 成都话:差[参差] 滓辎厕师狮士仕事 北京话: 差[参差] 辎滓厕 ts 成都话:柿使狮士史驶揣衰摔帅北京话: 师狮士仕柿事使史驶揣衰摔帅 二、成都话分 ts ts 的类型 1.四川方言中成都话分 ts ts 的类型 四川方言分 ts ts的类型有三种:(1)ts ts s z所能拼合的韵母较多,包括的字也较多;(2)ts ts s z专拼 韵或 韵,字不多,中古来源仅限部分入声字;(3)只有 z 声母(没有 ts ts s,也没有z) ⑧。成都话分 ts ts 的类型属于四川方言中的第一种类型。 2.官话区方言中成都话分 ts ts 的类型。 熊正辉先生《官话区方言分 ts ts 的类型》⑨一文中,根据知庄章三组字哪些字读 ts 组,哪些字读 ts 组,把官话区分ts ts 的方言分为下面三种基本类型: 济南型:知庄章三组字今全读ts组声母。昌徐型:今读开口呼的字,知组二等读 ts 组,三等读 ts 组;庄组全读 ts 组;章组除止摄开口三等读 ts 组,其他全读 ts 组。昌徐型知庄章组今读合口乎的字,有的方言全读 ts 组,有的方言全读 ts 组。南京型:庄组三等的字除了止摄合口和宕摄读 ts 组,其他全读 ts 组;其余知庄章字除了梗摄二等读 ts 外,全读 ts 组。 成都话属于哪种类型呢?成都话中古知组除梗摄开口二等字读 ts 组,其余都读 ts 组;章组字除章禅二母止摄合口平声白读字读 ts 组外,其他都读 ts 组;庄组二等全部梗摄字、大部分咸摄字、部分山摄字读 ts 组,其他读 ts 组;庄组三等只有宕摄、止摄合口和庄母止摄开口的文读字读 ts 组,其他都读 ts 组。看来,成都话分 ts ts 的类型与济南型和昌徐型相去甚远,与南京型却很接近。对南京型,熊先生还提出一种简明的方法。他首先将十六摄分为两类,一类叫遇类,一类叫假类。遇类包括“果遇止流深臻曾梗通”九摄,假类包括“假蟹效咸山宕江”七摄。熊先生说:“对南京型,我们可以说庄组字逢遇类摄读 ts 组,逢假类摄读 ts组 ”。成都话恰好是庄组字逢遇类的“遇流深臻曾梗通”七摄字读 ts 组,逢假类的“假蟹宕山江”五摄读 ts 组。只是成都话中,庄组逢遇类止摄开口的文读字时读 ts组,庄组逢假类的咸摄字一半以上读 ts 组,假类的假效山江等摄庄组字也有一部分读 ts 组,也就是说,庄组字在成都话中读 ts 组的比南京话还多。整个情况看来,把成都话定为南京型是合理的。 三、成都话 ts ts的分读与《西蜀方言》的比较 甄尚灵先生1988年在《〈西蜀方言〉与成都语音》一文中认为:中国(基督教)内地会传教士英国人Adam Grainger 编著的供传教士学习的教材《西蜀方言》,记的是十九世纪后期的成都语音。《西蜀方言》有对立的 ts 组和 ts 组,它与我们调查的成都人分辨 ts ts 的情况是否一致呢?成都话 ts ts 的分读属南京型,但又与同属南京型的北京话有所不同。在610个调查选字中,成都话与北京话 ts ts 读法不同的字有57个。这57字中,除有6个《西蜀方言》中没有外,仅有一个“忏”字郭先生的发音与《西蜀方言》不同。“忏”字郭先生读舌尖前音,《西蜀方言》记作舌尖后音。从这57个字与北京话读法不同,却与《西蜀方言》读法一致看来,成都话与《西蜀方言》 ts ts 的分读基本是相同的。 我们调查的610个字中,有54个《西蜀方言》中没有,就《西蜀方言》有的这556字来看,只有“忏铡数逞”四个字郭先生发舌尖前音,《西蜀方言》记为舌尖后音。郭的发音与《西蜀方言》比较,仅有个别不同说明:(1)本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成都话 ts ts的分读情况与《西蜀方言》相同;(2)本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成都话分辨 ts ts可能文白读音略有不同(郭先生认为自己的语音受读书音影响大)。 综上所述,一百年前,老成都话语音还分辨舌尖前后音,一百年后,老成都语音翘舌声母只鲜为人知地残存在少数老年成都人的口音中了。从郭氏的发音与《西蜀方言》比较看来,郭氏代表的语音是《西蜀方言》音系的直接继承。郭氏的发音与《西蜀方言》不少庄组字读ts组音,反映出早在《西蜀方言》之前,老成都语音 ts 组声母向 ts 组声母的归并就已开始,而《西蜀方言》中一些平翘两读的字,则反映出十九世纪后期这种演变的继续,今天成都语音不分辨舌尖前后音的现状,就是早在《西蜀方言》之前已经开始的这一演变的结果。 《西蜀方言》记为平翘两读的四个字,只有一个是擦音字,我们的调查显示:ts ts 声母保存较差,s 声母保存较好。二者的一致,可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塞擦音翘舌声母更容易消失。我们还注意到,与舌尖后元音〔 〕相拼的舌尖后音声母字,保存要比与其他韵母相拼的舌尖后音声母字好。这些现象透露出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变化语音内部自身的一些原因。 从调查到的情况看,成都语音 ts 组声母的消失,归并入 ts 组声母,大致是通过两种途径演变的。其中主要的途径是“词汇扩散”即部分字先平翘两读,最后只读平声,以此方式逐渐扩散到所有字。另一途径是通过“中间过渡”地带渐进变移,先变为发一种带有卷舌色彩的平舌音,最后变为发不带卷舌色彩的平舌音。就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消失来说,这种演进方式是“词汇扩散”的辅助方式。 我们可以预测:随着最后一批保存舌尖后音声母的老年成都人的去世,今天还残留着的老成都语音舌尖后音声母,将彻底消失,不留任何痕迹。 附表:老成都话 ts ts的分辨情况表 ts 组: ①精组:左做租祖灾栽〔栽树〕宰再最遭旱躁走奏簪钻纂尊脏葬增则鬃总宗资紫姊滋子嘴醉遵卒纵粗醋搓错猜菜崔脆操草凑参〔参加〕餐灿擦窜撮村猝仓聪葱囱族雌刺次翠皴从促坐才在罪曹皂造蚕錾杂惭瓒残存藏昨曾〔姓〕曾〔曾经〕赠层贼自慈字悴梭锁苏酥素诉塑腮赛碎岁骚扫嫂叟嗽絮卅撒散〔鞋带散了〕散〔人散了〕萨酸算蒜孙损榫桑丧索僧塞松宋送斯赐丝私死司四 ②知组:锃摘文追撑拆橙择泽宅翟 ③庄组:蘸眨窄争睁挣责阻龇(tsi)辎滓邹皱榛臻仄侧搀忏篡窗策册初楚础厕〔si 茅厕〕差〔参差〕参〔参差〕衬厕〔厕所〕侧测恻巢馋谗潺铡锄助雏士仕事愁骤岑崇洒傻潲掺霎朔生甥牲省室梳蔬疏〔疏远〕疏〔注疏〕所师狮率〔so〕蟀〔so〕搜馊飕瘦漱森渗参〔人参〕涩虱色啬缩 ④章组:锥谁 ts组: ① 精组:暂珊 ② 知组:罩站卓桌桩著蛛猪缀知智致置朝〔朝代〕朝〔朝夕〕肘昼粘辄展哲转珍镇窒张长〔生长〕长〔短长〕徵贞忠诧戳〔戳锅漏〕褚痴耻超抽侦逞琛撤椿〔椿牙儿〕趁畅畜宠茶搽赚绽撞浊除躇住储滞持治迟池稚锤捶垂缒坠潮赵肇召绸筹纣宙惩沉朕蛰缠篆陈尘传〔传达〕传〔传记〕秩场丈着直程澄郑 ③庄组:查渣诈斋债抓爪斩盏扎捉庄装壮叉岔〔tsa 岔嘴巴〕岔〔tsa岔路〕差〔差别〕差〔出差〕钗抄炒吵插铲察刹疮闯揣〔揣好〕揣〔揣摩〕乍豺柴侪寨栈撰镯柿床状沙砂纱厦筛晒稍梢捎杉山删产疝杀闩栓涮刷双耍数〔动〕数〔名〕史使驶衰帅率〔suai〕摔霜爽 ④章组:遮者蔗朱主注铸诸煮制赘支枝纸只指至之止志惴招沼周舟照帚咒瞻占摺针枕执汁战淅专拙真振政质准章障掌酌蒸织正整炙终众祝粥钟种烛车扯处枢侈嗤齿吹丑臭阐喘川穿串春出昌娼唱厂绰秤〔名〕秤〔动〕称〔名称〕称〔相称〕尺充冲触蛇射示舌船神唇〔su n〕顺乘绳食实蚀赎松赊舍赦书舒暑鼠恕庶输戍世势试水税翅施尸诗屎矢始烧少收手兽陕闪摄深呻审湿扇〔动〕扇〔名〕设说身申失室舜商伤赏升胜式饰声圣释叔舂束〔so〕社墅署殊竖树誓是视市侍时垂睡瑞〔suei〕韶绍酬受售赡涉甚十禅善折晨臣肾慎纯常尚上芍承植城石硕盛熟淑蜀这* 其他:吃** ———————————————————— *“这”中古写着“者”或“遮”。“者”“遮”二字中古属章组。 ** 见注⑩。 -------------------------------------------------------------------------------- ① 甄尚灵《成都语音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8,1。 ② 四川大学方言调查工作组《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1960,3。 ③ 甄尚灵《〈西蜀方言〉与成都语音》,《方言》1988,3。 ④〔英〕Adam Grainger(钟秀芝)《西蜀方言》(Western Mandarin or the Spoken Language of West China),上海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900。 ⑤ 清朝康熙末年(公元1721),满蒙八旗兵由湖北入蜀后,有1600人留驻成都。旗兵及家属居住在成都少城内,清末时已达两万余人。满蒙族作为贵族,在辛亥革命前语音应有很高的声望 。(参见刘显之编著《成都满蒙族史略》,未刊本)。 ⑥ 回族解放前聚居在皇城内,回民人数多,居住年代久,由于解放前长期受压迫歧视,此处曾是“贫民窟”,语音应有代表性。 ⑦ 我们所选的字中无果摄字,故此只说庄组十五摄。 ⑧ 见《四川方言音系》第5、6页。 ⑨ 熊正辉《官话区方言分ts ts的类型》,《方言》,1990,1。 ⑩“吃”中古写作“喫”,属溪纽,但《西蜀方言》已念ts ,故选作调查用字。 Abstract Theme words: dialect of Chengdu initials of retroflex Western Manderin Chengdu Dialect and The phonology of Sichuan Dialects which described the real Chengdu sounds in the fifties and sixties made known that there is not a set of / ts / initials but a set of / ts / ones in the apical affricates and fricatives in Chengdu dialect.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retroflex were sounds of Chengdu dialect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initials of retroflex still survive in the tones of some old ones who are over sixty in Chengdu. The controlling elements of sociality which produce a great impact to the preserving of the initials of retroflex are age, race, sexual distinction and resident ial region.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Chengdu dialect belongs to Nanjing type. The method of distinguishing / ts / and / ts / in old Chengdu dialect accords with that of Western Mander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四川方言志语音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易经》古歌的发现和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