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规划百年议(1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01 《青海民族研究》第26卷第 孙宏开 参加讨论
5.按照语言文字演变和发展规律办事,使民族语文工作的决策科学化。民族语文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有他自身的规律性。民族语文工作者只有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把握和遵循语言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立于不败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有时候我们没有依照科学规律办事,走了一些弯路,吃了不少苦头,这方面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由于对待语言的稳固性缺乏认识,认为少数民族语言会很快“融合”到汉语中去,在相当大的范围实行“直接过渡,一步登天”,否定了民族文字的客观必要性,使民族语文工作遭受了重大损失。又如,在新词术语的使用和规范问题上,过分强调靠拢汉语,强调共同成份的增长,脱离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实际和自身演变的规律性,在实践中不容易贯彻,也引起本民族的反感,使工作受到一定的损失。再如,语言文字是一种社会现象,一旦在社会上使用,就应该保持他的相对稳定性。但是,过去有人过分强调文字方案的“科学性”,把已经在社会上试用的文字改来改去,使该文字失去了群众对他的信任,结果导致文字方案的夭折,使民族语文工作走了一段大弯路。 科学的决策来自于对民族问题基本理论的学习和领会,来自于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来自于对社会客观事物演变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这样做有相当大的难度,但它可以使民族语文工作在宏观指导和管理上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具体问题决策时减少错误。这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非常重要原则。 6.搞好双语文教学,逐步健全双语文教学体制。双语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语言学发展起来以后提出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我国起步较晚,兴起于so年代初期,但是他一出现,就有巨大的生命力。10多年来,在双语问题理论引导下,双语文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他有利于少数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发挥母语在教学中的作用,迅速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提高民族地区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有利于发展民族教育,加速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少数民族在掌握了本民族语文的同时,学习掌握好汉语文,更便于各民族互相学习和交际。 目前各民族地区都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制定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双语文教学体制,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十分可贵的,应该加以认真总结,上升为理论。从另一方面看,各地的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组织跨民族、跨地区的经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并从宏观上加以引导,使这一新生事物更加健康发展,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双语教学也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的规律性,在双语教学工作中,任何保守或急躁冒进都不符合它的发展规律,都是会有副作用的。我们要为双语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沿着它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语言、经典与传统——对于母语教育的另一种思考
- 下一篇:谈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