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寂寞翻译事(8)


    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单:您认为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如何?
    刘:除了教书要跟学生讲几个术语以外,我对理论没有兴趣。研究翻译理论的人往往欠缺实务经验。像葛浩文把莫言的作品英译得那么漂亮,这种功夫是任何翻译理论都不能涵括的。不过,理论也不能缺,不然怎么跟学生讲课?至于我的一些翻译见解则都是从实作中得来的。
    单:您在翻译时,策略上属于归化还是异化?
    刘:我认为“动态对等”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翻译,译文只要恰当,管它是归化还是异化。有时候你会碰到一些例子是很自然的、现成的,谈不上什么异化或归化,像“傻子金宝”就是从“Gimpel the Fool”翻过来的。
    单:辛格的《傻子金宝》原先是用意第绪语写成的。
    刘:是贝娄帮他翻成英文的。贝娄本人就是一位文学大家,要是不看重辛格,就不会帮他翻了。
    单:所以您的《傻子金宝》中译是从英译本翻译过来的,也就是转译。
    刘:我看贝娄的英译本翻得很动人,就爱上这本书,而且译成中文,但不知道我的中译本究竟好不好。有些比较冷僻的语种,通晓的人不多,只能透过类似英译本再译成中文,这就是两重的翻译,我称之为“再生缘”,多少是个不得已的替代做法。
    单:翻译研究中常提到直译、意译的争辩,您的看法如何?
    刘:我认为争论直译还是意译没什么意思,要看原文而定,像《一九八四》是直译还是意译?译过来就是了!
    单:能不能谈谈您早年与人合译、出版曹禺的《原野》(The Wilderness,1980)?
    刘:那本书我只是名义上合译。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原译者当时是硕士生,难免有不少误译。
    单:其实文学作品两人译比自己一个人译还困难。
    刘:对,因为两个人的意见绝对不同,要怎么调解呢?所以我不赞成合译。
    单:您编译过的书籍很多,以选集的方式呈现给英语世界的读者。
    刘:我跟马幼垣编的那本Traditional Chinese Stories:Themes & Variations主要从南北朝开始,但也从较早的《史记》选了一篇,一路下来到清朝,而以唐朝、明朝的小说居多,可说是中国传统小说的教科书。这本书的译者很多是学生。为了审慎起见,我和马幼垣分工合作,译稿交来之后由他负责查核是否译文准确,我负责修润。
    单:这本书的接受度如何?
    刘:很好。这本书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1986年起由Cheng & Tsui Company出版,在美国每年都卖出一百多本,尽管现在距离初版已经快半个世纪了。
    单:这本书还有中文版(《中国传统短篇小说选集》),当时怎么会想到要出两个版本?
    刘:因为当时缺少同类的中文选集,而且中文版里有我们写的导读,现在这本书还在流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