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

严式词源统计法与共享创新法——语言(方言)谱系分类的方法分析(6)


    一致对应就是一批语素在多种语言或方言中以相同的方式对应。不坚持一致对应,可能会把不同时间层次的对应混淆在一起。下面通过汉台声调对应的实例对一致对应进行简单的说明:
    
    
    在以上材料中,“三、姜、光、宣”都是汉语阴平字,但在台语中的声调对应方式不一样,“三、姜”是一种对应方式,“光、宣”是另一种对应方式。我们说“三、姜”是一致对应,“光、宣”是一致对应,但“三、姜”和“光、宣”不是一致对应。造成这种对应方式的原因在于“光、宣”是在原始台语分化成不同的语言以后在不同的空间从西南官话借入的,这些分化后的台语语言按各自不同的音系以相似原则匹配西南官话语素。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根据是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台语诸语言的调值和西南官话相似;从语义上看,内容是很晚出现的。如果不区分这两种对应方式的话,就会将这两个不同时间层次的对应混在一起。
    但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不同的一致对应语素集,我们通常难以在形式和意义上找到判定时间层次的依据。尤其是史前时期,我们对当时的音值和语素的出现时间都不是很清楚。在以上材料中,如果没有西南官话帮助我们进行判断,汉语的阴平字在汉台之间这种一对多的现象在找不到语音条件的情况下,就存在两种解释的可能性:一种是这些语素本来是两类,在汉语中发生了合并;一种是这两种对应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层次,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接触的结果。如何区分这两种可能性,是目前对应语素层次分析中最困难的问题,因此在多个一致对应中找出最早时间层面的一致对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根据核心一致对应原则,可以确定一个关键的对应层次。
    核心一致对应指的是非核心语素和核心语素在对应规则上的一致性。(24)前面讨论的汉台“三、姜”的声调对应和台语内部核心语素“雨、狗”的声调对应方式是一样的:
    
    因此,“三、姜”属于汉台核心一致对应语素集,“光、宣”则不属于汉台核心一致对应语素集。由于核心语素的借用率很低,相对稳定,因此在已经判断为同源关系的语言或方言中,满足核心一致对应的核心词在很大可能上是同源词。
    在计算核心词中同源词比例时,还必须区分词和语素。我们所说的核心词一定是词或语符。词或语符是语言中有规则活动的单位,通常是自由的。(25)之所以做这样的区分,是因为在语言接触中黏着语素很容易发生借用的情况。比如(三)在傣语中是词,但(三)在傣语中并不是词,只是“星期三”这个词的一个构词语素,借自西南官话。不是作为一个词借入傣语的,而是在借词传递的过程中作为借词中的构词成分被带入的,这一形式在傣语中无法自由使用,只是一个黏着语素。如果不区分词(语符)和语素,就不能准确计算核心词的比例。目前不同的学者使用词阶法、词源统计法,面对相同的调查材料有不同的结果,主要原因就是词(语符)和语素没有分开。区分词(语符)和语素,就要求我们在田野调查中要尽可能详细地考察每一个语素在语言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准确判断该语素的性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