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儿童首音和韵脚意识的实验考察——《双语语音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简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5:11:49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 郭雅静 参加讨论
论文作者简介: 陈素梅,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方言与标准语语码转换机制研究”( JA11106S)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采用被试内设计,比较了闽南语—普通话儿童在三种语音组合上的表现(方言和普通话共有、普通话特有和既非方言也非普通话),考察首音和韵脚意识。结果表明,两种语音系统经验能有效促进儿童的语音意识发展,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呈动态变化。 文章共分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引言,介绍了语音意识的研究情况;二是研究假设,介绍了该研究的实验研究假设;三是实验方法,介绍了语音实验的内容及结果;四是讨论,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在引言部分,文章介绍了语音意识的定义、双语语音意识的研究情况、语音结构和文字经验等的前人研究成果。通过考察作者指出,语音意识的测量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有以下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多数观点认为:语音意识包含音节、首音和韵脚、音位意识三个层面的成分,以特定语音单元感知(辨别判断)和操控(切分、组合、删除等)为测量实现手段。语音意识测量要遵循儿童认知和记忆发展规律,因此双语语音意识研究更应考虑测量任务本身的敏感性; 二是语音意识的双语效应,常常是通过比较双语者与单语者在语音意识任务的不同表现得出的,两类被试的匹配往往是测量必须考虑的。但是理想的匹配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语言水平测量本身也值得商榷。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作者在设计实验时,通过被试内设计来探查方言—普通话儿童的语音意识,考察两种语音系统是否会促进儿童的语音意识水平。之所以这样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方言作为普通话的变体,语音结构与普通话相似;二是我国以普通话为标准教学语言,学校很少方言语音训练,就可以减少双语语音训练对儿童语音意识的影响;三是被试内设计比较个体在不同任务间的完成情况,可以有效控制被试间设计中由于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差异造成的实验污染。 该研究采用被试内设计,比较方言儿童对不同语音组合的知觉判断,测量材料根据方言与普通话的音位分布,分成方言和普通话共有、普通话特有、既非方言也非普通话三种语音组合。研究预期是儿童在三种组合上的表现不同:如果共有组合完成得最好,而其他两种组合之间没有差异,或是普通话特有组合比另两种差,都说明方言经验产生了促进作用; 但如果共有和普通话特有组合间没有差异,则说明方言经验没有影响; 倘若共有比普通话特有组合差,则说明方言经验阻碍了儿童的语音意识。 实验的被试是128名来自福建的小学二、三年级学生,设计者给出首音、韵脚奇异判断各20组,分为方言和普通话共有、普通话特有和非方言非普通话三种类型。每组3个音节,被试听音后选出与另两个音节首音(韵脚)不同的音节。SPSS19.0重复测量以年级为被试间因子,组合类型为被试内因子,分析年级效应和组合类型主效应,简单效应分年级比较语音组合类型之间的差异。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文章认为,双语语音经验能促进儿童语音意识,而且这种影响是动态发展的。因为两个被试年级在方言和普通话共有与普通话特有语音组合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在非方言非普通话语音组合上的表现,说明语音经验是有累积效应的;而二年级时方言经验影响首音意识,三年级时仅影响韵脚意识,则说明双语经验影响呈现动态性。 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韵脚意识稍弱于首音意识的现象,文章总结为两种可能原因:一是首音位于音节的起始位置,由声母构成,声母的识别决定着音节切分,因此首音更受关注;二是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声调,韵母和声调往往作为整体出现,因此对儿童来说,作韵母和声调的分离比较困难。 文章最后作者承认,双语语音经验对儿童语音意识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受测量材料以及语言、个体和社会层面等因素的调节,从而导致来自不同群体的被试样本间比较产生不一致的双语效应结论。测量中双语效应的捕捉,可能受到个体和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而影响的具体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本文刊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语普通话上声的听感范畴
- 下一篇:论鼻音在中国语言中的类型与共性